自序 1
导论 1
一、世俗性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合法性与合理性及其历史实现形式 2
二、“中国宗教特殊”论对研究道教与封建王权的政治关系的影响 20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政—道”关系研究的现状及成就 32
四、中国传统社会“政—道”关系的研究难点 39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46
第一章 中国封建社会“政—道”关系概论 54
第一节 道教与王权的基本关系 55
第二节 儒家和佛教对道教与王权政治交流的影响 80
第二章 从对抗到认同——道教与王权的历史性相遇 116
第一节 东汉末社会形势与原始道教道派的产生 117
第二节 《太平经》的“太平”理想及其与王权的政治交流 124
第三节 原始道教道派与王权的政治交流 137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王权对道教的禁限与利用 149
第五节 神仙道教各道派与王权的政治交流 171
第六节 “符箓授命”与天师道进入北魏宫廷 210
第七节 “夷夏之争”与道教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主流 226
第三章 道教尊王与王权尊道——隋唐“政—道”关系的新发展 254
第一节 道教进入隋朝官僚体制 255
第二节 “老君”崇拜与道教和李唐王权的“政—道”融合 274
第三节 道教义理与政道观的发展 285
第四节 杜光庭的“玄统”说及“理身理国”的政道观 322
第五节 唐代道教与王权儒家联手抑佛 340
第六节 道举制与唐代“宗法化”的道教管理制度 356
第七节 道教的“人神合一”论与封建大一统社会政治与文化新格局的形成 360
第四章 外儒内道——五代十国道教与王权关系的新调适 375
第一节 五代王权与道教政—道关系的疏远化 376
第二节 道教与十国王权的交流 383
第三节 五代道教“外儒内道”的应世之策 387
第五章 道君皇帝——宋朝道教与王权的离合 412
第一节 宋初道教与王权的初步交流 413
第二节 “澶渊之盟”与真宗崇道 419
第三节 徽宗自封“道君”与道士贵为“金门羽客” 424
第四节 道教“官僚化”及其对王权的政治依附 433
第五节 内丹南宗的道教心性论及其与南宋王权交流的挫折 444
第六章 “河北新道教”与金元王权的“政—道”交流 463
第一节 金王权的文教观 464
第二节 新道派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权的交流 469
第三节 全真道“实功实行”的信仰及其济世之道 497
第四节 丘处机拜见成吉思汗与全真道的贵盛 507
第五节 玄教的产生与元朝“政—道”关系的新变化 517
第六节 蒙元崇佛与道经毁版 526
第七章 “益人伦,厚风俗”——明朝王权对道教的抑制 534
第一节 明朝的政治特点与文教政策 535
第二节 明朝的国家祭祀体系与“政—道”地位的改变 541
第三节 明帝王崇道与道士个体成为“政—道”交流的主体 550
第四节 传奉官官制与明朝道教的曲折发展 562
第五节 明朝道教的管理 568
第六节 《道门十规》对“明太祖成宪”的回应 579
第七节 明朝全真道的隐没及其与王权的交流 587
第八章 黜异端以崇正学——鸦片战争前道教与清王权的“政—道”分离 604
第一节 “黜异端以崇正学”与清王权排斥道教 606
第二节 清朝道教道派的中兴与衰落 613
第三节 《碧苑坛经》对清王权“黜异端以崇正学”文教政策的回应 618
第四节 正一道各派及其与清廷的“政—道”交流 625
第五节 清初社会宗教文化环境的恶化与道教的衰落 634
结束语 643
主要参考书目 649
后记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