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绪论 1
一、研究之缘起 2
二、研究之背景 5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13
第一章 拉魂腔流布的淮海地区 20
第一节 区域文化圈与淮海地区取域 20
一、区域文化圈概念 20
二、“淮海地区”文化圈取域 25
三、作为区域文化圈的四省交界地区 31
第二节 淮海地区的生态景观 36
一、自然生态景观 37
二、文化生态景观 41
三、民间音乐文化生态景观 55
第二章 拉魂腔渊源及形成考辨 75
第一节 同名同源三形态——“腔调”、“声腔”及“剧种” 75
一、拉魂腔称谓释义 75
二、拉魂腔之起源 79
第二节“腔调”来源及“声腔”、“剧种”的形成 86
一、腔调与方言 86
二、腔调源于淮海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 92
三、从“腔调”到“声腔”再到“剧种” 95
第三章 区域文化圈内的拉魂腔 99
第一节 语言与习俗影响下的拉魂腔 99
一、语言与声腔剧种 99
二、习俗与腔调风格 108
第二节 社会动荡影响下的拉魂腔 112
一、天灾人祸与人口迁转 112
二、艺人与班社流动 121
第三节 拉魂腔及各路剧种 128
一、“三小戏”时期的拉魂腔 128
二、“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时期的拉魂腔 131
三、拉魂腔“五路”的划分及“三大”剧种 133
第四章 拉魂腔声腔的区域文化共性与子区域文化个性 145
第一节 拉魂腔声腔与区域文化共性 145
一、曲调、板式、腔式及板体之共性 146
二、男女分腔与拉腔共性 152
三、组腔方式上的共性 156
四、主奏乐器及乐队伴奏共性特征 168
五、拉魂腔声腔共性的“区域文化”特质 174
第二节 拉魂腔“三大”剧种声腔与子区域文化个性 179
一、淮海戏声腔音乐 179
二、泗州戏声腔音乐 183
三、柳琴戏声腔音乐 186
四、拉魂腔“三大”剧种声腔个性的“子区域文化”特质 190
第五章 拉魂腔与淮海区域民间音乐文化 197
第一节 拉魂腔剧目、曲牌及锣鼓经 199
一、相同剧目与剧目移植 199
二、曲牌与锣鼓经 204
第二节 拉魂腔腔调与表演 210
一、腔调的吸收与融合 210
二、表演的模仿与借鉴 226
第六章 淮海地区拉魂腔个案考察 231
第一节 柳琴戏:江苏省柳琴剧团考察 231
一、剧团概况 231
二、演员生存状态与技艺传承 233
三、代表剧目与演出情状 236
四、行政机构设置与艺术生产运行机制 241
第二节 泗州戏:安徽省濉溪县程升园泗州戏民间班社考察 244
一、班社概况 244
二、班社组成成员、分工及组织规模 247
三、演出形式、经济运作与区域文化适应 248
第七章 区域文化中拉魂腔的生态与生存 255
第一节 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对拉魂腔之选择 255
一、政府关注与投入 256
二、运行机制的完善 257
三、舆论的导向 260
四、观众的培养 261
第二节 拉魂腔自身艺术构成对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之适应 263
一、群众性与地方性 264
二、独特性 267
三、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269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拉魂腔未来 272
一、继承创新 273
二、观演适应 275
三、民间属性 278
四、个性特色 280
结语 283
附录一 淮海戏艺人传承谱系表 287
附录二 泗州戏艺人传承谱系表 289
附录三 柳琴戏石门宗传承谱系表 291
附录四(插页)柳琴戏传承谱系表附录五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笔者主要田野工作概要 293
附录六 江苏省柳琴剧团2007年春节期间演出安排表 296
图谱表索引 301
参考文献 304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