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说 3
出版说明 3
前言 4
缘起 7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7
大经之真伪 8
佛陀多罗传 10
佛经翻译在中国 11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12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17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20
第二章 普贤菩萨 44
第三章 普眼菩萨 60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83
第五章 弥勒菩萨 104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134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162
第八章 辨音菩萨 176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199
第十章 普觉菩萨 221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237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258
定慧初修 267
出版说明 267
修止观与参话头法要 269
戒学 269
定学 270
慧学 276
修定与参禅法要 282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285
定慧影像 288
参禅指月 291
禅净双修调和论 297
净土修法入门 301
净土三经的高下 301
禅、唯识、净土 303
观想和念佛 304
大道废有仁义 306
禅观研讲 320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320
静坐的基本认识 322
修证与方法 323
六妙法门 327
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 330
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 335
般若正观略讲 343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343
尽无尽法门 汝等当学 344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345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346
照见五蕴皆空 347
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348
般若就是无上咒 349
色与空的问题 350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351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353
教你一个咒子 354
空里谈空 都是空话 354
五蕴一空 依性起修 355
无量法门誓愿学 356
观与照是同是别 357
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圆融 358
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 359
境风吹识浪 自有定盘心 361
轻轻从心头起观 362
讲个禅宗故事 363
苦由我来 有我就有若 364
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366
多受一分罪 多消一分业 367
善念恶念都不沾 368
生死本空 有何可怕 370
见性解脱 能所双泯 371
自度自度 快快自度 372
观音法门略讲 373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 389
一心皈命 净土法门 389
几人念佛得到了一心不乱 390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392
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 393
举一则念佛的笑话 395
临终时为何不能念佛 396
自欺、欺人、被人欺 397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398
穷极呼天 痛极呼父母 400
“顽空定”的念佛法 401
但持正念 莫问黑烟 402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404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406
楞伽大义今释 427
出版说明 427
序 429
自叙 430
凡例 437
楞伽经大乘性宗顿教四十一法门 438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蒋之奇 439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苏轼 441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一 443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444
问题的开始 445
大慧大士所提出问题里的问题 455
什么是识 470
识的现象 471
现识与分别事识的互相因果关系 472
如何恢复真识 473
其他学派与宗教理论的批判 475
一般哲学宗教思想的偏差 477
离心意识、证取心物同体的如来实相 478
心理状态为形成五法的根源 480
心意识生起作用的境界现象 481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证 484
如何才能觉悟自心 490
成佛次第之道 490
心物有无二见之辨 493
虚空与形色的分析 495
顿渐法门的指示 497
法报化佛的三身内义 498
两种声闻的境界 499
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境界 501
生死与涅槃唯一心量 502
五乘种性的分类 504
无佛种性的一阐提之说 507
五法三自性 508
人无我和法无我 510
诽谤正法的原因 512
空、无生、不二、离自性相等的涵义 515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二 519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520
如来藏有定相和实体吗 520
大乘道的修行方法 523
意生身的境界 524
心理状态的分析 528
言语理论的真实性 532
关于哲学和逻辑学的几个问题:同异、真假、虚实、有无、存在和不存在的辨正 536
禅的类别 542
什么是涅槃的真义 545
如来神力和正修菩萨道的关系 547
缘起性空的理论实际 549
理论言语是根据什么 550
一切言语理论的原始 551
万有现象就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554
三乘种性的基本原因 555
种性的定义 556
幻有的现象和定义 557
自性无生的真谛 558
自性的定义 559
如幻的涵义 559
名辞章句的文字理则 561
佛为什么只说出世法 561
宇宙万法无主宰非自然的道理 563
四种罗汉的果位境界 566
两种智觉的境界 571
菩萨境界 572
形而上的心物同体观 572
色尘物理形成世界的真谛 573
身心的五阴原理 574
外道学派四种涅槃的辨别 574
八识的互相关系和心王的能所因缘 575
一般思想心理的原则分类及其真义 578
如何是佛法的真义和一乘道的道理 584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585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三 587
一切佛语心品之三 588
意生身的分类和原理 588
五种无间重罪的反辞巧譬 590
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觉 593
佛为什么说生前的因果事迹 594
佛证得什么道和说的什么法 595
有和无两种错误见地的分析 597
宗通和说通 601
心理意识妄想的原因和唯心的辨别 604
言语和语意 608
识与智的差别 610
世间缘起的空见 612
束缚与解脱都自一心 614
自性空有之辨 618
佛法宗纲的说明 619
什么是智慧的实相 623
宗通和说通的意义 625
世间理论辩证和文词的观点 628
内学和外道的辨别 629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634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四 639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640
证得如来和身心内外的关系 641
真理的究竟归属是什么 649
言语文字和真理 650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异同 652
一切法无自性但觉自心现量 653
关于诸法无常的分辨 660
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662
大小乘入灭尽定的差别境界 665
大乘菩萨道十地境界的真义 666
如来是否常住 669
佛法是否常存 670
唯识的精义 672
详说“五法”等名相的内义 676
三世诸佛的有无 680
佛与恒河沙的譬喻 681
生死的边际何在 682
刹那空和八识的现象 685
六度的差别目的 686
关于佛的存在和佛法与唯识的几个怀疑问题 689
素食的理由 695
八识规矩颂 699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701
八识规矩颂法相表 709
八识规矩颂总表 711
《楞伽大义今释》问题系统表 714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