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专记 63
叶剑英视察梅县地区 63
胡耀邦视察梅县地区 65
江泽民视察梅州 66
第一篇 区域·建置 69
第一章 位置·境域 69
第一节 地理位置 69
第二节 境域 69
第二章 建置·区划 70
第一节 建置 7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72
第二篇 环境·资源·环保 77
第一章 环境 77
第一节 地质·地貌 77
第二节 土壤·植被 81
第三节 气候·水文 82
第二章 资源 85
第一节 土地资源 85
第二节 矿产资源 87
第三节 水资源 89
第四节 动物资源 91
第五节 植物资源 92
第六节 旅游资源 93
第三章 灾害 94
第一节 旱灾 94
第二节 水灾·风灾 94
第三节 冰雹·霜冻 96
第四节 春寒·寒露风 96
第五节 病虫害 97
第六节 地震 97
第四章 环境保护 98
第一节 环境质量 98
第二节 污染治理 101
第三节 环境管理 102
第四节 环保宣传教育 109
第五节 环保科技 111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13
第三篇 人口·计划生育 114
第一章 人口 114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14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115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18
第四节 人口文化程度及职业 121
第五节 婚姻和家庭 124
第六节 民族 125
第七节 语言 12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29
第一节 计划生育状况和管理机构 129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130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 131
第四节 计划生育措施 133
第五节 计划生育科技 134
第六节 计划生育人口统计 136
第四篇 侨胞·港澳台胞 140
第一章 侨胞分布 140
第一节 华侨之乡的形成 140
第二节 对侨居国的贡献 142
第二章 港澳台胞分布 143
第一节 港澳同胞 143
第二节 台湾同胞 144
第三章 侨胞与港澳台胞社团 146
第一节 华侨同胞社团 146
第二节 港澳同胞社团 146
第三节 台湾同胞社团 147
第四章 侨胞与港澳台胞对祖国、对家乡的贡献 147
第一节 投资兴办实业 147
第二节 捐资兴办社会各项事业 149
第三节 荣誉市民 152
第五章 侨胞与港澳台胞事务 153
第一节 华侨同胞与港澳同胞事务 153
第二节 台湾同胞事务 155
第五篇 经济综述 156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56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概况 156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 157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成就 158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167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67
第二节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168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71
第四节 流通体制改革 173
第五节 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改革 176
第三章 综合经济结构 179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79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80
第三节 投资结构 183
第六篇 城乡建设 186
第一章 概述 186
第一节 规划建设 186
第二节 管理机构 187
第二章 城市规划 188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88
第二节 梅州城市规划 188
第三章 城市建设 191
第一节 市政建设 191
第二节 公共事业建设 193
第三节 园林绿化 196
专 记 梅城“一江两岸”建设 197
第四章 村镇规划建设 199
第一节 村镇规划 199
第二节 村镇建设 199
第三节 村镇建设管理 200
第五章 建筑业 201
第一节 勘察设计 201
第二节 建筑施工 202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203
第六章 房地产业 205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205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206
第七篇 交通·通信 209
第一章 交通 209
第一节 交通设施 209
第二节 交通运输 226
第三节 交通管理 230
第二章 邮政 237
第一节 邮政设施 237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39
第三节 邮政管理 245
第三章 电信 246
第一节 电信设施 247
第二节 电信业务 247
第四章 移动通信 249
第一节 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 249
第二节 中国联通梅州分公司 251
第五章 无线电 252
第一节 技术设施建设 252
第二节 无线电监管 253
第八篇 水利 254
第一章 水土保持 254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254
第二节 水土流失整治 254
第三节 预防、监督执法 255
第二章 防洪治涝 256
第一节 堤围修建 256
第二节 内涝治理 257
第三节 水库加固 258
第四节 河道整治 258
第三章 水利设施 260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60
第二节 引水、提水、饮水工程 262
第四章 移民安置·工程管理 263
第一节 移民安置 263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64
第五章 管理机构·水利科技 2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6
第二节 水利科技 267
第九篇 电力 270
第一章 水电建设 270
第一节 小型水电站 270
第二节 中型水电站 274
第三节 地热利用 275
第二章 火电建设 276
第一节 建设概况 276
第二节 梅县发电厂 276
第三章 电网建设 278
第一节 电网发展 278
第二节 变电工程建设 280
第三节 电网调度 281
第四章 供电·用电 282
第一节 供电 282
第二节 用电 283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5
第二节 工程建设管理 286
第三节“三电”工作 286
第四节 用电报装和电费回收 291
第十篇 农业 293
