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草纲目》中的治病之道 8
认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8
气味阴阳是了解中药的第一步 9
中药的五脏五味补泻方法 12
中药有“君臣佐使”的轻重之分 13
中药材的分类方法与常见中药材的功效 14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差别,用药需顺应四季 16
不同体质的人应用不同性味的中药 18
鉴别、煎煮、服用中药小常识 19
服用中药需遵守的禁忌准则 24
第二章 解表药,风寒、风热一扫而光防风 28
紫苏 29
麻黄 30
生姜 31
荆芥 32
香薷 33
苍耳 34
葱 35
胡荽 36
升麻 37
薄荷 38
菊花 39
柴胡 40
第三章 清热药,无热无火身轻体爽 42
夏枯草 42
决明 43
知母 44
鸭跖草 45
黄芩 46
黄连 47
秦皮 48
白鲜皮 49
蒲公英 50
白头翁 51
连翘 52
射干 53
胡黄连 54
第四章 祛风、化湿药,远离风寒湿邪得健康 56
防己 56
秦艽 57
威灵仙 58
独活 59
木瓜 60
狗脊 61
藿香 62
豆蔻 63
苍术 64
第五章 利水渗湿药,利尿、抗菌、利胆三管齐下 66
茯苓 66
薏米 67
泽泻 68
赤小豆 69
车前子 70
通草 71
石韦 72
地肤子 73
海金沙 74
茵陈蒿 75
虎杖 76
第六章 温里理气、安神开窍药,天然本草祛除沉疴顽疾 78
附子 78
花椒 79
吴茱萸 80
桂枝 81
干姜 82
丁香 83
茴香 84
茉莉 85
刀豆 86
菖蒲 87
苏合香 88
第七章 消食、泻下药,消导润滑全身轻松 90
山楂 90
甘遂 91
郁李 92
巴豆 93
芫花 94
松子 95
商陆 96
芦荟 97
大黄 98
第八章 补虚药,四味同补、正气长存 100
人参 100
黄芪 101
甘草 102
巴戟天 103
肉苁蓉 104
锁阳 105
淫羊藿 106
鹿茸 107
益智仁 108
仙茅 109
杜仲 110
海马 111
何首乌 112
当归 113
阿胶 114
黄精 115
女贞 116
麦门冬 117
天门冬 118
玉竹 119
沙参 120
石斛 121
地黄 122
百合 123
枸杞 124
第九章 止血、活血药,止血止痛、化瘀疗伤,还您健康 126
大蓟、小蓟 126
地榆 127
三七 128
香蒲、蒲黄 129
艾叶 130
川芎 131
延胡索 132
姜黄 133
红蓝花 134
王不留行 135
益母草 136
蓬莪术 137
骨碎补 138
第十章 止咳、化痰药,寒痰热痰一扫而光 140
半夏 140
旋覆花 141
天南星 142
白前 143
桔梗 144
贝母 145
前胡 146
款冬花 147
梨 148
紫菀 149
马兜铃 150
第十一章 收涩、驱虫药,收敛止滑脱,赶走寄生虫 152
五味子 152
肉豆蔻 153
金樱子 154
芡实 155
使君子 156
蒜 157
苦楝 158
雄黄 159
木鳖子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