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道德概述 1
一、道德心理 1
二、网络道德 4
三、道德敏感性 9
第二章 网络道德与同伴交往 36
一、研究背景 36
二、关于道德与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37
三、研究方法 42
四、青少年同伴交往、自尊与网络道德关系的调查结果 44
五、青少年同伴交往、自尊与网络道德关系的分析 54
六、研究结论 58
第三章 网络道德敏感性的心理结构与特征 59
一、研究背景 59
二、研究方法 61
三、网络道德敏感性问卷编制 64
四、网络道德敏感性的心理结构分析 83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敏感性的特征描述 85
六、大学生网络道德敏感性的特征分析 98
七、研究结论 101
第四章 网络道德敏感性注意偏向的ERP研究 103
一、研究背景 103
二、关于注意偏向的已有研究 104
三、网络道德敏感性注意偏向的ERP研究 109
四、对消极网络道德词汇注意偏向的ERP研究 116
五、网络道德敏感性注意偏向的ERP分析 124
六、研究结论 126
第五章 人格特质、网络道德敏感性与网络亲社会行为 127
一、研究背景 127
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和道德敏感性的已有研究 128
三、研究方法 141
四、大学生人格特质、网络道德敏感性、道德同一性与络亲社会行为的测量结果 146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敏感性与人格、道德同一性和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分析 148
六、研究结论 152
第六章 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 153
一、研究背景 153
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的已有研究 154
三、研究方法 171
四、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173
五、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分析 184
六、研究结论 194
第七章 友谊质量、道德人格与反社会行为 197
一、研究背景 197
二、关于道德人格、友谊质量和反社会行为的已有研究 199
三、研究方法 219
四、友谊质量、道德人格与反社会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21
五、友谊质量、道德人格与反社会行为分析 225
六、研究结论 231
参考文献 234
附录 282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