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野》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左宪民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8102682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创新视野中的理论探索、时代视野中的党的建设、国际化视野中的干部队伍、文明视野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应对挑战视野中的宝贵经验等重要命题,探讨了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国道路的选择,中国的战略发展,价值观念的重塑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章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1

第一节“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 2

一、原生态“北京共识”解析 3

二、“北京共识”的价值意蕴 5

三、发掘中国道路之谜 8

四、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 11

第二节 坚忍不拔的探索之旅 12

一、前30年:探寻中国式发展道路的艰难历程 13

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横空出世 15

三、十三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17

四、十六大以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18

第三节 举足轻重的关键要件 21

一、牢记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2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26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30

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3

五、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总体布局 37

第四节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破解世界之谜 39

一、解谜思想方法之一:正确把握事物的名实关系 40

二、解谜思想方法之二:正确把握事物的分类方法 42

三、解谜思想方法之三:正确把握事物的检验标准 45

第五节 中国道路的辩证特性 47

一、改革创新与继承坚持的辩证统一 48

二、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 49

三、实践创造与理论探索的辩证统一 52

第六节 中国民主的亮点——协商民主 55

一、协商民主也是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56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形成和发展 59

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内涵、形式和特征 63

四、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的关系 66

五、发展协商民主的积极意义 69

第七节 规划折射的中国经验 72

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73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74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75

四、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水平 76

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77

第二章 创新视野中的理论探索 78

第一节 艰难探索:最初的思想结晶 79

一、奠定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基础 80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 85

第二节 根本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92

一、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 93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 95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99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01

五、怎样给“社会主义”下一个定义 104

六、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107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9

第三节 关键突破:打开市场经济的大门 111

一、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11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1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116

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 119

第四节 与时俱进:坚持走在时代前列 121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22

二、领航时代的“三个代表” 126

三、总揽全局的理论创新 129

四、不寻常的实践和探索 134

第五节 开拓创新:“三个代表”与三个创新 141

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142

二、“三个代表”与科技创新 146

三、“三个代表”与体制创新 148

四、“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 150

第六节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152

一、从“硬道理”到“第一要务”和“第一要义”——扭住发展不动摇 152

二、从“两手抓”到“三个文明”和“全面进步”——愈益注重全面性 155

三、从“先富论”到“大开发”和“五个统筹”——整体布局求协调 158

四、从“富起来”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落到本质抓根本 161

第七节 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64

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65

二、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 166

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69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172

第三章 时代视野中的党的建设 177

第一节 始终保持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性 178

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178

二、突出增强党的战斗力,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80

三、充分发挥党的创造性,不断解决时代新课题 183

第二节 不断推进的伟大工程 185

一、一以贯之不断推进的伟大工程 185

二、推动落实总体部署的战略举措 187

三、提高党建科学水平的最新努力 189

第三节 党代会——胜利前进的重要标志 191

一、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标志 192

二、党的理论不断创新的标志 194

三、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标志 196

第四节 应急救灾凸显党的执政能力 198

一、应急救灾凸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199

二、应急救灾凸显雷厉风行的执政效率 200

三、应急救灾凸显举国一致的执政优势 202

第五节 认真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 203

一、进一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203

二、进一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06

三、进一步提高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208

第六节 人品人格与执政能力建设 209

一、实事求是、求真唯实与科学决策、科学执政 211

二、与人为善、爱护同志与以人为本、民主执政 212

三、坚持原则、守正如一与把握方向、依法执政 214

四、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与立党为公、勤政廉政 215

五、不囿成规、勇于探索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17

第七节让“共产党员”的旗帜永远闪光 218

一、整体、实践:先进性的前提 219

二、制度、机制:先进性的保证 221

三、自省、修养:先进性的内因 222

四、教育、管理先进性的条件 224

第四章 国际化视野中的干部队伍 226

第一节 国际化解读 227

一、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联系的一种世界潮流 227

二、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重要态势 229

三、国际化的先锋和重点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234

第二节 提高国际化素质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干部队伍建设的崭新课题 236

一、新的时代条件对干部队伍素质的紧迫要求 236

二、国际化:干部素质的新境界 240

三、领导干部国际化素质的基本要素 243

四、全方位多形式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 247

第三节 从国际化角度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250

一、当代社会生活的国际化趋势 251

二、社会和谐与国际化密不可分 252

三、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255

第四节 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 257

一、坚持质量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58

二、健全选人机制,把好择优汰劣的关口 260

三、掌握用人之道,正确处理干部工作的辩证关系 263

四、推进新老交替,大力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干部 265

五、抓好学习教育,加强各级干部的党性修养 267

第五节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272

一、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问题 272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领导干部的“地位”问题 275

三、破除“官本位”思想,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 278

第六节 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学习培训 280

一、明确胜任力培训的理念和原则 281

二、开发胜任力培训的内容与课程体系 283

三、创新胜任力培训的教学方法 285

四、改进胜任力培训的组织管理 287

第五章 文明视野中的文化和社会建设 2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培育 292

一、坚持理论指导,引领核心价值的方向 292

二、重在实践铸造,推进民族品格的升华 294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健康蓬勃的环境 296

四、完善规范约束,促进行为准则的养成 298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 299

一、荣辱观建设是社会运行机制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 300

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 302

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305

第三节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308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 309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309

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310

四、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11

第四节 建设和谐文化 312

一、和谐文化的界定 313

二、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315

三、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318

第五节 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 320

一、流动人口的界定及其特征 321

二、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历史沿革 324

三、当前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多元化模式 326

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五、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334

第六章 应对挑战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339

第一节 增强忧患意识 340

一、不能遗忘的千年古训 340

二、居安思危的根本原因 342

三、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344

第二节 抗击非典:“三个代表”的一次重要实践 347

一、“三个代表”的一次特殊实践 347

二、执政能力的一次特殊考验 351

三、党的作风的一次特殊洗礼 355

四、开创新局面的一个特殊起点 358

第三节 抗震救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2

一、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 363

二、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366

三、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370

第四节 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75

一、从“华盛顿共识”到世界金融危机 375

二、从“北京共识”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 377

三、谜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0

第五节 适应新形势加强科技反恐建设 383

一、新形势下的反恐斗争迫切需要加大运用科技手段的力度 383

二、严密防范涉及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恐怖主义活动 385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运用科技开展反恐斗争的力度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