第一章 发展概况和管理机构 29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93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93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 294
第一节 农业用地 294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 295
第三节 农业机具 296
第四节 农村能源 298
第三章 种植业 299
第一节 农田基本建设 299
第二节 生产布局 300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 303
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 312
专 记 梅州金柚 317
第四章 畜牧业 319
第一节 生产水平 319
第二节 良种繁育 321
第三节 动物防疫 323
第四节 饲料生产 323
第五章 水产业 324
第一节 基地建设 325
第二节 水产品养殖、捕捞 326
第三节 水产科技推广应用 328
第四节 水产经营 328
第五节 渔业管理 328
第六章 林业 330
第一节 造林 330
第二节 护林 334
第三节 森林采伐利用 337
第四节 林业科技推广 338
第七章 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 339
第一节 综合开发 339
第二节 扶贫开发 340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 346
第一章 各类型企业 346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346
第二节 村办企业 347
第三节 股份合作制企业 348
第四节 民营企业 349
第五节 乡镇“三资”企业 350
第二章 企业管理 3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1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52
第十二篇 工业 356
第一章 发展概况和管理机构 35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56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57
第二章 工业结构 357
第一节 国有企业 357
第二节 集体企业 358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 358
第四节 私营企业 359
第五节 外资企业 359
第三章 工业投资 361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 361
第二节 更新改造投资 361
第四章 工业门类 362
第一节 烟草工业 362
第二节 建材工业 365
第三节 煤炭工业 369
第四节 冶金工业 373
第五节 化学工业 381
第六节 机械工业 387
第七节 电子工业 391
第八节 陶瓷工业 397
第九节 纺织工业 403
第十节 制药工业 408
第十一节 其他轻工业 409
第十三篇 商业 417
第一章 各类型商业经营 417
第一节 国有商业 417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421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424
第四节 其他商业 42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427
第二章 集贸市场 428
第一节 集市建设 428
第二节 集市贸易 430
第三章 商品购销 432
第一节 工业品购销 432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440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444
第四节 侨汇商品和部队特需供应 444
第五节 仓储·冷库 446
第四章 粮油经营 448
第一节 粮食 448
第二节 食油 449
第三节 仓储保管 450
第五章 专营商品 452
第一节 石油购销 452
第二节 盐业经营 453
第三节 烟草专卖 455
第十四篇 旅游·服务业 457
第一章 旅游 457
第一节 概况 457
第二节 旅游景区(点) 458
第三节 旅游设施 481
第四节 旅游管理 483
第二章 服务业 487
第一节 餐饮业 487
第二节 旅馆业 488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488
第十五篇 外经贸·经济协作 494
第一章 对外经济合作 4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5
第二节 利用外资 495
第二章 对外贸易 504
第一节 贸易出口 504
第二节 贸易进口 509
第三节 技术设备引进 510
第四节 补偿贸易 512
第三章 经济协作 513
第一节 闽粤赣区域协作 513
第二节 深梅对口扶持 518
第三节 其他经济协作和经贸活动 521
第四节 管理机构 523
第十六篇 金融 525
第一章 银行 5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5
第二节 存款 529
第三节 贷款 530
第四节 信贷调控 534
第五节 外汇管理 535
第六节 金融监管 537
第七节 融资 539
第八节 金融电子化建设 540
第二章 保险 5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1
第二节 财产保险 542
第三节 人寿保险 543
第三章 证券 54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5
第二节 业务品种与经营 545
第十七篇 财政·税收 547
第一章 财政 54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547
第二节 财政预决算 548
第三节 财政收支 550
第四节 财政监督和管理 561
第五节 国有、集体资产管理 567
第二章 国税 572
第一节 税种 572
第二节 税源 573
第三节 税收 575
第四节 征管 576
第五节 稽查 577
第三章 地税 578
第一节 税种 578
第二节 税源 580
第三节 税收 581
第四节 征管 582
第五节 稽查 582
第十八篇 经济管理 584
第一章 计划 584
第一节 计划编制 584
第二节 计划管理 586
第三节 重点项目管理 591
第四节 计划编制、管理机构 592
第二章 统计 593
第一节 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调查 593
第二节 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调查 594
第三节 重大国情国力统计调查 595
第四节 统计报表 599
第五节 统计服务 599
第六节 统计监督 601
第七节 统计机构 602
第三章 审计 603
第一节 国家审计 603
第二节 内部审计 606
第三节 社会审计 606
第四节 审计执法监督 607
第五节 审计机构 608
第四章 国土资源管理 608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608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10
