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论 3
第1节 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中国 3
第2节 孔子是构建完整的道德体系的第一大家 4
第3节 无神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6
第4节 中国的道德重建之路该怎么走 7
第5节 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不仅有理论自信,更应有道德自信 11
第6节 孔子的儒学不是宗教 12
第7节 “道德滑坡”现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13
第8节 道德形成时的心理结构 14
上篇 道德本质及中外主要道德遗产分析 19
第一章 道德本质分析 19
第1节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意志 19
第2节 意志与本能质的区别 20
第3节 对意志的分析不能离开“意二端论” 21
第4节 意志是道德的支点 22
第5节 从道德发生学来观察道德意志的结构 23
第6节 道德意志之结构 23
第7节 蔡元培解析道德结构的敏锐和不足 26
第二章 道德善恶分析 28
第1节 善为道德之本 28
第2节 “扬善惩恶”是道德的基本诉求 30
第3节 应强化后天对人“向善”的培养 31
第三章 道德起源分析 32
第1节 道德起源三要素 32
第2节 用道德起源三要素考察道德的起源 33
第3节 道德起源于原始婚姻家庭 34
第四章 孔子对伦理学的伟大贡献和不足 37
第1节 时代的机遇选择了有德治体系准备的孔子 37
第2节 孔子创立的儒学为什么在中国能成大气候 39
第3节 孔子的儒学以仁、礼、乐三维形成完整的德治体系 39
第4节 儒学到清代衰竭是因为自己打败了自己 41
第5节 为什么不批判地“全民读经”是历史的倒退 43
第6节 中国道德重建应去传统的“泛道德化” 47
第7节 孔孟确立的道德意志被西汉的董仲舒毁了 49
第五章 斯密和康德对伦理学的伟大贡献和不足 52
第1节 “神”的介入使西方伦理学发育不全 52
第2节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具有里程碑意义 54
第3节 亚当·斯密把同情和怜悯作为道德元点的局限性 55
第4节 亚当·斯密关于美德产生理论的独到和不足 56
第5节 康德运用意志研究伦理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58
第6节 康德强调理性对意志的作用但仍错认“三张皮” 59
第7节 康德的“善是愉快,而恶是不愉快”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61
第8节 康德把“上帝”套在自由的脖子上从而陷入二律背反 62
第六章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的道德评价 63
第1节 “生存意志”是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折点 63
第2节 “人生就是痛苦”辨析 64
第3节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理论漏洞 66
第4节 尼采发现了什么 67
第5节 一位充满反叛精神的哲学家 69
第6节 尼采病态的道德善恶观 70
第七章 从伦理视角解读中国、美国的国民性 73
第1节 用“仁”和“道通为一”伦理观看中国的国民性 73
第2节 中国人的行为特征 75
第3节 用“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伦理观看美国的国民性 81
第4节 美国人的行为特征 82
第八章 道德热点辨析 92
第1节 “义利之辨”的辨析 92
第2节 “亚当·斯密问题”辨析 93
第3节 茅于轼“雷锋精神过时说”的思辨漏洞 94
中篇 中国人的美德塑造——三风十德 101
第九章 家风三德:大孝、向善、自强 101
第十章 论大孝 104
第1节 百善孝为先 104
第2节 为什么不扬弃地继承《孝经》会造成历史的倒退 105
第3节 扬弃孝道遗产必先对传统孝道心理进行改造 107
第4节 平等是大孝美德的思辨观的核心 108
第5节 博爱是大孝美德情感的核心 110
第6节 树立好大孝中的意志支点 113
第7节 用法律来推动大孝美德家风建设 114
第8节 从《孝经》的基础观点佐证爱国是大孝的核心价值观 115
第9节 实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孝家风刻不容缓 117
第十一章 论向善 120
第1节 向善家风为什么要从娃娃抓起 120
第2节 “向善”的善的内涵是什么 121
第3节 爱国是向善行为,向善必然爱国 122
第4节 “上善若水”是向善家风思辨观的核心 123
第5节 宽容是向善道德感的核心 124
