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讲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豫君等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1348·1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

引论 1

一、中华民族 1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3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6

第一章 太平天国革命 11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胜利发展 11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 11

(二)太平军的胜利进军 16

(三)《天朝田亩制度》 21

二、太平天国的内讧和失败 23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分裂 23

(二)太平天国争取形势好转的斗争 27

(三)太平天国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与失败 30

(四)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35

第二章 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 39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39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39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43

(三)维新与守旧之争 47

(四)百日维新 50

(五)维新运动的历史启示 53

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56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56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壮举 60

(三)在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下失败 62

(四)义和团功不可没 65

第三章 辛亥革命 68

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同盟会 68

(一)清政府的“新政” 68

(二)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 69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72

(四)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74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争和中华民国成立 79

(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革命派对立宪派的批判 79

(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 82

(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83

三、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的幻灭 87

(一)袁世凯的窃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 87

(二)清王朝的覆灭和辛亥革命的流产 89

(三)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 90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5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95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95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及其失败 99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1

(四)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壮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05

二、五四运动 109

(一)“公理战胜”幻想的破灭,五四运动爆发 109

(二)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胜利 114

(三)改造社会的探索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8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26

(一)共产主义组织出现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26

(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29

(三)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133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139

一、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建立 139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 139

(二)国民党的改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42

(三)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145

二、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风暴 150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50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54

(三)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和斗争 155

(四)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59

三、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161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61

(二)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164

(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65

四、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大革命的失败 167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67

(二)大革命紧急阶段的武汉政府 171

(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173

(四)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75

第六章 土地革命战争 179

一、新军阀代替旧军阀 179

(一)蒋介石南京政权的建立 179

(二)新军阀的混战 182

(三)蒋介石南京政权的反动本质 184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86

(一)各反蒋政治派别的主张和活动 18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4

(三)土地革命和其它各项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实施 200

(四)反对国民党军事和文化“围剿”的斗争 205

(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208

三、日本武装侵略东北,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11

(一)“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11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活动 213

(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214

(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216

(五)福建事变 218

(六)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220

四、民族危机加深,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27

(一)华北事变 227

(二)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28

(三)“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31

(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33

第七章 抗日战争 236

一、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236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36

(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40

(三)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242

(四)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45

(五)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斗争 249

(六)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 252

二、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55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国民党的倒退 255

(二)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斗争。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257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百团大战 260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264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化 266

三、相持阶段后期的艰苦斗争 269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抗战形势 269

(二)日本残酷统治下的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270

(三)解放区军民战胜困难,坚持敌后抗战 272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国民党战场的溃败 277

(五)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279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82

(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战场 282

(二)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关于建立新中国的纲领政策的制定 284

(三)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286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主要经验 287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90

一、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90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290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294

(三)解放区自卫战争的准备 298

二、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301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01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303

(三)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306

三、人民革命的伟大转折。共产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308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08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310

(三)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纲领政策的制定 312

(四)各民主党派响应共产党的“五一”号召,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315

四、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318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318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国民党反动派和谈阴谋的破产 322

(三)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政策的提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325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27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331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331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 331

(二)新中国面临的基本任务 333

二、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337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纲领和战略策略 337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它社会改革 340

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 349

(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 349

(二)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基本经验 35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53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53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353

(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58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60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开展 365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65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74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 380

三、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