第三节 农田保护与复垦开发 611
第四节 地籍管理 611
第五节 土地监察 612
第六节 矿产资源管理 612
第七节 国土测绘 613
第八节 管理机构 613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614
第一节 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管理 614
第二节 合资、外资、合作经济管理 616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618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619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624
第六节 集贸市场建设与管理 626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629
第八节 管理机构 630
第六章 物价管理 631
第一节 价格水平 631
第二节 商品价格改革与管理 632
第三节 非商品性收费改革与管理 636
第四节 价格监督与检查 637
第五节 管理机构 639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639
第一节 计量工作 639
第二节 标准化 643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647
第四节 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650
第五节 行政执法 651
第六节 管理机构 653
第八章 口岸 654
第一节 边防检查 654
第二节 海关 654
第三节 出入境检疫检验 668
第四节 管理机构 671
第九章 农村经济管理 673
第一节 集体资产管理 673
第二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674
第十九篇 政党·群团 676
第一章 中共梅州市地方组织 67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76
第二节 重要会议 686
第三节 党员干部教育管理 689
第四节 纪检监察 696
第五节 宣传工作 701
第六节 统战工作 704
第七节 其他党务工作 715
第二章 民主党派梅州市地方组织 719
第一节 民革 719
第二节 民盟 721
第三节 民建 722
第四节 民进 724
第五节 农工党 726
第六节 致公党 727
第七节 九三学社 729
第三章 人民团体 730
第一节 工会 730
第二节 共青团 736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742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748
第五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752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753
第七节 社会科学联合会 754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757
第九节 客家联谊会 759
第十节 红十字会 761
第十一节 老区建设促进会 762
第二十篇 人大·政府·政协 765
第一章 人大 765
第一节 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765
第二节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机构 770
第三节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工作 772
第二章 政府 780
第一节 梅县地区行政公署 780
第二节 梅州市政府 785
第三章 政协 80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03
第二节 履行职能 808
第三节 联谊活动 821
第二十一篇 人事·劳动 828
第一章 人事 828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828
第二节 人事制度 833
第三节 公务员和技术人员管理 834
第四节 人才资源开发 836
第五节 毕业生分配和转业干部安置 837
第六节 干部职工工资待遇 838
第二章 劳动 838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 839
第二节 劳动保护 843
第三节 工资待遇 847
第四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85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851
第二十二篇 政法 852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852
第一节 机构 852
第二节 综治工作 852
第二章 公安 858
第一节 刑事侦查 858
第二节 政治保卫 860
第三节 经济案件侦查 861
第四节 预审监管 862
第五节 内部保卫 865
第六节 治安管理 867
第七节 道路交通管理 875
第八节 消防 878
第九节 户政管理 882
第十节 警务监督 887
第十一节 森林公安 889
第十二节 网络建设 889
第十三节 刑事技术基础建设 891
第十四节 公安机构 892
第三章 检察 893
第一节 刑事检察 893
第二节 经济检察 89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89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89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895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895
第七节 检察技术 896
第八节 检察机构 896
第四章 审判 89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89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898
第三节 行政审判 899
第四节 案件执行 899
第五节 立案 900
第六节 审判监督 901
第七节 审判机构 901
第五章 司法行政 902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902
第二节 人民调解 904
第三节 律师 904
第四节 公证 905
第五节 法律援助 906
第六节 基层司法和法律服务 906
第七节 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 907
第八节 司法机构 907
第二十三篇 军事 910
第一章 军事机构 910
第一节 梅州军分区和县人民武装部 910
第二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和国防动员委员会 911
第三节 武警梅州市支队 911
第二章 兵役工作 912
第一节 兵役登记 912
第二节 征兵 913
第三章 内卫工作 913
第一节 警卫 913
第二节 看守 913
第三节 临时执勤 914
第四章 民兵 91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914
