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化陷阱与中国理性选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思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6042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完全可以从世界现代化陷阱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可用的成分,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具的禀赋和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尽量避免先发国家和后起国家的种种病态,从而实现经济的蛙跳式发展和健康的现代化。本书作者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总编,以湖北经济为样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编 世界现代化的陷阱与中国的理性选择 3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的陷阱 3

第一节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陷阱 4

第二节 后进国家的现代化陷阱 86

第三节 总结性评论:工业化有多种增长方式和多种增长结果 132

第二章 中国奇迹与中国课题 137

第一节 文明古国的胜利——“中国奇迹” 137

一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世界前列 137

二 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明显改善 139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建立,改革向纵深推进 140

四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能力正在增强 140

五 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增强 141

第二节 中国困境 142

第三节 中国课题 153

第三章 中国的理性选择 171

第一节 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171

第二节 新财富观 174

第三节 社会进步也要利用后发优势 176

第四节 不能怪罪部分人先富 179

第五节 摆脱对数字的简单迷恋 181

第六节“节约”的含义 183

第七节 新贫困观 187

第八节 经济增长需要稳定的“衡生态” 191

第九节 现代政府治理:改革的新飞跃 195

第十节 结束语:本质上还是深化改革的问题 200

第四章 中国决策吸取了世界经验教训——两个案例 203

第一节 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与世界范围内的百年经济奇迹 203

第二节 中国“救经济”政策吸取了胡佛的教训—— 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政策 211

第二编 中国需要摆脱第一次重工业化的“路径依赖” 225

第五章 历史地具体地认识轻重工业结构——浙江、江苏、湖北、辽宁等省工业结构的比较 225

第一节 产业结构变迁具有什么规律,我们应该用什么工具来分析呢? 226

第二节 湖北与浙江属于不同的发展区域,为什么要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呢? 228

第三节 湖北轻重工业结构早就出现“掉头”,但为什么不能说早就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呢? 230

第四节 浙江经济长期“轻”大于“重”,但浙江经济为什么更富有活力呢? 235

第五节 湖北与浙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国有经济”与“平民经济”的差异造成的吗? 240

第六节 浙江、湖北的反差并不是偶然的,粤、苏、鲁和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出现了何种反差呢? 244

第七节 面对新的重化工业时代,湖北和中部地区应该有什么 样的思考呢? 254

第三编 没有成功的农业革命,便没有成功的工业革命 275

第六章 工业化进程中“农作方式的重新定向”——理论、美国的经验和中国的选择 275

第一节 农业与工业的“联系因素” 275

第二节 难以消除的“马尔萨斯危机”和“李嘉图陷阱” 283

第三节 农业革命:“科学化了”的农业与“工业化了”的农业 290

第七章 美国的“农业革命”——一个经典案例 297

第一节“农业时代”和“农业革命”:美国农业发展的两个时期 297

第二节 农业科学化运动贯穿百年 302

第三节 美国“农业革命”的意义:奠定美国20世纪的文明 306

第八章 中国必须进行“农业革命”——以湖北省为例的分析 315

第一节 初级与升级——“关口”中的农业大省(一) 315

第二节 过剩与短缺——“关口”中的农业大省(二) 319

第三节 生存农业与市场农业——“关口”中的农业大省(三) 323

第四节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关口”中的农业大省(四) 328

第五节 即使不加入WTO——为什么要关注农业大省所处的“关口” 332

第九章 必须把新农村运动和新城市运动有机统一起来 336

第一节“农村社会能力”:既是城乡差距的直接表现,也是城乡差距的最终结果 336

第二节 乡土环境:“内卷化威胁” 337

第三节“刘易斯难题” 341

第四节 陷阱:“资本性生产部门”和“糊口性生产部门”的恶性互动 343

第五节 出路:新农村运动与新城市化运动的统一 344

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在哪里 349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是关系湖北未来的决战 349

