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假设 1
1.1 人的本质 2
1.1.1 对人的界定 2
链接1:一个现代城市的故事 4
1.1.2 人的基本属性 5
链接2:竞争的三个基本观点 13
1.2 人性假设 19
1.2.1 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 19
1.2.2 中国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 25
1.3 人性改造 37
1.3.1 人性改造的基本依据 37
链接3:松下公司:造人先于造物 38
1.3.2 人性改造的四大误区 38
1.3.3 人性改造的基本原则 40
1.3.4 人性改造的四大模式 41
1.3.5 人性改造的基本步骤 43
1.4 实训指南 44
第2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演变 49
2.1 广义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 50
2.1.1 人类历史上的成功法则和实践探索 51
链接4:黄金准则:掌握人性的管理 51
链接5:金字塔和金字塔型的管理体系 55
2.1.2 人力资源观念与理论的发展沿革 57
2.2 狭义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 62
链接6:舒尔茨简介 68
链接7:贝克尔简介 71
链接8: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73
2.3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77
链接9:比肖夫的工作经历 77
2.3.1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 78
链接10: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 79
链接11:2003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成果摘要 81
2.3.2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90
链接12: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趋势 92
2.4 实训指南 95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99
3.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00
链接13:理论建设的基本标准 100
3.1.1 人口、人力和人才 101
链接14:世界主要的人口理论 101
链接15:我国人口普查古今一览 103
链接16:人才的五个层次 106
3.1.2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108
链接17:对人力资源的不同解释 109
链接18:人力资源的特性 114
3.1.3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 115
链接19: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 116
链接20:摩托罗拉:肯定个人尊严 121
3.1.4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 123
链接2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126
3.2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128
链接2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130
链接23:你是否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潜能? 134
3.3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136
3.3.1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37
链接24: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41
3.3.2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42
链接25: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146
3.3.3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47
3.4 实训指南 151
第4章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55
4.1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156
4.2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模块 161
4.2.1 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161
链接26:如何进行编制设计? 165
链接27: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盘点? 167
4.2.2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172
链接28:如何对待“末位淘汰制”? 177
4.2.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开发体系 179
链接29: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180
链接30:美国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的上岗引导与社会化活动 186
4.2.4 以职位和能力为基础的薪酬管理体系135 190
链接31:IBM的薪酬构成 192
链接32:关于薪酬研究的几种不同的视角 194
链接33:对战略性薪酬的反思 196
4.2.5 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 200
链接34:关于绩效管理,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205
链接35:如何确定KPI关键绩效指标? 210
链接36:可口可乐(瑞典):平衡记分卡(BSC)的应用 214
4.3 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机制 215
4.4 实训指南 219
第5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229
5.1 组织的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229
5.1.1 什么是组织的核心能力 230
5.1.2 人力资源管理是形成核心能力的源泉 231
链接37: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能力的胜任能力模型 233
5.2 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模型 236
链接38:杰弗瑞·菲弗:16种提高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37
5.2.1 “战略—核心能力—核心人力资本”模型 239
5.2.2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获取竞争优势的模型 244
5.2.3 人力资源管理的多重角色模型 248
链接39:多重角色模型在克劳罗克斯公司的实施 252
5.2.4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界的主要模型与观点 256
5.3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及评估 262
5.3.1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及分类 262
5.3.2 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评估技术 265
5.3.3 人力资源指数的测量 269
链接40:人力资源指数问卷调查表 270
5.4 实训指南 273
第6章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279
6.1 变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280
6.1.1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280
链接41:《劳动法》的基本内涵 282
链接42:如何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284
链接43:劳动力市场及其主要内容 287
链接44: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即将制定 290
6.1.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291
链接45:不同发展战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292
链接46:组织的衰退与裁员 298
链接47: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302
6.1.3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303
6.2 国家与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两大类型 305
6.2.1 国家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305
6.2.2 单位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311
链接48: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316
6.2.3 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 317
链接49:“十五”期间中国人才资源总量与结构分析 319
6.3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323
6.3.1 人力资源管理者 323
链接50: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的道德标准 324
链接51:如何测量情商(EQ)? 329
6.3.2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330
链接52: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 336
6.3.3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其部门的职责 340
6.4 实训指南 342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