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与建筑体系研究:江苏、贵州和河北三省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礼生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16058781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涉及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与建筑体系研究的基本要领与基本特征。书后对建筑区划和村镇建筑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对推进农村建设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对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也有参考价值。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的产生和发展 1

第二节 村镇建筑的概念及其特点 1

第三节 村镇建筑区划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

第二章 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和实践 3

第一节 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3

第二节 影响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因素 4

第三节 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等级单位系统 6

第二篇 江苏省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与建筑体系研究 8

前言 8

第一章 江苏建筑区划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规律性 9

第一节 气候 9

第二节 地形地貌 10

第三节 地基 12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16

第五节 动力地质作用 18

第六节 建筑材料 19

第二章 江苏建筑区划的建筑体系特征 21

第一节 建筑布局 21

第二节 建筑结构 24

第三节 平面类型 26

第四节 立面造型 27

第五节 建筑风格 28

第六节 建筑生态 28

第三章 江苏村镇建筑区划的原则及等级单位系统(附:江苏省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图及其简明特征表) 30

第四章 北部丘陵岗地平原地区(Ⅰ) 38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38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41

第三节 徐邳丘陵平原亚地区(Ⅰ1) 43

第四节 连赣丘陵岗地亚地区(Ⅰ2) 46

第五章 黄淮平原地区(Ⅱ) 49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49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52

第三节 渠北平原亚地区(Ⅱ1) 53

第四节 黄淮河口亚地区(Ⅱ2) 56

第六章 里下河滨海平原地区(Ⅲ) 59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59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61

第三节 里下河平原亚地区(Ⅲ1) 63

第四节 滨海平原亚地区(Ⅲ2) 66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Ⅳ) 70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70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73

第三节 沿江三角洲平原亚地区(Ⅳ1) 74

第四节 太湖平原亚地区(Ⅳ2) 79

第八章 西部低山丘陵岗地地区(Ⅴ) 90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90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94

第三节 洪泽湖岗丘平原亚地区(Ⅴ1) 95

第四节 镇宁扬低山丘陵亚地区(Ⅴ2) 97

结语 104

主要参考文献 105

第三篇 贵州省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与建筑体系研究 106

前言 106

第一章 贵州建筑区划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规律性 107

第一节 气候 107

第二节 地形地貌 109

第三节 地基 112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120

第五节 动力地质作用 122

第六节 建筑材料 128

第二章 贵州建筑区划的建筑体系特征 131

第一节 建筑布局 131

第二节 建筑结构 131

第三节 建筑风格 134

第四节 建筑景观 137

第五节 建筑生态环境 137

第三章 贵州村镇建筑区划的原则及等级单位系统(附:贵州省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图及其简明特征表) 139

第四章 黔东地区(Ⅰ) 144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144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147

第三节 沿河、印江亚地区(Ⅰ1) 151

第四节 镇远、铜仁亚地区(Ⅰ2) 152

第五节 雷山、黎平亚地区(Ⅱ3) 154

第五章 黔南地区(Ⅱ) 160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160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162

第三节 独山、荔波亚地区(Ⅱ1) 164

第四节 惠水、册亨亚地区(Ⅱ2) 166

第五节 紫云、兴义亚地区(Ⅱ3) 169

第六章 黔西地区(Ⅲ) 173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173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175

第三节 水城、普安亚地区(Ⅲ1) 178

第四节 威宁、毕节亚地区(Ⅲ2) 180

第五节 大方、纳雍亚地区(Ⅲ3) 181

第七章 黔北地区(Ⅳ) 183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183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185

第三节 道真、正安亚地区(Ⅳ1) 187

第四节 赤水、习水亚地区(Ⅳ2) 187

第八章 黔中地区(Ⅴ) 190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190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点 193

第三节 贵阳、安顺亚地区(Ⅴ1) 196

第四节 遵义、瓮安亚地区(Ⅴ2) 199

结语 202

主要参考文献 203

第四篇 河北省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与建筑体系研究 204

前言 204

第一章 河北建筑区划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规律性 205

第一节 气候 205

第二节 地形地貌 206

第三节 地基 208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212

第五节 动力地质作用 213

第六节 建筑材料 216

第二章 河北建筑区划的建筑体系特征 217

第一节 建筑布局 217

第二节 建筑结构 218

第三节 平面类型 219

第四节 立面造型 219

第五节 建筑风格 220

第六节 建筑生态 220

第三章 河北村镇建筑区划的原则及等级单位系统(附:河北省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图及其简明特征表) 223

第四章 冀西北地区(Ⅰ) 230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230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征 233

第三节 坝上内陆高原亚地区(Ⅰ1) 234

第四节 坝下山间盆地亚地区(Ⅰ2) 236

第五章 冀东北地区(Ⅱ) 241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241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征 242

第三节 围丰高原山地亚地区(Ⅱ1) 244

第四节 承隆山地河谷亚地区(Ⅱ2) 246

第六章 冀东地区(Ⅲ) 252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252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征 254

第三节 遵迁山丘河谷亚地区(Ⅲ1) 256

第四节 唐滦平原亚地区(Ⅲ2) 259

第五节 秦乐滨海平原亚地区(Ⅲ3) 263

第七章 冀中南地区(Ⅳ) 269

第一节 建筑的自然条件 269

第二节 建筑体系的特征 272

第三节 涞涉山丘河谷亚地区(Ⅳ1) 274

第四节 廊邯平原亚地区(Ⅳ2) 284

第五节 沧黄滨海平原亚地区(Ⅳ3) 303

结语 311

主要参考文献 312

第五篇 若干问题的探讨 313

第一章 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的几个主要问题 313

第一节 综合自然因素建筑区划和单项自然因素建筑区划 313

第二节 建筑区分类和建筑区划 314

第三节 建筑规划和建筑区划 314

第四节 村镇生态和建筑区划 315

第二章 村镇建筑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316

第一节 村镇建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 316

第二节 村镇建筑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基础作用 316

第三节 村镇建筑要提倡绿色建筑文化 317

第四节 村镇建筑要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317

第五节 村镇建筑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18

第六节 村镇建筑要尊重地点性规律 318

第七节 村镇建筑要设法提高舒适度 319

第八节 村镇建筑要达到人类住区的要求 319

第三章 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几点体会 321

第一节 要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 321

第二节 宜采取牵头的工作方法 321

第三节 一定要做开放式的研究 322

后记 323

主要参考文献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