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
序言一&王尧 1
序言二&刘玉华 1
前言 1
上编 美岱召 3
第一章 概况 3
第一节 名称 地理位置 3
一、名称 3
二、地理位置 4
第二节 历史沿革 5
一、“金国”都城(1557—1586) 5
二、美岱召的开端(1572—1632) 5
三、清代的美岱召 6
四、民国时期 6
五、1949年以后 6
第三节 美岱召价值评估及其学术研究 7
一、民族文化瑰宝 7
二、关于美岱召的学术研究 8
第二章 大板升城 10
第一节 阿勒坦汗金国及其都城 10
一、北元政权的延续——金国 11
二、大板升城——金国都城 15
第二节 大板升城内居住的政治人物 19
一、阿勒坦汗(1508—1582) 19
二、三娘子(1550—1612) 19
三、第二代顺义王辛爱黄台吉(1583—1585年在位) 24
四、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1587—1607年在位) 24
五、把汉那吉 五兰妣吉 25
第三章 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 27
第一节 隆庆六年建寺大青山 28
第二节 仰华寺会见 31
第三节 三世达赖在蒙古 33
第四节 四世达赖(1589—1616)降生于蒙古 33
第五节 麦达里活佛在灵觉寺坐床 34
第四章 寿灵寺 37
第一节 寺庙 37
一、旧存寺庙档案对美岱召的记载 37
二、关于“寿灵寺”赐名的年代 38
三、美岱召降为普通寺庙 38
第二节 城内居住的阿勒坦汗家族 42
一、辅国公府的刺麻扎布 42
二、辅国公世系(长子继承) 42
三、“公爷家坟” 43
四、台吉府居住的台吉 43
五、在章盖宅居住的佐领 44
六、阿勒坦汗家族在美岱召内的身份 44
第三节 美岱召的创伤 45
一、太后庙的布画 45
二、银佛像第一次受殃害 45
三、“十年浩劫” 45
第五章 建筑 48
第一节 古城 48
第二节 城内建筑及各殿状况 49
一、大雄宝殿 49
二、琉璃殿 52
三、两廊庙 54
四、乃琼庙 54
五、太后庙 55
六、佛爷府 55
七、西万佛殿 55
八、八角庙 56
九、达赖庙 56
十、已不存在的建筑 56
第三节 建筑调查与研究 58
一、美岱召古城的形状 58
二、美岱召的几种建筑形式 58
三、东西万佛殿的建筑形式 59
四、美岱召的建筑年代 59
五、琉璃殿三楼旧木料的来源问题 62
六、建筑布局与建筑工艺 63
七、“人佛同居”的格局 64
八、美岱召城墙的保护与维修 64
第六章 壁画 68
第一节 早期壁画遗存 68
一、琉璃殿一楼壁画 68
二、大雄宝殿后佛殿天顶木板画 70
三、大雄宝殿佛殿壁画 72
第二节 大雄宝殿重绘壁画 73
一、巨幅制作 73
二、阿勒坦汗家族供养人像壁画 74
三、壁画绘制年代和覆盖、重绘的原因 77
第三节 太后庙 八角庙壁画 79
一、太后殿壁画 79
二、八角庙壁画 79
第四节 大殿经堂 琉璃殿二楼壁画 80
一、大殿经堂壁画 80
二、琉璃殿二楼壁画 81
附:美岱召壁画一览表 83
第七章 本土文化 85
第一节 生产技术和文化交流 85
一、牧业 85
二、农业和手工业 85
三、民族间语言、文字的交流 86
四、民间文化生活 86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7
一、垒旺火 87
二、祭敖包 87
三、糕灯节 88
四、传统节日 88
五、服饰 居住 88
六、葬俗 88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89
一、云硕布氏家族 89
二、美岱召村发生过“教案” 91
三、乌兰夫、李森等在本村活动 91
附录一:美岱召旧存契约 92
一、土地国有 92
二、契约约文举例 93
三、契约分类 94
四、契约中所见的有关阿勒坦汗家族 96
五、从契约所知美岱召的宗教活动 97
六、官府核发给美岱召的“租单” 98
七、美岱召旧存契约的研究价值 99
附录二:蒙古大汗世系 100
蒙古副汗(鄂尔多斯济农)世系 100
土默特部顺义王世系 101
附录三:大事记 101
下编 五当召 111
第一章 概况 11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11
第二节 历史沿革 112
一、发展期 112
二、走向衰落期 113
第三节 关于五当召的研究和文物价值评估 115
一、研究情况 115
二、文物价值评估 117
第二章 活佛 118
第一节 本召的转世活佛 118
第一世活佛(1696—1763) 118
第二世活佛(1774—1836在位) 121
第三世活佛(1844—1854在位) 122
第四世活佛(1860—1886在位) 123
第五世活佛(1894—1918在位) 123
第六世活佛(1925—1943在位) 123
第七世活佛(1951—1955在位) 124
第八世活佛(1992—) 124
第二节 活佛日常生活 124
一、迎入寺内 126
