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环县道情皮影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
一 环县道情皮影研究分期 1
二 相关成果主要议题与存在问题 13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戏班选择 22
一 研究思路 22
二 戏班选择 27
第一章 地理文化背景与田野考察叙事 30
第一节 地理文化背景 30
一 地理地貌 30
二 文化背景 40
第二节 我的田野考察 48
一 跟随敬家班走进庙会 48
二 扑入城市的环县道情皮影 52
三 在敬家庄采访的日子 55
本章 小结 59
第二章 百年敬家班 62
第一节 艺人谱系 62
一 五辈血亲 64
二 五代艺人 65
三 谱系特征 94
第二节 表演变迁 98
一 剧目演变 98
二 乐器变化 109
第三节 箱具变化 113
一 戏箱 113
二 其他戏具 123
本章 小结:民间戏班历史书写的可能性 129
第三章 攒人、台口和账份:戏班运作 131
第一节 戏班组建 131
一 戏班的组织结构与分工 131
二 “攒人”:组建戏班 141
第二节 演出台口 145
一 “写约”、“约书”与“耽了” 145
二 台口 149
第三节 戏班经济 167
一 会钱、戏钱与“账份” 168
二 戏班经济变迁与意义 174
本章 小结:戏班运作的三维机制 180
第四章 跟班学艺:戏班传承 182
第一节 收徒要求与从艺选择 182
一 收徒要求 183
二 从艺选择 187
第二节 传承过程 189
一 “干梆子”入门 190
二 场面学习 197
三 “前台”学习 207
第三节 传承特点 234
一“全凭熏” 234
二 节 奏第一 237
三 “官片子” 239
四 竞争机制:“缺口” 242
五 “坐前台”与“转一围” 243
本章 小结:戏班传承的启示 246
第五章 神戏、《过关》戏和本戏:戏班表演 248
第一节 剧目分类 248
第二节 表演特征与分析 254
一 神戏表演特征与分析 254
二 《过关》戏表演特征与分析 267
三 本戏表演特征与分析 290
第三节 “腰戏” 319
一 何为“腰戏” 319
二 为何“腰戏” 320
三 “腰戏”的内容与方法 323
四 腰戏的意义 336
本章 小结 337
结语 338
附录一 环县道情皮影戏主要地方术语 342
附录二 敬廷孝敬登琨2007年与2008年台口 349
参引文献 356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