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建雄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43555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为指导,运用政治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多学科知识,立足于中国国情,从政治理论基础、文化历史源流、司法实践传承和改革发展进路等方面,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分享司法权的二元司法模式之科学性和合理性。从组织架构、权力结构、运行方式和完善路径等方面,厘清了中国一元宪政体制下二元司法模式,与西方三权分立宪政体制下审判中心司法模式的结构性差异;在回应二元司法体制质疑的学术观点,对司法权配置模式和实践状况进行深入考量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二元司法模式,怎样建设完善二元司法模式的问题。

导论 1

一、发展模式研究的司法之惑 1

二、司法模式研究的学术背景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6

三、司法模式的研究价值 8

(一)理论价值 9

(二)实践价值 10

四、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 二元司法模式的基础 14

第一节 二元司法模式的概念及结构 15

一、区别于一元司法的二元模式 15

二、以审检并列为载体的模式结构 16

(一)二元司法模式的体制架构 16

(二)二元司法模式的职权配置 17

(三)二元司法模式的职能运行 17

第二节 二元司法模式的理论基础 18

一、马克思人民主权学说 18

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 20

三、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22

第三节 二元司法模式的国情基础 23

一、中国司法与西方司法的不同特征 23

二、中国检察与西方检察的差异 24

第四节 二元司法模式的文化基础 24

一、司法融于行政的中央集权文化 25

二、司法权力分工行使的制衡文化 26

三、维护中央集权的御史监察文化 27

第二章 二元司法模式的形成发展 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的必然选择 30

一、苏联审判制度的借鉴 31

二、苏联检察制度的借鉴 32

三、我国二元司法模式的形成 33

第二节 二元司法模式的实践传承 34

一、第一阶段:确立与巩固(1949~1989年) 34

二、第二阶段:建设与加强(1990~2000年) 36

三、第三阶段:改革与发展(2001~2011年) 39

第三节 二元司法模式的学术之争 42

一、审检并列司法体制的存废之争 42

二、检察机关和检察权的属性之争 44

三、检察权的司法价值辨析 46

(一)检察权在司法中的首要价值 46

(二)检察权在司法中的根本价值 48

(三)检察权在司法中的制度价值 49

(四)检察权在司法中的基本价值 50

第三章 二元司法模式的组织架构 52

第一节 二元司法架构的域外比较 52

一、西方一元司法架构的基本特点 52

二、中西司法架构不同的宪政定位 54

三、中西司法机关概念与内涵的差异 55

四、中西检察机关地位与职能的差异 56

第二节 二元司法架构的组织体系 57

一、审检对应的机构设置 58

(一)审检对应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 58

(二)二元司法机构的历史变迁 58

(三)二元司法机构设置的主要特色 60

二、审检机关的上下级关系 62

(一)审判机关上下级关系 62

(二)检察机关上下级关系 63

(三)我国审检上下级关系的合理性 64

三、审判、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 66

(一)审判机关的职能机构 67

(二)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 69

四、法官、检察官制度 72

(一)法官、检察官的司法定位 73

(二)关于检察官司法定位的争论 74

(三)法官、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76

第三节 二元司法组织架构的基本属性 79

一、二元司法架构的政治属性 79

(一)西方国家政治与司法的关系 79

(二)我国政党政治与司法的关系 81

(三)关于政党政治与司法关系的争论 82

二、二元司法架构的人民属性 84

(一)我国司法机关的人民性本源 85

(二)我国二元司法架构的人民性本质 86

(三)我国二元司法架构的人民性建设 89

三、二元司法架构的法律属性 91

(一)法律实现:司法职能的价值基础 91

(二)法律适用: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方式 93

(三)法律素能:司法主体的专业化建设 95

第四章 二元司法模式的职权配置 99

第一节 中国司法权的构成与特征 99

一、配权特征:独立性与制约性 100

二、权属特征:专门性与民主性 101

三、启动特征:被动性与主动性 102

四、运行特征:程序性与终局性 103

五、功能特征:强制性与协调性 104

第二节 二元司法职权配置的演进 104

一、二元司法职权配置的历史发展 105

(一)审判权配置的历史发展 105

(二)检察权配置的历史发展 106

二、二元司法职权的权能演变 109

(一)政策型时期二元司法权能的专政性 109

(二)转型时期二元司法权能的法治化 110

第三节 审检司法职权配置模式 112

一、刑事诉讼中的审检职权 113

(一)刑事审判权与刑事公诉权 113

(二)检察逮捕权与审判逮捕权 114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与刑事诉讼监督权 115

