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简史 1
第一节 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1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5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7
第二章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11
第一节 三四千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11
第二节 三四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13
第三章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20
第一节 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20
第二节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23
第三节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24
第四章 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29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29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变迁 41
第三节 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57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63
第五章 海岸线的变迁 71
第一节 辽东湾海岸 71
第二节 渤海湾海岸 73
第三节 苏北海岸 76
第四节 长江口海岸 78
第五节 杭州湾海岸 82
第六章 沙漠的变迁 85
第一节 我国东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沙漠的形成和变迁 85
第二节 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沙漠地区的变迁 88
第七章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 91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及其周边民族 91
第二节 先秦时期华夏诸国的疆域 93
第三节 秦汉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变迁 9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疆界的变迁 109
第五节 隋唐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 117
第六节 宋辽金时期各分裂政权的疆域 126
第七节 元代的疆域 134
第八节 明时期中国疆域 139
第九节 清帝国疆域的形成——中华帝国最终疆域的形成 148
第十节 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国土的沦丧 155
第八章 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164
第一节 秦统一前地方行政区划的出现 165
第二节 郡县制的确立 167
第三节 州郡县三级制的确立与解体 174
第四节 道路制度的出现与演变 181
第五节 行省时代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199
第九章 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 216
第一节 战国至两汉时期 21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1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 223
第四节 宋辽金元时期 226
第五节 明清民国时期 228
第十章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区开发与地域差异 233
第一节 我国北部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 233
第二节 我国古代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242
第三节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其变迁 260
第十一章 历代工矿业的分布和兴衰变迁 270
第一节 丝棉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70
第二节 雕版印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82
第三节 造纸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91
第四节 陶瓷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298
第五节 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307
第十二章 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历史变迁 328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城市和交通 329
第二节 秦汉时期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 33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线格局的变化 335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城市体系的重建与发展 338
第五节 宋辽金时期城市重心的南移与商业市镇的出现 341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城市重心的东移与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346
第七节 域外交通的历史发展 351
第十三章 历史文化景观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 364
第一节 文化重心区的分布、转移与政治、经济关系 364
第二节 方言的地域差异及其变迁的地理背景 371
第三节 社会人群的地域差异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