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总体介绍 1
第一节 绪论 1
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概念 1
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主要特点 1
三、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必要性 3
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展前景 5
第二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5
一、典型的联合循环发电方式 5
二、典型的联合循环机组轴系配置 8
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主要性能指标 12
第三节 M701F3型联合循环机组介绍 16
一、燃气轮机 16
二、余热锅炉 17
三、蒸汽轮机 17
四、发电机 18
五、其他辅助设备 18
第二章 基础理论知识 19
第一节 概述 19
第二节 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 19
一、工质的状态参数 19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0
三、功和热量 21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五、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25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28
七、理想气体混合物 32
八、水蒸气 34
第三节 传热学基础知识 35
一、热传导 35
二、热对流 36
三、热辐射 37
四、传热过程简介 38
第三章 燃气轮机 40
第一节 燃气轮机概述 40
一、燃气轮机发展概述 40
二、燃气轮机发电的特点 41
三、目前国内F级燃气轮机介绍 43
第二节 燃气轮机基本理论 45
一、燃气轮机主要热力性能指标 45
二、燃气轮机循环的热力循环分析 47
第三节 M701F3型燃气轮机设备结构 61
一、燃气轮机结构概述 61
二、M701F3型燃气轮机 63
三、进气部分 66
四、压气机部分 71
五、燃烧室部分 72
六、透平部分 76
七、排气部分 81
八、转子 83
第四节 燃气轮机运行和维护 87
一、燃气轮机的启动 87
二、燃气轮机的运行维护 90
三、燃气轮机的停机 93
四、燃气轮机的检修 97
第五节 燃气轮机的控制 102
一、M701F3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概述 102
二、TCS系统控制功能介绍 103
三、TPS系统简介 116
四、ACPFM系统简述 117
第六节 燃气轮机的保护 118
一、M701F3型燃气轮机配置的跳机保护 119
二、M701F3型燃气轮机配置的自动停机保护 122
三、M701F3型燃气轮机配置的负荷回切保护 122
第七节 燃气轮机的运行优化 123
一、IGV优化 123
二、水洗优化 125
三、TCA风机运行优化 126
四、吹扫程序优化 126
第四章 蒸汽轮机 127
第一节 蒸汽轮机概述 127
一、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127
二、蒸汽轮机的分类 127
三、联合循环蒸汽轮机的特点 128
第二节 TC2F-30型蒸汽轮机结构特点 130
一、概述 130
二、蒸汽轮机本体结构 132
三、蒸汽轮机进汽机构 149
第三节 蒸汽轮机运行监视 153
一、蒸汽轮机运行的一般规定 153
二、蒸汽轮机的运行监视 154
第四节 蒸汽轮机的保护与控制 156
第五章 余热锅炉 159
第一节 余热锅炉概述 159
一、余热锅炉的作用 159
二、余热锅炉的基本原理 159
三、余热锅炉的分类 161
四、余热锅炉的主要性能参数 164
五、余热锅炉的技术规范 166
第二节 余热锅炉的系统及结构 168
一、余热锅炉的本体结构 168
二、余热锅炉的附属设备 179
第三节 余热锅炉的运行维护 185
一、余热锅炉运行前的检查 185
二、余热锅炉的启动 186
三、余热锅炉运行中的监视和调整 188
四、余热锅炉的停炉 189
五、余热锅炉的停炉保养 190
第四节 余热锅炉的保护及控制 191
一、余热锅炉的保护 191
二、余热锅炉的控制 193
第六章 附属系统 196
第一节 天然气调压系统 196
一、系统概述 196
二、系统流程 196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198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00
五、水浴炉的运行优化 204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04
第二节 燃气调节系统 206
一、系统概述 206
二、系统流程 206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07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09
五、燃气系统的故障处理 212
第三节 燃气轮机进、排气系统 212
一、系统概述 212
二、系统流程 212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13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15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216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17
第四节 燃气轮机冷却与密封空气系统 219
一、系统概述 219
二、系统流程 219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21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24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225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26
第五节 燃气轮机水洗系统 226
一、系统概述 226
二、系统流程 227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27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28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230
第六节 凝结水系统 231
一、系统概述 231
二、系统流程 232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33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35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238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39
第七节 高、中压给水系统 240
一、系统概述 240
二、系统流程 240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40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43
