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运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炳顺著
  • 出 版 社:扬州:广陵书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806944349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多年收集及整理有关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精心研究,花数年心血整理而成。全书内容宽泛,资料来源可靠性更高,是一部专门研究扬州运河史的力作,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

第一辑 邗沟起源 1

邗沟起源 1

最早记载邗沟的书籍 3

邗沟源头可能在湾头 4

昔日邗沟的终点——末口 8

第二辑 河线演变 11

历代河线演变 11

邗沟首变始于东汉陈登 11

晋代,河线有过三次较大变迁 12

隋代,邗沟河线有过两次变化 12

唐代,邗沟河线又有新的变化 13

宋代,河线局部有变化 14

元代,重于海运,河道浅涩 15

明代,河线有微调,又增新运口 15

清代,河线无大的变革 16

民国期间河线无变化 17

新中国成立后,新开入江口,扬州运河趋于直线 17

宝应运河十三变 18

长江北岸江淮运口的变迁 20

新中国新辟运河六圩入江口 24

第三辑 两岸河湖 27

湖形似马的白马湖 27

漕运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射阳湖 29

两条邗沟相聚茱萸湾 31

挽救邗沟口门的欧阳埭 36

大汕子河就是永和沟 38

三阳渎与三阳河 39

隋炀帝开邗沟 42

万古流不绝的伊娄河 42

方便船只通行的七里港河 44

宋、元运道入射阳湖的通道——黄浦溪 47

唐至明初的运道——宋泾河 47

沙河遗迹尚在 49

陈瑄新开运口——白塔河 50

从樊梁湖到高邮湖 51

实现河湖分开的康济河 61

湖漕第一患——范光湖 64

弘济河开挖之难 65

昔日洪水泛滥的宝应湖 69

曾经是夏日荷花盛开的邵伯湖 73

邵伯月河、界首月河 77

扬州运河河道的形成 78

扬州宝带河与新河湾 79

以开河代替堵口的永安新河 80

第四辑 堰埭堤闸 83

水工程种类繁多 83

运河堰、埭的由来及称谓的变化 88

利农便漕的邵伯埭 90

邗沟从无堤防到建成国家一级堤防 92

为适应漕运,明代瓜洲运口建十坝 95

仪征运口五坝功不可没 96

仪征运口四闸的兴废争论 98

扬州府同知建成江北第一闸 102

瓜洲闸的前世今生 104

为保仪扬河畅通,建三汊河吊桥 106

民国时,兴建由江入运第一船闸——邵伯船闸 107

为沟通河湖,民国时建高邮船闸 108

沿运有过多少涵闸 109

运河有过多少埭、堰、坝 110

第五辑 水源蓄泄 113

春秋邗沟水源不尽理想 113

汉代河线有变,水源依旧 114

三国时邗沟水道不通 114

六朝时邗沟通江口门西迁,水源有所改善 114

隋代重开邗沟,水源无变化 115

唐代官河只患水少 115

五代时虽有开河之举,水源不变 116

宋代,蓄水、节水工程众多,仍然受水源困扰 117

元代,邗沟水源仰天求雨 120

明初,邗沟所做工程以蓄为主,后期以排为主 120

清代,水多时成灾,水少时漕船受阻 123

民国期间,新建邵伯船闸对节水起了一定作用 125

解决邗沟水源不足的辅助措施 125

运河水源与农灌的矛盾 131

新中国建成江都抽水站,运河水随人意流 132

第六辑 黄河干扰 135

明代起邗沟成了行水河道 135

黄河全面夺淮,邗沟无宁日 136

明祖陵被淹,邗沟受株连 137

高家堰成为淮扬屏障 138

泥沙使清口陷入困境 139

蓄清刷黄是怎么一回事 140

明末四决高家堰 140

第七辑 邗沟纳淮 143

淮河原来不从扬州入江、入海 143

明祖陵被淹始有导淮入江之议 143

开周桥之争 145

“分黄导淮”救明祖陵,淮水始由扬州入江、入海 147

明代淮水经扬州入海口门之一——泾河闸 147

明代淮水经扬州入海口门之二——子婴闸 148

明末淮水入江口门 149

淮水入江之始为何说法不一 151

高堰五坝 151

运河堤上减水坝的由来 153

康熙皇帝决策淮水入江 153

运河归海坝的起源 156

乾隆朝一开始就重视“十年九涝”的里下河地区水患 165

归江河道布局的形成 166

清代后期无力修复水毁工程,出现了归江草坝 167

淮河纵横运河入江、入海 177

“导淮”与“复淮” 178

第八辑 人祸天灾 179

宋金战争使邗沟瘫痪 179