(四)刑事诉讼中的审检职权考量 116

二、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审检职权 118

(一)民事审判权与民事审判监督权 118

(二)行政审判权与行政诉讼监督权 119

(三)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审检职权考量 121

三、非诉讼活动中的审检职权 123

(一)审判机关的非诉讼职权 124

(二)检察机关的非诉讼职权 125

四、“两高”的司法解释权 126

第五章 二元司法模式的职能运行 129

第一节 二元司法运行的特征与原则 129

一、二元司法运行的性质与特征 129

(一)二元司法运行的性质 129

(二)二元司法运行的特征 130

二、二元司法运行的基本原则 131

(一)合法性原则 131

(二)客观性原则 135

(三)公正性原则 139

第二节 二元司法运行的基本方式 143

一、刑事诉讼中的二元司法运行 143

(一)刑事司法的普通运行方式 143

(二)刑事司法的审前终止方式 146

(三)刑事司法再审运行方式 149

(四)刑事司法方式的实然考量 150

(五)刑事司法运行的时代要求 153

二、刑事诉讼中惩治职务犯罪的运行 155

(一)惩治职务犯罪的初查与侦查 157

(二)惩治职务犯罪的起诉与审判 160

(三)惩治职务犯罪运行的职能思考 163

三、民行诉讼中二元司法的运行方式 166

(一)民行诉讼中审判权的运行 166

(二)民行诉讼中检察权的运行 170

(三)民事诉讼运行的职能思考 172

(四)行政诉讼运行的职能思考 174

四、诉讼法律监督的司法运行 177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运行 177

(二)侦查监督的运行 180

(三)刑事审判监督的运行 183

(四)刑罚执行监督的运行 186

第六章 二元司法模式的改革完善 190

第一节 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与路径 190

一、一元司法主义不能作为改革参照 190

二、科学吸收世界司法文明的优秀成果 192

三、充分发挥二元司法模式的制度优势 193

四、把握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94

(一)改革目标:司法模式优化与完善 194

(二)改革原则:检、法两家统筹协调 195

(三)改革基点: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期待 196

第二节 二元司法架构的改革与完善 198

一、二元司法规格在国家体制上的完善 199

二、二元司法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202

(一)审判机关组织体制的完善 203

(二)检察机关组织体制的完善 207

(三)法官、检察官制度的完善 211

第三节 二元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 216

一、优化二元司法职权配置的法理基础 217

(一)制度基础: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 217

(二)社会基础:国家文明进步的司法需求 218

(三)职能基础:二元司法权能的不同定位 219

二、优化二元司法职权配置的基本方向 220

(一)有利于司法职能的充分发挥 220

(二)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司法公正 221

(三)有利于司法权自身的监督制约 221

三、优化司法权配置的基本设想 222

(一)优化刑事追诉和治罪的职权配置 222

(二)优化人权保障和权益维护的职权配置 225

(三)优化维护和保障司法公正的职权配置 229

(四)优化司法权权力约束的职权配置 230

第四节 二元司法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231

一、把握中国特色的司法运行特征 232

(一)以程序正义为基础 232

(二)以实体公正为目标 233

(三)以化解社会矛盾为根本 234

(四)以强化监督为保障 235

二、树立中国特色的公正司法理念 237

(一)强化正当程序意识 237

(二)坚持朴素的正义观 237

(三)树立能动的司法观 238

(四)强化接受监督的司法意识 239

三、完善中国特色的司法运行机制 240

(一)细化诉讼程序,完善司法规范 240

(二)完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机制 241

(三)完善诉讼法律监督机制 242

(四)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243

(五)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244

结语 246

一、二元司法模式现状解析 246

二、二元司法模式的改革走向 248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