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4
第三节 文献回顾 6
一 社区理论研究 6
二 国外矿业城镇研究现状 16
三 国内矿业城市研究现状 23
第四节 研究设计 30
一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 30
二 研究框架 34
三 矿山社区概念 37
四 研究方法 39
第二章 矿山社区的变迁历史 43
第一节 矿山社区概况 43
一 矿山企业概况 43
二 矿业城镇概况 45
三 矿山社区的性质 46
第二节 矿山社区的起源 48
一 古代采矿活动 48
二“大跃进”时期 52
第三节 矿山社区的形成 55
一 矿产地质勘探时期 56
二 矿山社区建设时期 62
第四节 矿山社区的发展 67
一 矿山社会稳定时期 68
二 矿山社会转型时期 72
小结 77
第三章 矿山社区的变迁机制 79
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矿山社区变迁 80
一 矿产资源与矿山社区兴衰 81
二 耕地资源与矿区食物供给 93
三 自然环境与矿山社区生活 99
第二节 国家、市场与矿山社区变迁 106
一 国家主导下的矿业开发 106
二 国家主导下的办矿模式 112
三 市场主导下的办矿模式 114
第三节 技术与矿山社区变迁 117
一 矿山生产技术变革 118
二 矿山交通运输变迁 123
三 矿山通信技术变迁 130
小结 136
第四章 矿山社区的空间结构 138
第一节 地表空间场域 138
一 社区地理空间形态 139
二 生产区与居住区的重合 139
三 地表生活空间的退缩 141
第二节 井下空间场域 144
一 地下生产空间的延伸 145
二 井下场域中的分工 146
第三节 空间的扩散 149
一 矿山“飞地” 150
二 居住区“飞地”——矿社分离 151
小结 153
第五章 矿山社区的组织结构 155
第一节 生产组织 155
一 企业组织结构转型 156
二 企业组织集团化 157
第二节 生活服务组织 160
一 生活公司 161
二 矿山医院 164
第三节 文化组织 166
一 矿山子弟学校 166
二 电影院 171
三 广播站 173
第四节 矿山企业社会功能的剥离 174
小结 176
第六章 矿山社区的群体结构 178
第一节 矿山社区的人口结构 179
一 人口数量 180
二 性别结构 188
第二节 国有企业职工 192
一 干部 193
二 技术人员 200
三 普通工人 213
第三节 农民轮换工 221
一 农民轮换工的概念 221
二 农民轮换工是一个新生群体 224
三 农民轮换工的群体关系 229
四 关于农民轮换工社会地位的不同观点 238
第四节 矿区农民 242
一 矿区农村人口结构 242
二 资源诅咒与矿区农民收入 243
三 矿农关系 246
小结 253
第七章 矿山社区的重构 256
第一节 矿山社区的产业结构重构 256
一 矿业城镇与矿业经济结构 256
二 矿业投资风险 260
三 矿山社区的产业结构 262
第二节 矿山社区的社会结构重构 264
一 矿山民工社会的重构 264
二 矿山居民的“再市民化” 266
小结 269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271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矿山社会结构的变迁 272
一 经济体制改革与矿山社区的变迁 272
二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与职工群体分化 275
三 劳动用工制度与矿山农民工流动 276
四 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与矿区农民的贫困 278
第二节“飞地”型社区——社区变迁的一种新模式 281
一“飞地”型社区与城镇社区变迁模式 281
二“飞地”型社区与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282
三 城市化与“飞地”型社区 286
第三节 矿山社区未来的变迁 288
一 矿竭城衰的典例——东川铜矿 289
二 矿山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 290
三 一个具体的建议——矿山公园建设 292
四 矿山社区建设的困境 294
第四节 研究贡献与研究不足 296
一 研究贡献 296
二 研究不足 297
参考文献 300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