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朝军事体制 4
府兵 4
起源 5
隋朝府兵制 8
唐朝府兵制 8
十六卫六率 9
唐代府兵制机构及制度 9
指挥系统 9
尚书省兵部 11
中央的十二卫六率 12
府兵的职责 12
府兵的兵役军藉 12
府兵的编制 13
府兵的装备 14
府兵的调动 14
府兵的赏罚 14
府兵制的没落 15
均田制遭到破坏 15
吏治逐渐败坏 15
军事部门的违法乱纪和赏罚不公 15
本身制度的不完善 16
彍骑 17
兴起 17
选补、考校、编制之法 17
彍骑与府兵的区别 18
衰落 18
禁军 19
兴起 19
羽林亲军 19
左右龙武军 20
左右神武军 20
神威军 20
神策军 21
神策军的兴起 21
神策军的没落 22
神策新军 23
节度使与藩镇兵 24
“节度使”的由来 25
各地节度使概况 26
节度使制度的弊端 29
唐代落兵的组成 30
牙军 31
亲军 31
各支州(或支部)兵 31
县镇兵 31
后勤制度 32
马政 32
马政的起源 33
秦、汉、隋马政 33
唐代马匹管理措施 33
唐代马匹的医疗制度和机构 35
安史之乱后的马政 36
军事医学 36
唐朝军队中的军医组织 37
士兵的体检 37
战时伤病员医疗运送与安抚 37
疾病防治 38
军器的生产及输送 38
武器制造 39
武器储存 39
武器供给 39
武器管理 40
军礼 40
征战之礼 41
亲征之礼 41
命将之礼 41
劳军之礼 41
讲武之礼 42
田狩之礼 43
射之礼 44
亲射之礼 44
观射之礼 45
军法 45
唐代军法分类 45
基本条例 46
兵役 46
部队出征时应设置的人员 46
武官勋级 46
集结和调动兵马 47
武器管理 47
卫士在防活动 47
刑罚 47
武举制度 49
创建武举 49
考核内容 50
武举改革 51
第二章 唐朝军队武器装备 54
陆军装备 54
近距离兵器 54
剑 54
匕首 58
短柄钧 59
刀 60
灌钢法 63
枪 63
戟 64
斧、钺 68
陌刀(长刀) 70
远距离兵器 72
弓 72
弩 73
矢(箭) 75
砲(抛石机) 76
攻城器械 78
云梯 78
巢车(板屋) 79
?辒车 80
守城器械 81
拒马枪 81
铁?(铁蒺藜) 81
地听 82
防护装具 83
盾 83
甲 84
胃 86
马铠 88
海军装备 93
楼船 95
艨艟 95
斗舰 96
走舸 96
海鹘 97
游艇 97
绞车弩 97
炮车 98
拍竿 98
第三章 唐朝军队战术 100
阵法运用 100
古代阵法 101
“三阵”和“五阵” 101
圆阵 101
立阵和坐阵 101
武侯八阵 101
唐代阵法 102
野战战术 104
突袭 104
防守反击 107
夹击 108
速歼 111
攻守城 113
霍邑之战 113
高昌城之战 114
太原之战 114
第四节 水战之法 116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17
第四章 唐代兵书战策 122
兵书四门 122
唐代兵书概要 123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124
李婧简史 125
四大看点 126
卫公兵法 128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129
第五章 唐朝军队征战史 134
唐军征战简史 134
内困 134
外忧 135
覆灭 136
统一战争 136
平定薛举与李轨 137
大败刘武周 137
攻取洛阳 138
统一南方 139
盛世用兵 140
北灭突厥 140
渭水之盟 141
西击吐谷浑 141
和亲土蕃 142
大败天竺 142
漠北大定 142
远征高昌 144
鏖战西突厥 144
东征高丽 146
平定西突厥 147
再征高丽 148
土蕃之患 150
契丹之乱 151
东突厥之乱(一) 151
东突厥之乱(二) 152
东突厥之乱(三) 153
东突厥之乱(四) 154
契丹再乱 155
土蕃烽火(一) 156
土蕃烽火(二) 156
大食惨败 157
安史之乱 157
起因 157
叛乱 158
平叛 159
收复两京 160
再生变故 160
乱终定 161
削藩战争 162
代宗时期 162
内乱 162
外患 163
德宗时期 164
内乱 164
外息 165
宪宗时期 166
唐朝末期 167
第六章 唐朝疆域变迁 170
唐朝疆域概说 170
唐朝的行政区域设置 176
道 176
贞观元年间的十道 176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的十五道 177
节度使 179
府、州(郡)县 181
府 181
州 182
县 182
都护府 182
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183
关内道燕然(瀚海、安北)都护府 183
又瀚海(云中、单于)都护府 184
陇右道安西、北庭都护府 184
岭南道安南都护府 185
剑南道保宁都护府 185
羁縻州 185
唐朝疆域的变迁 186
北部疆域 186
东部与东北疆域 186
西部疆域 187
南部及西南疆域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