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矛盾 1
1.1.2 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研究理论与方法日益成熟 3
1.1.3 研究可行性 8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8
1.2.1 研究目的 8
1.2.2 研究意义 9
1.3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行为学研究视角 9
1.3.1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研究进展 9
1.3.2 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研究进展 13
1.3.3 研究进展小结 15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5
1.4.1 研究思路 15
1.4.2 研究方法 17
1.4.3 创新点 17
第2章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维度分析 19
2.1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维度的构成 19
2.1.1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概念模型 19
2.1.2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阶段与维度 19
2.2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用户特征维度 21
2.2.1 信息用户与行为相关理论研究 21
2.2.2 用户个体差异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具体影响 23
2.2.3 特定用户的信息资源利用行为 25
2.2.4 用户态度对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的实证研究 26
2.3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技术特征维度 29
2.3.1 信息技术与行为相关理论研究 29
2.3.2 信息技术对绩效的影响 34
2.3.3 存在的问题 34
2.4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任务特征维度 35
2.4.1 不同类型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任务差异 35
2.4.2 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42
2.5 影响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的因素 43
2.5.1 行为主体 43
2.5.2 行为过程 43
2.5.3 行为对象 45
2.5.4 行为环境 45
2.6 小结 46
第3章 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47
3.1 技术接受模型研究概况 47
3.2 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源泉 51
3.2.1 理性行为理论 51
3.2.2 计划行为理论 53
3.3 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 56
3.3.1 技术接受模型 56
3.3.2 技术接受模型的修正 57
3.3.3 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TAM2) 59
3.3.4 技术接受和利用整合理论(UTAUT) 60
3.3.5 技术接受整合模型(TAM3) 62
3.4 技术接受模型的相关理论 63
3.4.1 社会认知理论 63
3.4.2 自我效能理论 64
3.4.3 创新扩散理论 64
3.5 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整合分析 67
3.5.1 Ma的整合分析 67
3.5.2 William的整合分析 67
3.5.3 Schepers的整合分析 68
3.5.4 Yousafzai的整合分析 69
3.5.5 TAM与TRA、TPB整合统计分析 83
第4章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92
4.1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研究概况 92
4.2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的理论来源 96
4.2.1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96
4.2.2 技术效果链模型 97
4.3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的提出 97
4.4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的扩展和整合 98
4.4.1 通用性扩展 98
4.4.2 专用性扩展 100
第5章 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整合研究 102
5.1 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整合研究概况 102
5.2 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的适应性 105
5.2.1 技术接受模型的适应性 105
5.2.2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的适应性 106
5.3 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整合的必要性 106
5.3.1 技术接受模型的不足 106
5.3.2 任务技术适配模型的不足 107
5.4 技术接受模型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整合的可行性 107
第6章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模型与研究假设 109
6.1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理论模型构建 109
6.1.1 网络信息资源用户接受与利用基础模型 109
6.1.2 基于TTF/TAM整合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模型 110
6.2 研究假设 111
6.2.1 有用认知对行为意图和实际使用的影响 111
6.2.2 易用认知对有用认知和行为意图的影响 111
6.2.3 行为意图对系统实际使用的影响 112
6.2.4 TTF对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实际使用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112
6.2.5 用户信任对行为意图和实际使用的影响 113
6.2.6 主观规范对有用认知和行为意图的影响 113
6.2.7 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图和实际使用的影响 114
6.2.8 实际使用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114
6.3 结构变量的测量指标体系 114
6.3.1 变量的定义 114
6.3.2 变量的指标体系 116
6.4 数据分析方法 118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18
6.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118
6.4.3 单因素方差分析 119
6.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20
第7章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实证研究 122
7.1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研究概述 122
7.1.1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概念和特征 122
7.1.2 研究背景 123
7.1.3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123
7.2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的特征维度 127
7.2.1 任务特征 127
7.2.2 技术特征 128
7.2.3 用户特征 129
7.3 研究主题中概念的界定 130
7.4 问卷设计与样本收集 130
7.4.1 指标选取的依据 130
7.4.2 测量指标操作化定义 132
7.5 样本收集 136
7.5.1 问卷前测 136
7.5.2 样本分布 137
7.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140
7.5.4 用户特征的影响分析 153
7.6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168
7.6.1 结构方程模型的数学表示 168
7.6.2 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 169
7.6.3 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170
7.6.4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 172
7.6.5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173
7.7 结果讨论 180
7.7.1 研究假设的结论解释 180
7.7.2 变量之间的效应关系 182
第8章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策略 185
8.1 以易用性为原则的网站界面设计 185
8.2 以增进有用认知为目标的信息内容保障 186
8.3 以TTF为导向的公共信息平台开发 187
8.4 以促进用户信任为根本的制度体系建设 188
8.5 以提高用户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体系 190
第9章 结语 192
9.1 主要贡献及结论 192
9.2 研究展望 193
参考文献 195
附录A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用户利用的调查问卷 204
附录B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协方差矩阵 208
附录C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路径图 210
附录D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模型的协方差矩阵 211
附录E 网络公共信息资源用户利用模型的结构方程路径图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