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急救与复苏指南 3
第一章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3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 6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 14
第四节 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持 21
第五节 特殊情况下的复苏 24
第六节 终止或不进行心肺复苏的指征 27
第七节 小儿心脏骤停与复苏 28
第八节 新生儿窒息复苏 35
第二章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病因与早期诊断 44
第三节 病理生理 45
第四节 组织氧输送与氧消耗 45
第五节 监测 46
第六节 治疗 48
第七节 复苏终点与预后评估指标 53
第八节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复苏 54
第九节 解读 55
第三章 输血指南 59
第一节 概述 59
第二节 输血指南解读 62
第三节 自身输血指南 65
第四节 成分输血指南 66
第四章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70
第一节 概述 70
第二节 急性心衰的流行病学 71
第三节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71
第四节 急性心衰的临床分类与诊断 73
第五节 急性心衰诊断和评估要点 78
第六节 急性心衰的治疗 78
第七节 急性心衰处理要点 86
第八节 急性心衰的基础疾病处理 87
第九节 急性心衰合并症的处理 89
第十节 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91
第五章 重大灾害后挤压伤者处理指南 93
第一节 灾难现场的现场处理 93
第二节 挤压综合征的二线治疗 95
第三节 挤压综合征导致急性肾功衰(ARF)的处理 99
中篇 围手术期指南 105
第六章 围手术期的定义及护理准备 105
第一节 什么是围手术期 105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准备 105
第三节 围手术期护理 106
第七章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111
第一节 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11
第二节 手术切口的分类 112
第三节 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 112
第四节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112
第五节 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 113
第六节 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113
第七节 预防SSI的其他措施 114
第八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术期管理指南 116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 116
第二节 病理生理 116
第三节 诊断标准 117
第四节 患者的术前准备 118
第五节 患者的麻醉 119
第六节 术后管理 121
第九章 快速诱导插管指南 123
第一节 概述 123
第二节 快速诱导插管的操作顺序 124
第十章 术中呼吸功能监测新进展 131
第一节 呼吸功能监测的重要作用 131
第二节 术中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 132
第三节 肺通气功能监测 132
第四节 肺的换气功能监测 133
第五节 氧供氧耗监测 134
第六节 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135
第七节 术中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136
第八节 气道力学连续气道监测 141
第九节 血液气体监测 143
第十一章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145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二节 人体液体分布 145
第三节 监测方法 146
第四节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147
第五节 术中液体治疗的相关问题 149
第十二章 产科麻醉临床指南 153
第一节 妊娠期生理改变 153
第二节 麻醉药对母体、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154
第三节 剖宫产的麻醉 158
第四节 高危妊娠产科麻醉 162
第五节 分娩镇痛 164
第十三章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二节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169
第三节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172
第四节 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174
第十四章 ICU病人镇静镇痛指南 183
第一节 引言 183
第二节 ICU病人镇痛镇静指征 185
第三节 ICU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187
第四节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192
第十五章 临床麻醉十大棘手问题处理 201
第一节 肺水肿处理 201
第二节 肺栓塞处理 203
第三节 喉痉挛处理 204
第四节 反流误吸处理 205
第五节 麻醉后苏醒延迟 207
第六节 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处理 209
第七节 术后呼吸抑制延长 210
第八节 血压过高处理 212
第九节 心肌缺血 213
第十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处理 214
第十六章 临床常用护理操作告知程序指南 216
下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30
第十七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30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30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32
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233
第十八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239
第一节 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239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检测 239
第三节 管理与督查 240
第十九章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241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241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42
第三节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44
第四节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4
第五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45
第六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246
第七节 氯霉素 247
第八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48
第九节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248
第十节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249
第十一节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250
第十二节 磷霉素 250
第十三节 甲硝唑和替硝唑 251
第十四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252
第十五节 磺胺类药 253
第十六节 呋喃类抗菌药 254
第十七节 抗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药 254
第十八节 抗麻风分支杆菌药 257
第十九节 抗真菌药 257
第二十章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261
第一节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261
第二节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262
第三节 尿路感染 268
第四节 急性感染性腹泻 270
第五节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271
第六节 败血症 273
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275
第八节 腹腔感染 277
第九节 骨、关节感染 278
第十节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79
第十一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 280
第十二节 眼部感染 281
第十三节 妇科感染 284
第十四节 其他感染 286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