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冠军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35702821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各科常见病的针灸疗法,以及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和经文节录等

绪论 1

第一章 经络总论 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组成 5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5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5

第二节 标本 根结 气街 四海 10

一、标本 10

二、根结 11

三、气街 12

四、四海 12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13

一、生理功能 13

二、病理反应 13

第四节 经络的临床应用 14

一、诊断方面 14

二、治疗方面 15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5

第一节 腧穴的命名与分类 16

一、腧穴的概念 16

二、腧穴的命名 16

三、腧穴的分类 16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 17

一、近治作用 17

二、远治作用 17

三、特殊作用 17

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法 13

一、骨度分寸法 13

二、体表标志法 18

三、手指同身寸法 19

四、简便取穴法 20

第四节 特定穴 21

一、五输穴 21

二、原穴、络穴 21

三、俞穴、募穴 21

四、八脉交会穴 21

五、八会穴 21

六、郄穴 21

七、下合穴 21

八、交会穴 21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2

第一节 十二经脉 22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22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 27

三、足阳明胃经(45穴) 33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46

五、手少阴心经(9穴) 53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57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63

八、足少阴肾经(27穴) 79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 87

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 91

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 97

十二、足厥阴肝经(14穴) 109

第二节 奇经八脉 114

一、任脉(24穴) 114

二、督脉(28穴) 123

三、冲脉 132

四、带脉 133

五、阴维脉 134

六、阳维脉 134

七、阴跷脉 135

八、阳跷脉 136

第三节 十五络脉 137

一、手太阴肺经别络——列缺 137

二、手少阴心经别络——通里 137

三、手厥阴心包经别络——内关 138

四、手太阳小肠经别络——支正 138

五、手阳明大肠经别络——偏历 138

六、手少阳三焦经别络——外关 139

七、足太阳膀胱经别络——飞扬 139

八、足少阳胆经别络——光明 139

九、足阳明胃经别络——丰隆 140

十、足太阴脾经别络一公孙 140

十一、足少阴肾经别络一大钟 141

十二、足厥阴肝经别络——蠡沟 141

十三、任脉别络——尾翳 141

十四、督脉别络——长强 142

十五、脾之大络——大包 143

第四节 奇穴 143

一、头颈部 143

二、项背腰部 146

三、胸腹部 147

四、四肢部 148

第一章 毫针法 152

第一节 毫针的基本知识 152

一、九针 152

二、毫针结构和保养 153

第二节 针刺练习 154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155

一、针具的准备 155

二、做好解释工作 155

三、消毒 155

四、选择体位 156

五、治疗态度 157

六、医生的体位 157

第四节 毫针刺法 157

一、进针 157

二、进针角度和深度 159

三、行针与得气 160

四、针刺补泻 161

五、留针与出针 162

第五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64

一、晕针 164

二、滞针 165

三、弯针 165

四、折针 165

五、针刺损伤 165

第六节 针刺的注意事项 167

第二章 灸法(附:拔罐法) 168

第一节 灸用材料 168

第二节 灸法的分类与操作 169

一、艾炷灸 169

二、艾条灸 171

三、温针灸 172

四、温灸器灸 172

五、药物灸 173

第三节 灸法的作用 174

第四节 灸法的注意事项 174

一、点穴与体位 174

二、施灸的程序 175

三、施灸量的大小 175

四、灸疮的处理 175

五、灸法的禁忌 175

附:拔罐法 176

第三章 其他针法 178

第一节 三棱针 178

一、操作方法 179

二、适应范围 179

三、注意事项 179

第二节 皮肤针 179

一、操作方法 180

二、适应范围 180

三、注意事项 180

第三节 皮内针 181

一、操作方法 181

二、适应范围 181

三、注意事项 181

第四节 火针 182

一、操作方法 182

二、适应范围 182

三、注意事项 182

第五节 电针 182

一、应用器材 182

二、操作方法 182

三、适应范围 183

四、注意事项 183

第六节 水针 183

一、用具及常用药物 183

二、操作方法 184

三、适应范围 184

四、注意事项 134

第七节 埋线 185

一、器材和穴位 185

二、操作方法 185

三、适应范围 186

四、注意事项 186

第八节 耳针 186

一、耳廓表面解剖 186

二、耳与经络脏腑 187

三、耳穴的分布 187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190

五、耳针的应用 191

第九节 头针 193

一、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193

二、操作方法 195

三、适应范围 195

四、注意事项 195

第四章 针刺麻醉 196

第一节 针麻的特点 196

第二节 针麻的方法 197

第三节 针麻的要求 200

第一章 治疗总论 202

第一节 脏腑经络辨证 202

一、肺 202

二、大肠 203

三、胃 3

四、脾 204

五、心 4

六、小肠 205

七、肾 205

八、膀胱 206

九、心包 206

十、三焦 206

十一、肝 207

十二、胆 207

第二节 针灸准则 208

第三节 配穴处方 208

一、配穴原则 209

二、特定穴的应用 210

第二章 治疗各论 213

第一节 内科病证 213

感冒 213

中暑 215

疟疾 217

咳嗽 219

哮喘 221

肺痨 224

呕吐 226

呃逆 228

噎膈(附:反胃) 229

胃痛 231

腹痛 233

泄泻 235

痢疾 237

便秘 239

脱肛 240

胁痛 242

黄疸 244

水肿 245

心悸 247

不寐 249

郁证 251

痫证 252

癫狂 255

淋证 256

癃闭 258

遗精(附:阳痿) 260

疝气 262

头痛 264

中风 266

面瘫 269

眩晕 271

痹证 273

痿证 275

腰痛 277

第二节 外科病证 278

疔疮 278

乳痈 280

肠痈 282

痔疮 284

瘰疠 286

瘿气 287

丹毒 289

扁平疣 291

牛皮癣 292

斑秃 294

风疹 295

破伤风 296

扭伤 298

第三节 妇科病证 300

月经不调 300

痛经 302

经闭 303

崩漏 305

带下病 307

妊娠恶阻 309

滞产 311

胞衣不下 312

产后腹痛 313

产后血晕 315

乳少 316

阴挺 317

第四节 儿科病证 319

顿咳 319

小儿泄泻 321

疳疾 323

急惊风(附:慢惊风) 324

小儿痿证 327

小儿遗尿 330

痄腮 331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333

目赤肿痛 333

眼睑下垂 334

近视 336

耳鸣耳聋 337

聋哑 339

鼻渊 341

鼻衄 342

牙痛 343

咽喉肿痛 345

子午流注针法 347

灵龟与飞腾八法 360

针灸经文节录 363

针灸歌赋辑要 365

古代体表部位名词解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