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就绪的信息系统架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志平总顾问;杨鹏主审;张均宝主编;王梓峻,李毅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9116984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阐述在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对信息产业提出很多挑战的前提下,如何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以服务为中心的未来就绪的企业信息架构。全书共分10章。著者在书中高屋建瓴地给出了未来若干年信息产业如何帮助企业进行IT基础架构转型,并详细论述了建设未来就绪的企业信息架构所需的所有关键技术,即: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数据中心、融合架构、流动数据体系架构、云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网络,以及安全和软件管理等最新技术和展望。

第一章 建设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信息架构 1

1.1变化是常态 1

1.2颠覆与重构 2

1.3未来就绪的信息系统架构 4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未来就绪的数据中心 11

2.1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11

2.2融合架构 16

2.2.1融合架构的兴起和定义 16

2.2.2融合架构的驱动因素 16

2.2.3融合架构的演进 18

2.2.4戴尔融合架构实践 24

2.2.5戴尔融合架构小结 30

2.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和基于软件的数据中心SBDC 31

2.3.1软件定义网络 35

2.3.2软件定义存储 37

2.4戴尔新风冷却技术 40

2.4.1简介 40

2.4.2 IT设备的可靠性 40

2.4.3结论 41

2.5数据中心的明天 42

2.5.1英特尔RSA架构 42

2.5.2开放计算项目 46

参考文献 47

第三章 流动数据体系架构 48

3.1重新定义企业存储的经济性 49

3.1.1行业趋势 49

3.1.2存储发展的3大方向 50

3.1.3流动数据体系架构的技术创新 51

3.1.4总结 53

3.2为企业应用数据加速 54

3.2.1服务器高速缓存 55

3.2.2全闪存和混合闪存 58

3.2.3流动缓存 60

3.3数据备份与恢复 64

3.3.1未来就绪的备份架构 65

3.3.2连续数据保护 70

3.3.3虚拟机数据保护 73

3.3.4新一代备份解决方案 77

3.4灾难恢复 79

3.4.1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 81

3.4.2数据库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85

3.4.3灾难恢复即服务 88

3.5软件定义存储 90

3.5.1软件定义存储的实现方式 91

3.5.2 Nutanix 93

3.5.3 Nexenta 95

3.5.4 Microsoft Storage Spaces 97

3.5.5 VMware VSAN和EVO: RAIL 99

3.5.6 Redhat Ceph 101

3.5.7 SDS带来的收益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四章 软件定义网络和开放网络 104

4.1软件定义网络的市场和技术推动力 104

4.2深度解析软件定义网络 106

4.2.1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本质 106

4.2.2软件定义网络的术语和标准化组织 107

4.2.3软件定义网络的技术体系 110

4.2.4软件定义网络的应用场景 113

4.3戴尔的软件定义网络观点——SDN是一场旅程 116

4.3.1旅程的开始:选择正确的网络平台 117

4.3.2旅程中的自主选择权:不偏移的多种技术路线 121

4.3.3旅途走向成功的关键:开放性 122

4.4戴尔未来就绪SDN网络架构的最新实践 123

4.4.1叠加网络 123

4.4.2基于控制器的SDN解决方案 124

4.4.3可编程的开放自动化框架 126

4.4.4 Cumulus开放网络 127

4.4.5 Cumulus及Midokura联合解决方案 128

4.4.6 Big Switch开放网络解决方案 129

4.5戴尔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观点 131

4.6总结——开放是软件定义网络的未来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五章 云客户端计算 135

