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鲁迅教育批判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2
鲁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 2
鲁迅的教育实践 2
(一)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2
(二)绍兴府中学堂 4
(三)绍兴师范学校 5
(四)任职教育部 6
(五)兼课北京大学等八所学校 10
(六)女师大风潮 12
(七)“三一八”惨案 16
(八)厦门大学 19
(九)在中山大学 20
(十)晚年在上海的教育活动 22
鲁迅与墨子的思想 23
(一)近代墨学复兴的思想史背景与鲁迅 24
(二)《铸剑》中复仇人格的墨家意味 25
(三)“中国的脊梁”问题及其他 26
鲁迅的教育思想 28
(一)对旧教育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29
(二)关于教育性质的论述 30
(三)关于青年教育的主张和希望 31
(四)关于儿童和儿童教育 34
(五)关于美育的论述 37
鲁迅教育论著选读 40
怀旧 40
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45
狂人日记 49
随感录二十五 56
随感录三十三 58
随感录四十九 61
孔乙己 62
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 65
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 66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67
未有天才之前——在北京师大附中之演讲 75
风筝 77
青年必读书——应《京报副刊》的征求 79
聊答“……” 80
偏见的经验 80
奇哉!所谓鲁迅先生的话 82
导师 85
十四年的“读经” 86
坚壁清野主义 88
寡妇主义 91
读经与读史 95
我观北大 96
《二十四孝图》 9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1
琐记 105
藤野先生 110
中山大学开学致语 114
读书杂谈——在广州知用中学之演讲 115
反“漫谈” 120
关于知识阶级——在上海劳动大学之演讲 121
习惯与改革 126
公民科歌 127
“人话” 128
智识过剩 129
上海的儿童 130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131
新秋杂识 132
读几本书 133
拿来主义 134
玩具 136
“此生或彼生” 137
难行和不信 137
《看图识字》 138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140
门外文谈 142
点句的难 15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56
随便翻翻 157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160
人生识字糊涂始 160
不应该那么写 162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63
致颜黎民 167
致曹白 170
“立此存照”(一) 170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71
[民国]胡适教育独立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178
胡适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独立思想主张 178
教育独立思潮的历史作用 178
(一)教育独立思潮的特质 178
(二)针砭“党化教育” 178
(三)促进了教育与科学事业发展 179
(四)教育地位与作用认识的提高 180
胡适教育文论选读 184
敬告中国的女子(1906年10月21日) 184
论家庭教育(1908年8月) 185
非留学篇(一)(二)(三)(1914年1月) 187
杜威的教育哲学(1919年4月) 203
实验主义(1919年5月2日) 210
论大学学制(1919年7月9日) 215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 216
大学开女禁的问题(1919年9月25日) 219
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1日) 220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年1月) 226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1920年4月) 231
提高和普及(1920年9月23日) 234
杜威先生与中国(1921年7月) 236
学生与社会(1922年3月10日) 237
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7月6日讲) 241
《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11月29日) 246
读书(1925年4月22日) 257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1928年9月) 262
九年的家乡教育(1930午11月21日) 269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1930年11月27日) 279
为什么读书(1930年12月) 288
论学潮(1932年7月10日) 292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1934年8月17日) 295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1935年1月16日) 298
为学生运动进一言(1935年12月13日) 300
再论学生运动(1935年12月22日) 303
读经评议(1937年4月14日) 305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1947年9月28日) 307
考试与教育(1947年10月21日) 310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52年12月27日在台东县讲) 314
教育学生培养兴趣(1952年12月19日) 320
治学方法·第一讲:引言(1952年12月1日在台湾大学讲) 322
治学方法·第二讲:方法的自觉(1952年12月5日在台湾大学讲) 329
治学方法·第三讲:方法与材料(1952年12月6日在台湾大学讲)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