明代中期以后运东水患连年 180

清水潭累决,下河累遭灭顶 183

康熙三十八年邵伯遭灭顶之灾 185

民国20年大水,下河空前浩劫 187

第九辑 运河春天 191

根治淮河 191

1954年大洪水,“放水归田”历史,一去不返 192

运河的春天 192

能使水往高处流的江都抽水站 203

里运河水源根系新通扬运河 206

昭关灌区近水楼台先得月 208

1991年特大洪水,运堤巍然不动 209

1994年严重干旱,运河送水忙 211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 211

2003年运河大堤再经考验 213

现代化大型船闸拔地而起 213

运河大桥林立 215

第十辑 运河管理 217

唐代以后,扬州运河出现条块结合管理 217

宋设提举管理运河 218

金规定州县管理、元设捕盗司管理 219

明设郎中、浅铺、巡河军管理运河 219

清设河营,文武结合管运河 221

扬州府管理运河文职属员 222

扬州河营武职属员 222

雍正时又分为上下河营 223

乾隆时定道、厅、汛分段管理 223

民国改“两游制”为“三段制”管运河 225

新中国设运河堤防管理所管运河 226

第十一辑 趣闻轶事 229

邗沟的称谓知多少 229

邗沟之最 231

里下河不是一条河 233

世界上最早的船闸雏形 234

扬州河湖分隔第一人——柏丛桂 235

陈瑄治理扬州运道的成就 236

吴桂芳反对淮水入江 240

江都县令抉择开金湾河 240

芒稻河、芒稻闸是明清时扬州最大的泄洪河及泄洪闸 241

归海坝配套工程——高邮通湖二十二港 242

靳辅堵闭高邮清水潭决口 244

乾隆皇帝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246

清代瓜洲运口坍江治理始末 248

河官排水与盐官蓄水的矛盾 255

扬州大规模农田筑圩始于嘉庆年间 257

运河三潭 258

人工挖出归江大河,留下七河八岛 259

运河的水为什么会高出地面 261

江都市崇湾段运河堤为什么加不高 262

河道总督祭水怪 262

淮扬道黎世序升官趣闻 263

销声匿迹的康泽侯庙与五龙王庙 265

轸位碑之迷 266

运河复堤碑见证了扬州二十世纪最大的水灾 266

美好传说的运河露筋祠 267

铁犀镇水的传说 268

“九牛二虎一只鸡”是拉郎配式的传说 271

宝应乔莱父子为家乡直谏朝廷 273

傅泽洪编纂的《行水金鉴》至今在水利界仍广为流传 275

刘宝楠与《宝应图经》 276

首考扬属邗沟变迁第一人——刘文淇 276

茅以升防汛遇难题 277

古诗与古渡 278

瓜洲古渡碑 279

不同寻常的水位调配 280

万人抢堵通运闸决口 283

“让地与江”的历史一去不返 284

第十二辑 邗沟诗钞 287

第一部分 咏邗诗钞 287

西征赋(节选)&南朝宋·谢灵运 287

芜城赋(节选)&南朝宋·鲍照 287

隋堤柳&五代·江为 288

白田马上闻莺&唐·李白 288

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唐·李白 288

赴楚州次白田阻浅问张南史&唐·刘长卿 288

送子胥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节选)&唐·刘长卿 289

瓜洲闻晓角&唐·张祜 289

长相思&唐·白居易 289

扬州春词三首(选一)&唐·姚合 289

宿范水&唐·储嗣宗 290

汴河怀古二首(选一)&唐·皮日休 290

寒食宿陈公塘上&宋·徐铉 290

邵伯埭下寄高邮陈郎中&宋·徐铉 291

射阳湖&宋·范仲淹 291

宿邵埭闻雨因买藕芡人回呈永叔&宋·梅尧臣 291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291

送孙诚之尉北海(节选)&宋·秦观 292

句&宋·秦观 292

次韵子由邵伯埭见别三首(之一)&宋·秦观 292

秋日三首(之一)&宋·秦观 292

咏湖(节选)&宋·蒋之奇 293

次韵答贾耘老&宋·苏轼 293

扬州杂咏七首(之二)&宋·晁补之 293

视邵伯埭新堤&宋·晁补之 293

高邮别秦观三首(之一)&宋·苏辙 294

赴海陵行次宝应(一作过白田)&宋·吕本中 294

雪小霁顺风过射阳湖&南宋·杨万里 294

过宝应县新开湖&南宋·杨万里 295

过新开湖&南宋·杨万里 295

过高邮&南宋·杨万里 295

邵伯湖停舟避雨&宋·陈造 295

雷塘&元·苏大年 296

发高沙(选一)&南宋·文天祥 296

过邵伯镇&南宋·文天祥 296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节选)&元·萨都剌 297

