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4
1.1.3 选题的意义 5
1.2 研究对象与边界 6
1.2.1 创业的定义 6
1.2.2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涵与边界 7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 9
1.3.1 研究目标 9
1.3.2 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 9
1.3.3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11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1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13
2.1 关于结构化的理论 13
2.1.1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背景 13
2.1.2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 14
2.2 关于创业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6
2.2.1 关于创业概念 16
2.2.2 关于创业研究的焦点和成果 18
2.2.3 关于创业研究的框架和理论体系 29
2.3 关于农民工创业的相关研究 30
2.3.1 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践的研究视角 31
2.3.2 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的研究 32
2.3.3 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践的研究 34
2.4 本章小结 41
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结构化的阐释 43
3.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结构化的视角 44
3.1.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结构性因素:动力机制 45
3.1.2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结构性因素:决策机制 51
3.1.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结构性背景:环境条件 53
3.2 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的概念模型及分析 56
3.2.1 一个基于机会的结构化概念模型 56
3.2.2 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分析 58
3.3 本章小结 60
4 农民工返乡创业结构化描述:特征、模式与问题——以重庆为例 62
4.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63
4.1.1 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63
4.1.2 重庆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分析 64
4.1.3 重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型调查分析 69
4.1.4 重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共性特点 77
4.2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结构化特征 78
4.2.1 创业环境特征:结构化背景 78
4.2.2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体特征 81
4.2.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过程特征 84
4.2.4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结果特征 84
4.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分析 86
4.4 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87
4.5 现有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度梳理 95
4.5.1 组织保障体系 96
4.5.2 行政服务体系 96
4.5.3 政策服务体系 96
4.6 本章小结 98
5 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的再结构化:社会网络层面的分析 99
5.1 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创业 99
5.1.1 社会资本的内涵 99
5.1.2 社会资本与创业的关系 101
5.1.3 作为社会资本载体的社会网络 102
5.2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特征 103
5.2.1 社会网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价值 103
5.2.2 返乡创业农民工社会网络的特征 108
5.3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网络构成要素 109
5.3.1 信任 109
5.3.2 组织性 111
5.3.3 社会联系 111
5.4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网络重构 112
5.4.1 农民工自致社会网络 113
5.4.2 建立帮扶机制 114
5.5 本章小结 114
6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再结构化:创业主体风险管理层面分析 116
6.1 创业风险的内涵 117
6.1.1 风险的定义 117
6.1.2 创业风险的含义 118
6.1.3 创业风险的来源 119
6.1.4 创业风险的分类 120
6.2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价:基于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22
6.2.1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因素识别 122
6.2.2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价 124
6.3 本章小结 130
7 国内外创业政策对我国农民创业的借鉴研究 131
7.1 创业政策的内涵和内容 131
7.2 国内外创业政策的典型案例分析 134
7.2.1 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 134
7.2.2 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政策 141
7.2.3 韩国的中小企业政策 150
7.3 国内外创业政策对我国农民创业的借鉴研究 155
7.3.1 企业孵化器 156
7.3.2 改善监管环境 156
7.3.3 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中心体系 156
7.3.4 消除返乡农民工对创业信息的不充分性 156
7.3.5 技术支持 157
7.3.6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组织平台建设 157
7.3.7 实施创业的目标群体政策 157
7.3.8 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 157
7.3.9 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创业教育体系 158
8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再结构化:政府政策设计层面的分析 160
8.1 激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基点 160
8.2 激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要点 162
8.2.1 强化培训 162
8.2.2 加强服务 163
8.2.3 帮助融资 166
8.2.4 创新模式 168
8.2.5 宣传激励 170
8.3 政策设计 170
8.3.1 综合政策 171
8.3.2 行政管理政策 171
8.3.3 融资政策 171
8.3.4 税收政策 172
8.3.5 财政政策 172
8.3.6 要素保障政策 172
8.3.7 产业政策 173
8.3.8 社保政策 173
8.4 小结 173
9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175
9.1 研究结论 175
9.2 研究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178
参考文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