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觉 道德心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焕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10040265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结项成果之一,由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钱焕琦同志主编。

导言:走向自觉:道德的心理学研究 1

论良心 11

5次救人的是是非非——让良心为生命站岗 11

迟到的证明——关于良心的作用方式 17

由人变兽的启示——道德修养是良心的“保护神” 22

“浪子回头金不换”——唤醒良心切不可轻言放弃 25

“拾金不昧”的惶惑——榜样比说教更重要 30

论责任 36

生之“必须”——关于责任的历史考察 37

成熟的代价——关于责任观的实证分析 41

高贵的选择——关于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52

学会负责——关于责任观的培养与教育 58

论孝 66

“活身莫先于孝”——“孝”的含义 66

“自古忠孝两难全”——“孝”的历史发展 68

“惟有源头活水来”——“孝”,产生的心理机制 72

“条条大路通罗马”——“孝”,的目前现状 76

亲情无价——孝心的培养 80

论耻感 83

文明之标识——耻感内涵的求索 84

求荣免辱——耻感的培养 89

论尊严 95

宁可站着死 不愿跪着生——尊严研究的历史嬗变 95

“人依赖肯定而存在,比依赖面包更甚”——尊严的内涵及心理机制 101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尊严的教育与培养 114

论善 127

“善与恶是一回事”吗?——关于善恶辩证关系的理性思考 127

友谊之善——人间重友情 136

亲情之善——父亲给劳教儿子的45封“情书” 140

胸襟宽广之善——认“凶手”为养子 145

伪善——胡长清的双重人格 149

“积小善为大善”——善恶观念的培养 152

论同情 154

3个孤儿和他们的293个父亲——同情感的现实表现 154

平等的“施与”和“受施”——同情不等于怜悯 161

呼唤爱心的回归——同情感的培养 168

论嫉妒 174

实证调查——嫉妒心理的现实描述 174

人中之凤的嫉妒是多么可怕——关于嫉妒感 180

姐姐残忍地将硫酸泼向妹妹——嫉妒感的化解与教育导向 191

论宽恕 200

退一步,海阔天空——关于宽恕的概念及其价值 200

探赜索隐——宽恕心理的实证调查 204

换位思考、以德报怨——宽恕发生的心理机制 216

引导为先、教育为主——“宽恕”精神的培育 220

论利欲 225

“利欲”不等于“利益”——关于“利欲”的概念界定 225

重心不同的两条线——中西方历史上关于义利之辩的思想精髓 227

社会利欲实况追索——关于利欲表现的描述与分析 231

探察水底冰山——利欲形成的心理机制 245

明确的定位与恰当的策略——关于“利育” 249

论诚信 258

源远流长之德——“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58

时代呼唤之德——当代“诚信”的实证调查 264

心灵内省之德——诚信形成的心理机制剖析 273

适时应运之德——当代诚信观的教育 278

论公正 281

一张普洛透斯的脸——公正概念的历史演变与界说 281

未曾失去的道德良知——当今社会成员的公正观和公正行为的现状 286

从“互惠的预期”到理性的超越——公正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 292

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法——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正感 296

论荣誉 308

人生价值之体现——荣誉及其历史演变过程的追溯 308

当代人荣誉观的特点——荣誉观的社会实证分析 313

心的考究——荣誉形成的心理分析 318

“恰当的爱”——荣誉的社会及教育实现机制 321

论快乐 327

驴子鼻尖前的胡萝卜——快乐的概念揭示 327

快活的猪与快乐的人——快乐的植根基础与内在构成 330

快乐天天有,快乐无极限——快乐获取的实现途径 336

论幸福 343

何为幸福?——一个令伦理学家头疼的问题 343

永恒的追求——关于“幸福”的历史探究 344

“生活在心灵深处的少女”——幸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347

“你幸福吗?”——当代人对幸福的理解 353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幸福的实现 356

论敬畏 360

前人眼中的敬畏与敬畏感——敬畏感的历史研究 360

爱与怕如何共处一身?——敬畏感的内涵及其心理基础 363

奔向道德乐园的引领者——敬畏感的教育价值 372

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培育敬畏感——敬畏感的年龄阶段特征及教育建构 379

论秩序 390

国有常度 民有常规——秩序内涵的分析 390

道德引领 理性规范——秩序感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394

人是社会中的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秩序感产生的心理机制 396

从无序走向有序——新时期的秩序观 399

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秩序感的培养 403

论慎独 406

自我决定 自我负责——“慎独”之要义 406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社会生活中的慎独 410

古为今用——慎独精神的培养 414

后记 421

参考资料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