夜过白马湖&元·萨都剌 297

题界首驿&元·萨都剌 297

邵伯舟中&元·萨都剌 297

过高邮湖(选句)&元·袁桷 297

高邮湖&元·陈基 298

风过召伯高邮宝应三湖&明·李东阳 298

夜过邵伯湖&明·李东阳 298

康济河&明·李堂 298

邵伯堰&明·欧大任 299

夜过邵伯湖&清·彭孙通 299

黄子湖&清·吴绮 299

和吴绮归湖&清·范荃 300

至黄子湖访外舅&清·江闿 300

赤岸湖&清·李聪 300

白马湖&清·乔莱 300

召伯湖采莲曲&清·邹熊 301

邵伯埭&清·夏之蓉 301

邵伯湖&清·钱大昕 301

第二部分 诗叹水患 302

隆庆己巳大水纪灾二首&明·陆典 302

宝应叹&清·吴敏道 302

卖儿诗&明·张宗仁 303

悯水&明·张养重 303

崇桢辛未秋水暴涨&明·孙兆祥 303

安宜行&清·孙蕙 304

过高邮&清·乔莱 304

河漕堤&清·叶燮 304

重至宝应&清·叶燮 305

荷锸夫&清·叶燮 305

高邮湖见居民田庐多在水中,因询其故,恻然念之&清·爱新觉罗·玄烨 305

河水决七年六月&清·陶澄 306

筑堤苦&清·陶澄 306

潦水溢&清·陶澄 307

大人行&清·蒲松龄 307

挽船行&清·蒲松龄 308

清水潭决口&清·蒲松龄 308

高邮湖&清·爱新觉罗·弘历 308

下河叹&清·爱新觉罗·弘历 308

车逻坝&清·爱新觉罗·弘历 309

命筑高邮城外石堤诗示董事诸臣&清·爱新觉罗·弘历 309

运河行&清·爱新觉罗·弘历 310

邵伯湖&清·爱新觉罗·弘历 310

过高邮州&清·爱新觉罗·弘历 310

过宝应县&清·爱新觉罗·弘历 310

过宝应县&清·爱新觉罗·弘历 311

过高邮州&清·爱新觉罗·弘历 311

阅坝&清·爱新觉罗·弘历 311

过高邮州&清·爱新觉罗·弘历 312

过瓜洲镇&清·爱新觉罗·弘历 312

过金湾六闸书事&清·爱新觉罗·弘历 312

过高邮州&清·爱新觉罗·弘历 313

过车逻坝&清·爱新觉罗·弘历 313

阅南关车逻坝&清·爱新觉罗·弘历 314

过金湾六闸书事&清·爱新觉罗·弘历 314

过车逻坝&清·爱新觉罗·弘历 315

下河叹&清·爱新觉罗·弘历 315

苦雨&清·夏之蓉 316

纪灾&清·夏之蓉 317

湖啸叹&清·刘中柱 317

决堤叹&清·刘中柱 318

乙丑水灾乐府八章&清·徐源 318

秦邮秋夜有感&清·伊秉绶 319

荒年杂诗&清·焦循 320

江北大水叹(节选)&清·陈文述 320

抱鸡行&清·朱士彦 320

杂诗&清·刘宝楠 321

高邮决口舟阻河干&清·华长卿 321

堤决&清·吴嘉纪 321

导淮叹&清·谈人格 322

保坝谣&清·谈人格 323

清水潭决纪事&清·谈人格 323

水车行&清·杨福申 323

运河&清·张曾勤 324

湖河异涨行&清·厉同勋 324

避水词&清·夏实晋 325

第十三辑 有关考辨 327

瘦西湖最初名为“保扬河” 327

铁镬是镇水文物吗 328

平津堰是不是堤防 332

扬子与扬子津 335

人字河哪里去了 341

大事记 342

春秋 342

汉 342

三国 342

晋 343

隋 343

唐 343

宋 344

元 346

明 346

清 351

民国 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 354

主要参考书目 357

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