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教师角色解读 1
二、教师角色冲突 13
三、教师角色素质 16
四、教师角色评价 20
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师德修养(上) 23
第一节 师德概述 23
一、什么是师德规范 23
二、我国师德的形成和发展 25
第二节 爱岗敬业 36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36
二、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关系的准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38
三、爱岗敬业是教师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最现实的途径 39
四、爱岗敬业精神的实践体现 39
第三节 依法执教 41
一、教育法的概念 42
二、教育法的法律体系 42
三、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45
第四节 热爱学生 46
一、教师为什么要热爱学生 47
二、教师爱的基本内容 52
第二章 教师角色的师德修养(下) 56
第五节 尊重家长 56
一、尊重家长的重要意义 56
二、尊重家长的基本要求 58
第六节 严谨治学精心育人 61
一、严谨治学的意义 62
二、“严谨治学”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65
第七节 团结协作 69
一、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69
二、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70
三、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73
第八节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4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74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内容 78
第三章 教师角色的知识修养 85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知识结构界定 85
一、基础层面的知识 85
二、核心层面的知识 89
三、辅助层面的知识 100
第二节 教师角色的知识结构构建 103
一、教师知识结构的存在模式 103
二、教师角色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征 104
三、教师角色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原则 107
四、教师角色的知识结构的构建路径 112
五、教师角色的知识结构构建对策 116
第四章 教师角色的基础能力 126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智力结构及培养 126
一、观察能力 126
二、记忆能力 130
三、思维能力 135
四、想象能力 138
第二节 教师角色的表达能力 140
一、口语表达能力 140
二、书面表达能力 143
三、体语表达能力 145
第三节 教师角色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153
一、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153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156
三、教师角色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160
第四节 教师角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165
一、人际关系与教师角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165
二、教师角色应具备的交往能力 167
三、教师角色交往能力的培养 174
第五章 教师角色的教学能力(上) 180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能力 180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80
二、师生特点的了解 187
三、教学内容的加工 196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202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能力 211
一、导入能力 211
二、组织能力 214
三、讲解能力 217
四、提问能力 220
五、板书展示能力 224
六、结束能力 229
第六章 教师角色的教学能力(下) 233
第三节 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233
一、学法指导的意义 233
二、学法指导的内容 235
三、学法指导的要求 238
四、教师学法指导能力的培养 239
第四节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 242
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要求 242
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能力的培养 244
第五节 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248
一、现代信息技术概述 249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 249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250
第六节 教学创新能力 252
一、什么是教学创新能力 252
二、教学创新能力的要求 253
三、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53
第七章 教师角色的育人能力(上) 258
第一节 德育能力 258
一、德育与德育能力 258
二、教师角色德育能力的基本要求 258
三、教师角色德育能力的培养 263
第二节 心育能力 266
一、心育的涵义及意义 266
二、教师心育能力的基本要求 269
三、心育能力的培养 278
第三节 美育能力 291
一、美育及美育能力 291
二、教师应具备的美育能力 292
三、教师美育能力的培养 295
第八章 教师角色的育人能力(下) 300
第四节 班级管理能力 300
一、什么是班级管理能力 300
二、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300
三、班级管理能力的内容 302
四、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 322
第五节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能力 325
一、对优秀生的教育能力 325
二、对中等生的教育能力 327
三、对后进生的教育能力 327
四、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30
五、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能力的培养 331
第九章 教师角色的自我完善与持续发展能力 333
第一节 学习能力 333
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 333
二、教师角色应具备的学习能力 334
三、教师学习能力的培养 350
第二节 基础教育科研能力 353
一、教育科研概述 353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 355
三、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367
第十章 教师角色适应与实现 380
第一节 进入角色 380
一、观念上进入角色 381
二、感情上进入角色 387
三、行为上进入角色 392
第二节 整合角色 394
一、动机调适 394
二、交往调适 396
三、防止角色污染 399
四、正确看待中小学教育现状 402
五、深刻理解教师角色的价值 402
第三节 发展角色 403
一、教育教学理论的再学习 403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404
三、敢于迎接现实挑战 406
主要参考文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