第6节 向善美德的形成是向善意志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125
第十二章 论自强 127
第1节 自强不息是中国自远古以来的传家宝 127
第2节 呼唤强者精神 128
第3节 请家长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129
第4节 自强而得鲁迅 130
第5节 “自胜者强”是自强思辨观的核心 131
第6节 杜绝嫉妒是自强道德感的核心 133
第7节 克服众多欲望和嫉妒心才能增强自强意志力 134
第十三章 君子十德——仁爱、正义、崇高、宽容、诚信、友善、尚武、勤劳、智慧、礼仪 136
第十四章 论仁爱 140
第1节 仁爱是君子之第一美德 140
第2节 仁爱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142
第3节 仁爱主张博爱,却高于博爱 143
第4节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一,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44
第5节 “忠恕”是仁爱美德思辨观的核心 145
第6节 “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感情”是仁爱道德感的核心 146
第7节 采用作为仁的中庸方法论推动仁爱意志力的形成 146
第十五章 论正义 149
第1节 正义为美德之本 149
第2节 实现正义应以“忠恕”之道为先导 151
第3节 财富公正原则是正义的第一需要 152
第4节 公平是正义意志的思辨观的核心 154
第5节 “疾恶好善”是正义意志道德感的核心 156
第6节 正义意志力之形成 157
第十六章 论崇高 159
第1节 崇高具有伦理价值 159
第2节 伦理崇高价值观的确立应消除两个误区 160
第3节 伦理的崇高与美的崇高的异同 163
第4节 神农赞 163
第5节 天下为公是崇高意志思辨观的核心 164
第6节 助人为乐是崇高意志道德感的核心 165
第7节 树立崇高美德需要坚强的意志力 166
第十七章 论宽容 169
第1节 宽容是制胜的法宝 169
第2节 家庭和睦和科学发展最需要宽容 170
第3节 讲宽容就意味着存在着不能宽容 171
第4节 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172
第5节 仁者乐山而厚德载物 173
第6节 尊重差异是宽容思辨观的核心 173
第7节 同甘共苦是宽容情感的核心 174
第8节 排除单边主义以增强意志力 175
第十八章 论诚信 177
第1节 诚信为做人之本 177
第2节 诚实守信是诚信的基本原则 178
第3节 忠诚是君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179
第4节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80
第5节 实事求是是诚信意志思辨观的核心 180
第6节 真诚是诚信意志道德感的核心 182
第7节 强调实事求是和真诚使诚信意志力形成 182
第十九章 论友善 184
第1节 友善者,温、良、恭、俭、让也 184
第2节 友善者,决不势利 185
第3节 谦虚是友善之母 187
第4节 良心是友善思辨观的核心 188
第5节 谦虚是友爱道德感之核心 189
第6节 用良心和谦虚强化友善意志力 189
第二十章 论尚武 191
第1节 道义是中国君子尚武之精髓 191
第2节 中国君子的尚武与日本武士的武士道本质不同 192
第3节 勇敢是尚武意志思辨观的核心 193
第4节 气节是尚武意志的道德感的核心 194
第5节 用勇敢和气节铸造尚武意志力 195
第二十一章 论勤劳 197
第1节 勤劳是文明之本 197
第2节 用勤劳美德去取代歧视工匠劳动的风气 198
第3节 树立“劳动光荣”的勤劳意志思辨观 200
第4节 “热爱劳动”是勤劳意志道德感的核心 201
第5节 运用劳动光荣和热爱劳动强化勤劳意志力 202
第二十二章 论智慧 204
第1节 智慧与仁爱同等重要 204
第2节 智慧的首要标准是能辨别是非善恶 206
第3节 善于思考是智慧意志思辨观的核心 207
第4节 爱问是智慧意志道德感的核心 208
第5节 用善于思考和爱问强化智慧意志力 209
第二十三章 论礼仪 210
第1节 “礼”应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 210
第2节 礼仪是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11
第3节 尊重是礼仪意志思辨观的核心 212
第4节 庄重和善是礼仪意志道德感的核心 213
第5节 用尊重与庄重和善强化礼仪意志力 214
附:中华传统礼仪常用敬语与谦语 215
下篇 心灵慧语和道德箴言 217
心灵慧语(309则) 219
道德箴言(1099条) 320
参考文献 357
跋:点燃命运之灯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