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共鉴沧桑 3
二十世纪“柔与刚”的选择 3
轻与重选择的困境 6
香港大都市的隐喻 10
命运交织的香港 13
世俗之城与精神之城 17
世俗化喧嚣中的孤寂思索 21
浮华都市的永恒动力 25
寻求生存的“第三空间” 29
“芝加哥学群”的精神取向 32
重新定义美国 35
牛仔惊醒之后 39
劫后美国文化的转机 42
劫火重铸英雄观念 46
忧患中的人性呼唤 49
别在心理上先打垮自己 53
身体书写的末世景象 56
两种时髦:语狂和语障 60
主宰语言还是被语言主宰? 64
没有灵魂的泡沫文化 68
历史记忆的消费与提升 72
第二辑 共悟人间 79
论我所热爱的那个世界 79
论《桃花扇》之外的生活 84
论精神之旅 89
论文化气脉 94
论齐物之心 98
论生命场 105
论大器存于海底 111
论生中之死 115
论享受黎明 122
论父爱的形式 126
论母爱的悲剧性 130
论爱的困境 138
论婴儿状态 143
论安逸 148
论人性与佛性 153
论智者大忌 158
论不隔之境 163
论人生分期 168
论生命状态决定一切 174
论灵魂的根柢 180
论快乐的巅峰 185
论贵族子弟的平常心 191
论性格的诗意 195
论拒绝世故 200
论慧根与善根 204
论受难情结 208
论思想的韧性 212
论外婆意蕴 219
论女性话语与漂流文学 225
论女性式写作 229
论女子做学问 233
论天下襟怀 237
论审美眼睛 243
论漂流美学 252
论文化之乡 255
论《红楼梦》方式 259
论文学之尺 264
论张爱玲的局限 274
论宽容 281
论学术与生命的衔接 286
论传记文学 291
论艺术革命 299
论文学信仰 306
附录 313
我的第一部英文著作 313
青春共和国的领悟 319
有眼应识金字塔 324
金庸谈《共悟人间》 326
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对话 326
“悟”的境界 327
心的清静 328
《思想者十八题》简体版后记 330
作者后记 332
编者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