第二节 政治教育 916
第三节 军事训练 920
第五章 国防教育 924
第一节 组织领导 924
第二节 教育活动 924
第三节 国防教育探索 928
第六章 人民防空 929
第一节 人防机构 929
第二节 防空措施 929
第七章 以劳养武和拥政爱民 929
第一节 以劳养武 929
第二节 拥政爱民 931
第二十四篇 教育 934
第一章 教育体制改革 9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934
第二节 学制变革 935
第三节 民办教育 936
第二章 教育管理 9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6
第二节 教育督导 937
第三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 938
第一节 教育经费 938
第二节 教学设施 940
第四章 教师队伍 943
第一节 师资力量 943
第二节 教师待遇 946
第三节 教师培训 948
第五章 基础教育 94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949
第二节 九年义务教育 952
第三节 普通高中教育 953
第四节 特殊教育 956
第五节 学校等级评估 956
第六章 中等职业教育 959
第一节 中专学校 959
第二节 职业中学 960
第七章 普通高等教育 960
第一节 嘉应师专 961
第二节 嘉应大学 961
第三节 嘉应教育学院 962
第八章 成人教育 963
第一节 扫除文盲 963
第二节 文化技术教育 964
第三节 成人中专教育 964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 965
第九章 教育教学质量 966
第一节 德育 966
第二节 智育 968
第三节 体育卫生 970
第四节 美育 971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972
第十章 教育科研 972
第一节 教研活动 972
第二节 教法与学法研究 974
第二十五篇 科技 975
第一章 科技管理 9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75
第二节 科技计划 975
第三节 科技成果 977
第四节 科技基金 983
第五节 科技三项经费 984
第六节 科技人员管理 987
第二章 科技市场 991
第一节 科技交流与合作 991
第二节 技术引进 991
第三节 技术贸易 996
第四节 金科网 996
第三章 科技企业 997
第一节 民营科技企业 997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 997
第四章 专利 998
第一节 专利申请与实施 998
第二节 知识产权保护 999
第五章 地震测报 9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监测台(站) 999
第二节 震情分析和抗震宣传 1000
第三节 震情应急处理 1000
第六章 科技普及与学术研究 1001
第一节 科技宣传推广 1001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1002
第三节 科学团体学术研究活动 1003
第二十六篇 文化 1006
第一章 文化艺术 1006
第一节 文化机构 1006
第二节 文化设施 1008
第三节 文艺创作 1008
第四节 文艺演出 1019
第五节 群众文化 1023
第六节 文化交流 1024
第七节 图书、音像出版发行 1027
第八节 电影·广播·电视 1027
第九节 文化市场管理 1030
第十节 新闻出版管理 1031
第二章 报刊 1031
第一节 报纸 1031
第二节 刊物 1033
第三章 历史文物·名胜古迹 1037
第一节 文物发掘、收藏、管理 1038
第二节 名胜古迹维修保护 1044
第四章 地方志与年鉴编纂 1045
第一节 地方志编修机构 1046
第二节 地方史志编纂 1046
第三节 年鉴编纂 1049
第四节 地方史志研究与应用 1049
第五章 档案 10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50
第二节 执法监督 1051
第三节 馆库建设 1051
第四节 库藏档案 1052
第五节 鉴定开放与服务利用 1052
第六节 宣传教育与学术研讨 1053
第二十七篇 著述 1055
第一章 著述目录 1055
第一节 古代作者著述目录 1055
第二节近、现代作者著述目录 1057
第二章 文学作品选 1064
第一节 诗歌 1065
第二节 散文 1082
第三节 小说 1122
第四节 民间文学 1162
第二十八篇 体育·卫生 1181
第一章 体育 1181
第一节 场馆建设 1181
第二节 群众体育 1183
第三节 足球运动 1185
第四节 学校体育 1195
第五节 竞技体育 1197
第六节 重大赛事 1200
第七节 体育市场 1201
第八节 管理机构 1202
专 记 足球之乡——梅州 1203
第二章 卫生 1205
第一节 医疗水平 1205
第二节 医疗设备 1206
第三节 卫生防疫 1207
第四节 医疗保障制度 1213
第五节 妇幼保健 1215
第六节 药政管理 1218
第七节 医学教育 1219
第八节 卫生机构 1220
第二十九篇 社会生活 1224
第一章 民政 1224
第一节 优抚 1224
第二节 救灾·救济 1232
第三节 社会福利 1234
第四节 老区建设 1237
第五节 社团管理 1238
第六节 婚姻登记 1239
第七节 老龄工作 1240
第八节 殡葬管理 1240
第九节 管理机构 1241
第二章 社会保险 1242
第一节 保险种类 1242
第二节 管理机构 1244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244
第一节 收入状况 1244
第二节 消费状况 1246
第三节 居住状况 1248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 1249
第一节 思想道德教育 1249
第二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250
第三节 新风新貌 1253
第五章 宗教 1254
第一节 宗教团体与活动 1254
第二节 宗教管理 1258
第三节 公益事业 1260
第三十篇 客家风情 1261
第一章 民间习俗 1261
第一节 尊崇祖宗和崇文尚武 1261
第二节 传统节日 1262
第三节 新兴节日 1265
第四节 婚嫁形式和习俗 1265
第五节 其他习俗 1266
第二章 民居建筑 1268
第一节 围龙屋 1268
第二节 土围楼 1270
第三节 其他民居建筑 1272
第三章 民间文艺 1274
第一节 戏剧·曲艺 1274
第二节 舞蹈 1280
第四章 客家谚语 1285
第一节 事理谚语 1285
第二节 生活谚语 1292
第三节 生产、气象谚语 1293
第四节 歇后语 1296
第五章 客家名菜和风味小吃 1298
第一节 客家名菜 1298
第二节 风味小吃 1300
第三十一篇 人物 1304
第一章 人物传 1304
第二章 人物记略 1431
第三章 人物表 1447
第三十二篇县(市、区)概况 1459
梅江区 1459
梅县 1464
蕉岭县 1472
大埔县 1477
丰顺县 1485
五华县 1489
兴宁市 1497
平远县 1510
附录 1517
政策文献 1517
大事记(2001~2008年) 1531
索引 1584
图照索引 1584
表格索引 1590
人物索引 1595
编纂始末 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