五、高中压给水系统变频改造 244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46
第八节 主蒸汽系统 247
一、系统概述 247
二、系统流程 248
三、系统组成及技术参数 249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52
五、系统运行优化与改造 255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57
第九节 轴封系统 258
一、系统概述 258
二、系统流程 258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59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62
五、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64
第十节 真空系统 265
一、系统概述 265
二、系统流程 266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67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69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272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72
第十一节 控制油系统 273
一、系统概述 273
二、系统流程 274
三、主要设备及参数 274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82
五、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284
第十二节 润滑油系统 285
一、系统概述 285
二、系统流程 285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87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89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291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291
第十三节 顶轴油系统 293
一、系统概述 293
二、系统流程 293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93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294
第十四节 密封油系统 295
一、系统概述 295
二、系统流程 295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296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300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302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303
第十五节 盘车装置 305
一、概述 305
二、设备及技术参数 305
三、装置运行维护 306
四、典型异常及处理 308
第十六节 氢气系统 308
一、系统概述 308
二、系统流程 309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311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314
五、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317
第十七节 循环水系统 318
一、系统概述 318
二、系统流程 319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321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324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326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326
第十八节 压缩空气系统 327
一、系统概述 327
二、系统流程 328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328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332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334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335
第十九节 辅助蒸汽系统 336
一、系统概述 336
二、系统流程 336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337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339
五、系统内的改造和优化 342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344
第二十节 闭式冷却水系统 344
一、系统概述 344
二、系统流程 344
三、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344
四、系统的运行维护 347
五、系统运行优化及改造 348
六、系统典型异常及处理 348
第七章 联合循环机组的启停和事故处理 351
第一节 机组运行方式 351
第二节 机组启动 352
一、机组启动总则 352
二、机组启动条件 353
三、机组启动流程 354
四、机组启动的相关说明 356
第三节 机组停机 357
一、机组正常停机流程 358
二、机组维修停机流程 359
三、机组停运的相关说明 359
第四节 机组运行监视 359
第五节 启动过程的优化 362
第六节 典型事故及处理 364
一、事故处理通则 365
二、事故停机方式 365
三、机组跳闸、自动停机和负荷回切条件 367
四、典型事故案例 371
第八章 联合循环机组水汽监督 376
第一节 概论 376
一、水汽品质监督的目的 376
二、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水汽流程 376
第二节 给水水质调节与监督 377
一、给水调节的方法和目的 377
二、给水除氧处理 377
三、给水pH值的调节 379
四、给水监督的内容 380
第三节 炉水水质调节与监督 380
一、水垢、水渣的定义与危害 380
二、炉水调节的方法和目的 380
三、炉水监督的内容 381
第四节 蒸汽污染的防治及蒸汽品质和凝结水水质的监督 382
一、蒸汽污染 382
二、获得清洁蒸汽的方法 382
三、蒸汽品质的监督 383
四、凝结水水质的监督 383
第五节 水汽质异常时的分析和处理 383
第九章 M701F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机 386
第一节 仿真机开发背景 386
第二节 仿真机仿真范围及功能 386
一、仿真对象 386
二、仿真范围 386
三、仿真机功能 387
第三节 仿真机构成 388
一、硬件构成 388
二、软件构成 389
第四节 仿真机采用的主要技术 389
一、功能强大的仿真支持系统 389
二、图形建模技术 389
三、激励式虚拟DPU技术 389
第五节 仿真机的主要特点及仿真效果与应用情况 390
一、仿真机的主要特点 390
二、仿真效果与应用情况 391
参考文献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