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理论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万钧著
  • 出 版 社: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116 页
图书介绍:这本讲义的内容是我从1969年底到现在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中所积累下来的资料。

第一章 序论 1

第二章 抗原抗体的某些分子参数 6

第一节 抗原的某些分子参数 6

一、抗原决定基和载体 6

二、抗原决定基的本质 7

三、决定基的大小 7

四、决定基的数量 8

五、决定特异性的因素 8

六、决定基在抗原表面上的分布 10

七、抗原表面决定基的不均一性 10

第二节 抗体的某些分子参数 10

一、抗体的形态结构 10

二、结合部位 13

三、枢纽区及抗体分子的可弯曲性 14

四、抗体的有效结合价 14

第三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可逆性 17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7

一、结合力 17

二、决定基与结合部位相结合的实质 17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8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19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20

一、盐类浓度和PH 20

二、温度 20

三、蛋白质、脂类及其他 20

第四章 抗原抗体反应中的一系列有规律的现象及反应场 21

第一节 沉淀曲线 21

第二节 沉淀或凝集反应场 22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动力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3

第五章 以往的理论及其不足 25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理论发展简史 25

第二节 吸附学说 26

第三节 格子理论 26

第四节 格子论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 29

第五节 化学—吸附学说 31

一、非特异蛋白与特异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 31

二、化学—吸附学说 33

第六节 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研究的新进展 35

第七节 以往理论之不足 36

第六章 研究方法——数学模型 38

第一节 数学模型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发展 38

第二节 数学模型与生物学的关系 39

第三节 数学模型的意义 40

第四节 生物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40

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物理模型 42

第一节 物理模型的含义 42

第二节 有限格子论 42

第三节 Ig G与多价抗原结合模型 44

第四节 Ig M与颗粒抗原结合模型 46

第八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方程 50

第一节 扩散理论 50

一、Smoluchowski Muller的扩散理论 50

二、非球形对称扩散理论 50

第二节 复合物中游离结合部位和决定基数目 51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方程 52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统一 54

第九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几种极限情况 56

第一节 阻滞现象 56

一、抗体过剩引起的阻滞现象及计算式 56

二、抗原过剩引起的阻滞现象及其计算式 60

第二节 最适比现象 63

一、当量域中抗原抗体反应的物理模型 64

二、 Ramo n最适比 64

三、D ea n —Webb最适比 66

(一)D ea n —Webb最适比计算式及其物理意义 66

(二)D ea n —Webb最适比与Ramon最适比的关系 67

四、量最适比 68

(一)量最适比计算式 68

(二)量最适比与时最适比的关系 68

五、举例计算 69

六、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70

第三节 临界现象 71

一、IgG与多价抗原交联时的抗原临界浓度 71

二、IgM与颗粒抗原结合时抗原的临界浓度 73

三、举例计算 74

第十章 有关现象的解释 78

第一节 D anysz现象及稀释现象 78

一、D an ysz现象 78

二、稀释现象 78

第二节 各种不同抗体(IgM、 S IgA、IgG)的凝集活性 79

第三节 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 79

一、以往的解释及其矛盾 79

二、抗体的双重性 80

三、衡量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这两种属性的客观标准 80

四、实验验证 81

第十一章 抗原表面决定基数目的计算式 83

第十二章 基本理论的应用 85

第一节 测抗血清效价时抗原的浓度计算 85

一、测抗血清效价时抗原浓度计算式 85

二、反应场形状诠释 86

三、举例计算 86

四、实测值与计算值比较 88

第二节 抗原或抗体成分的快速定量法 88

一、量最适比法 88

二、沉淀曲线法 88

三、琼脂单向扩散法 89

四、快速定量法——β最适比法 89

第四章至第十二章 总结 92

一、问题的提出 92

二、以往的理论 92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物理模型 93

(一)反应历程及复合物的结构 93

(二)IgG与多价抗原结合模型 95

(三)IgM与颗粒抗原结合模型 95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数学模型 96

五、抗原表面决定基数目的计算式 97

第十三章 补体结合反应 98

第一节 补体研究的历史 98

第二节 补体化学 100

一、补体各成份的命名 100

二、各种补体成份的结构 100

三、补体成份的物理化学性质 104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105

一、补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105

二、补体裂解产物的生物活性 106

第四节 补体的活化 107

一、与补体活化有关的抗体种类 107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107

三、补体系统的调节 112

第五节 细胞膜及补体所引起的创伤 112

一、血球的细胞膜与细菌的细胞壁 112

二、补体引起的膜损伤 112

第六节 一次击中论(one hit theory) 113

结束语 114

主要参考文献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