二、坐床典礼 126
三、从师受教 126
四、闭关禅修 127
五、避暑 127
六、出行 129
七、接受来访 130
八、圆寂 131
第三节 寺外活佛 132
章嘉活佛 132
甘珠尔瓦活佛 132
一世甘珠尔瓦活佛 132
二世甘珠尔瓦活佛 133
三世甘珠尔瓦活佛 133
四世甘珠尔瓦活佛(1854—1913) 133
五世甘珠尔瓦活佛(1914—1978) 133
拉布齐召的罗卜生活佛 134
喇嘛洞召活佛 134
学部中的活佛 135
九世班禅两次来五当召 135
第三章 组织管理 137
第一节 管事委员会及所属机构 137
一、五当召管事委员会(索干代) 137
二、八大分仓 138
三、基层组织——“康村” 139
四、民国以后设立的机构 140
第二节 索干代管理下的属民 141
一、牧奴 141
二、田户和牧民 143
三、手工业者 143
第三节 民主改革以来的管理机构 144
第四章 宗教活动 146
第一节 全召性的经会 146
第二节 敖包祭祀 149
一、吉忽伦图敖包盛会 150
二、连三敖包盛会 150
第五章 往昔的四大学部 151
第一节 却依拉(显教)学部 151
第二节 洞阔尔(时轮)学部 155
第三节 阿会(密宗)学部 157
第四节 喇弥仁(成佛之道学)学部 158
第六章 喇嘛 160
第一节 本召喇嘛称号 160
一、称号 160
二、封号 161
三、职务名称 161
四、学位名称 162
第二节 行为守则和普通僧人的日常生活 162
一、新徒入寺 162
二、编组居住 165
三、饮食 166
四、生活来源 167
五、服饰 167
六、业余生活 167
七、心情 168
八、死葬 169
第三节 执事喇嘛事迹 169
雅仁丕勒喇嘛(1859—1933) 170
禄补生开尊喇嘛 172
索德巴丹津 173
塔勒穆经师 173
苏和喇嘛 174
五当召老照片 174
第七章 昔日寺院经济 175
第一节 各项收入 177
一、畜群 177
二、水草费 177
三、农田收入 177
四、煤矿收入 179
五、瓷土出租收入 179
附一:五当召与西藏寺院经济比较 179
附二:五当召与内蒙古库伦旗比较 180
第二节 寺院经济走向没落和消失 181
一、社会变动的影响 181
二、财务支出 181
三、寺院经济实体的消失 182
第八章 建筑 183
第一节 建筑布局 183
第二节 建筑现状调查 187
一、苏古沁殿 187
二、却依拉殿 192
三、洞阔尔殿 195
四、当圪希德殿 197
五、阿会殿 199
六、喇弥仁殿 200
七、讲经台 201
八、活佛府建筑群 202
九、苏波盖陵 204
十、金科殿 205
十一、庚毗庙 205
十二、其他建筑 206
第九章 建筑研究 208
第一节 建寺选址与建筑形式 208
一、建寺环境与建筑群主体 208
二、殿堂的建筑形式 209
三、建筑装饰 212
四、通风与排水 215
第二节 建筑物的审美要求 216
一、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216
二、整体布局与个体突出的艺术效果 216
第十章 寺院宗教艺术和藏品 220
第一节 壁画 220
一、殿堂壁画代表作品 220
二、九大佛寺壁画 222
附录一:五台山壁画榜题中的地名 227
附录二:五当召壁画一览表 227
第二节 唐卡 229
一、唐卡介绍 229
二、唐卡制作工艺与绘画仪轨 240
三、唐卡的保护与修复 243
附录:唐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艺术特色 246
(一)吐蕃时期唐卡艺术 246
(二)中期唐卡艺术 248
(三)后期唐卡艺术 250
第三节 雕塑 252
一、金铜佛像艺术 252
二、金铜佛像图录 256
三、彩塑、擦擦 259
四、木雕佛像 261
附录:略述藏传佛教尊像艺术 261
(一)佛部 262
(二)菩萨 263
(三)女性尊像 264
(四)护法神 265
(五)祖师大德 266
(六)尊像的宗教寓意 267
第十一章 文物 法器 268
第一节 寺内文物藏品 268
一、瓷器、珠宝、玉器 268
二、毡毯、生活用品 269
第二节 法器 269
一、曼陀罗坛城、塔、嘎巴拉碗等 269
二、乐器、经版 271
附录:五当召库存文物一览表 272
第十二章 文化 习俗 273
第一节 工艺 273
一、木雕 273
二、蒙古包 274
三、蒙古族图案艺术 274
第二节 语言、文学 274
《建庙的传说》 275
《巴达格勒传奇》 276
羊皮大的地盘 278
准格尔王爷帮助建庙 278
介仁布小庙的故事 279
敬酒献歌 279
第三节 属民生活习俗 280
一、姓名 280
二、禄马风旗 280
三、奠酒 281
四、“那达慕” 281
五、喇嘛医 281
六、历史文化名村 281
附录一:五当召清至民国大事记 282
附录二:包头明清时期主要藏传佛教寺院一览表 284
附录三:包头市藏传佛教寺院分布图 285
寺庙建筑的保护问题与对策 286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