第二节 人的素质是决定贫富的关键 350

第三节 农业有沦落为“糊口性部门”的趋势 351

第四节 建设现代农业需构建产业链 352

第五节 培育农村对工业的支撑力 354

第六节 让城市成为消化农民的熔炉 354

第七节 抓县域经济其实就是为新农村和新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平台 355

第八节 新农村建设不能患急性病 357

第四编 怎样重返中国经济舞台中心——湖北的思考 361

第十一章 湖北怎样走在中西部前列 361

第一节 湖北在哪里 361

一“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湖北属于“第三世界” 361

二 两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湖北区域经济“高低不平” 362

三 市场化指数——湖北在改革进程中“中间偏后” 363

四 面对中部地区崛起——“高地”与“洼地”并存 363

五 明显的梯度差异——“金字塔结构” 364

六 湖北发展属于“混合赶超型” 365

第二节 靠什么推动经济增长 366

一 自然资源只是“初始有利条件” 367

二 差距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初拉开 367

三GDP决定于TFP 368

四 科技优势为什么转化为TFP不够 368

五 提高市场化水平的路径在哪里 369

第三节 怎样打造“九省通衢”优势 371

一 地理位置优势不等于经济区位优势 371

二对“九省通衢”的把问 372

三 湖北的市场结构仍属传统内向型 374

四“九省”何以“通衢” 375

第四节 应怎样创造财富 377

一GDP、名义GDP和绿色GDP 377

二 应该注意“贫困化增长”现象 378

三 差距来自人类发展水平 379

四 实现“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381

第五节 什么环境才是好环境 382

一 环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83

二“差环境”会产生“挤出问题” 383

三 什么因素在干扰环境 384

四 过多的收费和审批对环境的“干扰点”在哪里 385

五 变行政管制性环境为市场竞争性环境 386

第六节 还要校正哪些认识 387

一 差距能否缩小 388

二 还要不要强调比较优势 389

三 为什么要强调“铺天盖地” 390

四 应该怎样对待“外资” 391

五 开放市场会损伤湖北经济吗 392

六 能不能走出“马尔萨斯陷阱” 393

第七节 需要时间要有恒心 394

一 湖北的责任是什么 394

二 理性的奋斗目标 395

三 大家都来当运动员 396

四 重铸湖北辉煌 397

第十二章 湖北怎样对外开放 399

第一节 为什么要进一步打开“湖北之门” 399

一 相对规模:观察湖北的基本视角之一 400

二 外向度:观察湖北的基本视角之二 403

三 全球化指标:观察湖北的基本视角之三 405

四 内资不是外资的替代物 406

第二节 什么因素影响湖北开放 419

一“时差”、“位差”,还是“视差”? 419

二 产业结构与外资的产业选择存在“错位” 421

三“传统制度浓度”与“社会能力” 423

四 湖北吸引外资具有后发优势 426

第三节 首位城市:经济网络的重要战略节点 428

一“首位城市”:至关重要的网络节点 429

二 香港的经验:“积极不干预”政策 430

三 武汉的国际化:“节点”功能的高度 436

四 不是港口创造了贸易,而是贸易创造了港口 438

第四节 城市圈的本质是商业圈 444

一 首位度与聚集能力的反差:“1 +8”怎么“+” 444

二 推动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地区化:变竞争为合作 447

三GDP密集度、外资相对规模:画出了经济等高线 450

四 城市圈的实质是商业圈 455

第五节 武汉需要营销 459

一 武汉高度:必须向外资递交的名片 459

二 武汉概念:“纽约—芝加哥”模型的中国版 463

三 武汉形象:“准商标”的经济价值 465

四 武汉共识:集体认同与身份建构 467

第六节 怎样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 470

一 旧闻新说:“新东风”的意义在哪里? 470

二“三资”移动的动机有哪些?湖北的诱致重点在哪里? 471

三“三资”有什么投资方式?湖北的“关注点”在哪里? 474

四 跨国公司具有怎样的国际化战略?湖北的“嵌入点”在哪里? 476

五 外资也是一把双刃剑,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包括规避风险 476

六 新机遇既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又要求提升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477

第七节 今天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招商环境 480

一 市场环境有效性竞争时代来临 480

二 通用环境与特需环境 481

三 科技环境与劳动力素质 483

四 金融环境挑战新的环境优势 486

五 政府成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主体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