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编 文心论 539
第十章 文心范畴论 539
第一节 文术:文心范畴的第一层面 540
一、宏观、中观与微观的有机统一 544
二、理论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有机统一 546
三、文章学与写作学的有机统一 547
第二节 心术:文心范畴的第二层面 551
一、关于作家心神修养的心术要领 554
二、关于感物动心的心术要领 555
三、关于结虑构思的心术要领 557
四、关于行文传达的心术要领 560
五、关于交流反馈的心术要领 562
第三节 心美:文心范畴的第三层面 564
一、美学对文心理论的宏观切入 564
二、美学对文心理论的中观切入 568
三、美学对文心理论的微观切入 576
第四节 心力:文心范畴的第四层面 582
一、对道的力学体认 582
二、对人的力学体认 583
三、对心的力学体认 584
四、对文学的力学体认 585
第五节 总术:文心范畴的总体把握 593
第十一章 文心本体论 595
第一节 关于文心本体的系统思辨 595
第二节 刘勰文心本体论的理论意义 604
一、文心理论体系的逻辑原点 604
二、文心美学法则的理论前提 615
三、推动文学自觉的理论武器 620
四、探索文心本质的理论阶梯 626
第三节 刘勰文心本体论的实践意义 627
第十二章 文心本质论 631
第一节 关于文心本质的诸多论见 631
一、哲学的思路 631
二、文学的思路 633
第二节 关于文心本质的系统思辨 642
第三节 刘勰文心本质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651
一、刘勰文心本质论的理论意义 651
二、刘勰文心本质论的实践意义 657
第四节 关于美的本质的中国式思考 659
一、前人探索世界性难题的基本思路 659
二、难题之难到底难在哪里 666
三、对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答 668
四、对中国式解答的实践性验证 671
第十三章 文心形态论 680
第一节 文心在“为文”运动中的系统位置 680
一、写作的系统运动 680
二、文心在写作运动中的系统位置 684
第二节 文心的空间运动形态 685
第三节 文心的时间运动形态 693
一、文心的孕育阶段 693
二、文心的深化阶段 696
三、文心的外化阶段 698
四、文心的交流阶段 699
第四节 文心运动形态的基本特点 700
一、定向性 700
二、系统性 701
三、创新性 702
四、外化性 704
五、审美性 708
六、体式性 711
七、多维统一性 714
第五节 刘勰文心形态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716
一、理论意义 716
二、实践意义 720
第十四章 文心修养论 726
第一节 刘勰对文心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论体认 726
一、心在文心运动中的系统位置 726
二、心在文心运动中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 729
第二节 刘勰对文心修养的具体途径的系统论述 731
一、志气修养 732
二、阅历修养 737
三、学识修养 739
四、才力修养 742
第三节 刘勰文心修养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迪 743
一、文心修养论的历史意义 744
二、关于文心修养的现实性审视和历史性思考 748
第十五章 文心萌发论 759
第一节 刘勰对文心萌发的理论体认 760
一、刘勰对心物交会的美学属性的理论体认 760
二、刘勰对心物交会的系统机制的理论体认 763
三、刘勰对表象运动的属性与特点的理论体认 766
第二节 刘勰关于文心萌发的方法论开拓 770
一、关于构建优化心理环境的工程主张 770
二、关于文心萌发的基本途径与要领的工程学因应 774
三、关于感物动心的心理调控的方法论因应 792
四、关于文心萌发完成的工程学概括 803
第三节 刘勰文心萌发论的历史文化意义与世界文化意义 805
一、关于《物色》宗旨的深度体认 805
二、刘勰文心萌发论的理论开拓意义 808
三、刘勰文心萌发论的深远历史影响 813
四、刘勰文心萌发论的世界文化意义 818
第十六章 文心构思论 838
第一节 刘勰关于主旨构思的理论体认 839
一、主旨形成的心理机制与工程要领 839
二、刘勰对高品位主旨的美学要求 841
第二节 刘勰关于题材构思的理论体认 851
一、对材料的鉴别与选择 852
二、对材料的剪裁 860
第三节 刘勰关于结构构思的理论体认 864
一、刘勰对结构的系统机制和系统功能的体认 864
二、刘勰对结构的工程要领的系统阐发 871
三、结构的美学规范和力学规范 881
第四节 刘勰关于文心构思中多种心理过程参与的理论体认 885
一、想象 885
二、灵感 887
三、直觉 896
第五节 刘勰关于文心构思成熟的理论体认 898
一、艺术型文心运思的成熟形态 899
二、科学型文心运思的成熟形态 900
第十七章 文心外化论 902
第一节 刘勰文心外化的系统理论与工程原理 902
一、刘勰对文心外化的系统理论的论述 904
二、刘勰对文心外化的工程原理的论述 912
第二节 刘勰对文心外化层级形态的系统论述 917
一、字——书面表达的基础材料 917
二、句——书面表达的初级形态 926
三、章——书面表达的高级形态 930
四、篇——书面表达的完整形态 934
第三节 刘勰对文心外化基本规范的系统论述 938
一、传真性 938
二、生动性 943
三、简练性 946
四、通贯性 956
第十八章 文心接受论 981
第一节 刘勰关于文心接受过程的理论体认 981
一、读者接受中的多种心理阻抗 982
二、实现接受的理论机制 986
三、实现读者接受的基本途径 990
四、文心接受的基本类型 999
第二节 刘勰关于表达与接受的内在契合的理论体认 1007
一、关于读者意识的系统思考 1007
二、作者适应接受的基本法则 1012
第三节 刘勰文心接受理论的历史意义、世界地位和现实启迪 1027
一、刘勰美学接受理论的历史意义 1027
二、刘勰美学接受理论的世界地位 1034
三、刘勰美学接受理论的现实启迪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