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河川廊道概述 4
一、多重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 4
二、横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8
三、纵向观点的河川廊道 14
第三章 河川廊道特性与功能 20
一、水文与水力历程及特性 20
二、地形空间历程及特性 25
三、物理和化学特性 30
四、各种措施对水质的影响 36
五、生物族群特性 37
六、功能与动态平衡 44
第四章 河川廊道干扰 48
一、自然干扰 48
二、人为干扰 49
第五章 问题界定 59
一、资料搜集 59
二、资料搜集工作项目 60
三、河川廊道现状特性描述 62
四、比较现状与未来要达成的状况 62
五、分析河川干扰因素 63
六、管理措施 63
七、陈述问题 65
第六章 组织动员 66
一、组成顾问团队 66
二、组成技术团队 67
三、确认资金来源 67
四、建立决策组织和联系点 67
五、信息分享与参与 68
六、记录过程 70
第七章 确定目标与替代方案 71
一、修复目标与目的 71
二、替代方案选择与设计 76
第八章 河川廊道分析 83
一、水文分析 83
二、河流形态分析 83
三、水力输沙分析 85
四、安全性分析 85
五、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85
六、生物分析指标 86
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87
八、河川状况指数分析 91
九、河川栖息地管理模式 92
十、定性栖息地评估指数 93
第九章 改善规划设计与技术 94
一、河谷型态、连续性及尺寸 94
二、土壤性质 95
三、植物社会 95
四、栖息地生态工程(工法) 98
五、河川恢复 99
六、土地使用愿景 103
七、物理栖息地模拟 109
八、改善规划设计查询表 110
第十章 实施与评估 114
一、实施 114
二、监测评估与维护管理 116
三、工作执行 120
四、评估所需技术 124
附录 128
参考文献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