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生年代 1
二、老协和年代 7
初到协和 7
福寿岭八个月 8
研究生一年 9
总住院医师 10
医教研三结合的初步体会 11
三、美国进修年代 13
难忘的出洋三关 13
从旧金山往圣路易 14
整形外科三个月 15
巴恩医院胸外科 16
郭霍医院 18
告别葛兰姆教授 19
美国医学学府漫游 20
归国旅途 21
渝贵蓉渝往返奔波 24
四、重庆中央医院年代 27
五、天津中央医院年代 30
六、新协和年代 32
七、解放军胸科医院年代 35
八、阜外医院年代 37
九、北京心肺血管中心及北京安贞医院年代 41
从筹备到建成 41
二线生活 43
胸怀“中心”、情系“安贞” 46
十年回顾 49
学医行医传医七十年展览 56
十、食管癌防治研究 58
首例食管癌切除术 58
探索食管癌高发区 59
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大协作 60
三下林县 62
食管癌病理分型和发展分期 63
食管癌外科治疗四十年 65
可敬的后来人 65
五次国际荣誉 67
十一、我的第二专业——心血管病流行学及人群防治 68
起源 68
防治实践的开端 69
多省市大协作 70
心血管病流行防治专业队伍 70
全国高血压病抽样普查 71
心血管病人群监测 72
安贞心血管病防治区 73
结语 74
十二、治学 76
医学院校的学习 76
医学专业的学习 77
学风问题 79
如何写医学论文 80
如何作学术报告 82
成才、成名、成家 83
十三、干部培养 84
当好带路人 84
高标准,严要求 85
要有一个健全的培养制度 85
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85
国内培养和出国进修 86
提倡晚婚 86
自我培养与培养别人 87
十四、谈医生的成长 88
学医之道 88
对首都医学院四年级医学生的讲话 91
谈医生的成长 97
临床医生的成才之路 102
十五、关于医院工作的思考 108
医院工作的性质 108
医院的领导工作 109
医院的经济管理 110
医疗科室建设 110
提高医疗质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111
十六、关于医学教育的思考 114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 114
学制问题 114
教学方法 115
教师和教材 116
研究生的培养 116
院外临床医师进修 117
十七、国内学术活动 118
中华医学会 118
全国科联和科协 121
中国科学院 122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122
各地学术活动 123
十八、国际学术活动 130
世界卫生组织(WHO) 130
国际外科学会 131
国际血管学会联盟 135
美国 136
加拿大 141
瑞士 142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 144
埃及和巴基斯坦 145
菲律宾 146
两次北京国际心胸外科座谈会 147
结语 149
十九、“文化大革命” 150
一场灾难 150
院内劳改 151
五七干校 153
“革委会”副主任 154
二十、怀念 156
怀念周恩来总理 156
怀念胞兄执中 158
怀念刘仲明夫子 160
怀念张查理夫子 162
怀念许殿乙同志 163
怀念宫乃泉同志 164
怀念张天惠同志 166
怀念崔义田同志 167
二十一、生活 169
家庭 169
自我保健 170
过生日 172
我的遗嘱 175
我的人生箴言 176
附录一 履历表 177
附录二 编著书目 179
附录三 论文目录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