5.1传统桌面管理面临的挑战 135

5.2桌面虚拟化的发展历程和演进 137

5.2.1什么是桌面虚拟化? 138

5.2.2业界主流的桌面虚化平台 140

5.3桌面虚拟化与传统桌面之比较 142

5.3.1操作系统部署与升级 142

5.3.2驱动程序管理 142

5.3.3权限管理 142

5.3.4应用程序、控件使用管理 142

5.3.5系统补丁管理 143

5.3.6用户管理 143

5.3.7终端使用管理 143

5.3.8防病毒安全管理 143

5.3.9资产管理 143

5.3.10系统维护与还原 143

5.4桌面虚拟化平台的优势 144

5.4.1安全交付数据与应用程序 144

5.4.2分层管理方式 144

5.4.3低成本 144

5.4.4简化管理 145

5.4.5高安全性 145

5.4.6灵活性 146

5.4.7企业级的稳定性 146

5.4.8节能减排 绿色IT 147

5.5桌面虚拟化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 147

5.5.1用户的业务需求 147

5.5.2桌面虚拟化的底层虚拟化平台 147

5.5.3桌面虚拟化的管理平台 149

5.5.4桌面虚拟化的接入终端 150

5.6企业移动管理 150

5.6.1 MDM移动设备管理 151

5.6.2移动应用管理MAM和移动内容管理MCM 152

5.6.3 EMM企业移动管理 153

5.7桌面即服务 156

5.8桌面虚拟化技术未来的展望 160

参考文献 163

第六章 安全与管理 164

6.1数据的安全访问 165

6.1.1客户端安全 165

6.1.2移动应用安全 170

6.2数据的安全传输 175

6.2.1防火墙 176

6.2.2无线访问 178

6.2.3邮件安全 179

6.3数据的安全计算 179

6.4安全与管理 182

参考文献 185

第七章 软件管理 186

7.1架构和系统 187

7.1.1数据中心及云管理 187

7.1.2新一代应用系统管理 188

7.1.3虚拟化平台管理 192

7.2协作和创造 193

7.2.1用户体验管理 194

7.2.2访问和使用 197

7.3发现和洞察 202

7.3.1平衡关键业务需求 203

7.3.2数据库及商业智能 204

7.3.3高效工具 205

7.4可靠和安全 209

7.4.1数据保护 209

7.4.2安全管理 215

参考文献 221

第八章 云计算和大数据 222

8.1云计算 222

8.1.1云计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24

8.1.2云计算与应用体系结构的变迁 227

8.1.3云计算与开源和移动互联网 229

8.1.4云计算、雾计算和物联网 233

8.1.5云计算与电子商务 235

8.1.6戴尔在云领域的战略定位及如何全面地支持企业云转型 236

8.2大数据 238

8.2.1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 239

8.2.2业务驱动下丰富的大数据场景 242

8.2.3大数据的基础技术框架Hadoop生态系统 244

8.2.4 SAP HANA 251

8.3结语 254

参考文献 254

第九章 行业解决方案 256

9.1行业解决方案面面观 256

9.2医疗保健 257

9.2.1行业概览 257

9.2.2典型解决方案 258

9.2.3未来热点展望 259

9.3教育 259

9.3.1行业概览 259

9.3.2典型解决方案 260

9.3.3未来热点展望 261

9.4政府及组织 262

9.4.1行业概览 262

9.4.2典型解决方案 263

9.4.3未来热点展望 263

9.5电信 264

9.5.1行业概览 264

9.5.2典型解决方案 265

9.5.3未来热点展望 266

9.6金融 267

9.6.1行业概览 267

9.6.2典型解决方案 267

9.6.3未来热点展望 269

9.7制造 269

9.7.1行业概览 269

9.7.2典型解决方案 270

9.7.3未来热点展望 271

9.8能源 271

9.8.1行业概览 271

9.8.2典型解决方案 272

9.8.3未来热点展望 273

9.9物联网 273

9.9.1概览 273

9.9.2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274

9.9.3物联网应用展望 275

9.10小结 276

参考文献 276

第十章 走进与客户共赢之道的新时代 277

10.1与客户的共赢之道 277

10.2人员、流程和专业方法论 279

10.2.1 IT服务的前世今生 280

10.2.2服务在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中的存在和意义 282

10.2.3 IT服务高效灵动和质量控制 284

10.2.4戴尔WADIM/S的方法论 285

10.3研讨、评估、设计和项目管理 288

10.3.1 IT项目管理综述 288

10.3.2目标导向和可追溯的项目实施方法 289

10.3.3项目团队和沟通 290

10.3.4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文档及培训 290

10.4企业信息系统变革 293

10.4.1云计算数据中心与网络虚拟化 295

10.4.2 IT厂商的转型 297

10.5走进互联网+的新时代 298

10.6未来5年的技术展望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