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玉山,张志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419705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企业从事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的技术人员为对象,以环境管理和清洁生产理论为指导,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入手,引出环境管理和清洁生产的概念,系统、简洁、概括地介绍了环境管理和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本书强调逻辑的完整性、章节的独立性以及内容的实用性,可供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及管理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非环境类专业高校师生学习和参考。

第一章 环境管理概述 1

第一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1

二、我国的环境问题 4

第二节 环境管理及环境管理学 7

一、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7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8

三、环境管理学的产生 8

四、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9

第三节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原则与手段 9

一、环境管理的对象 9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11

三、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2

四、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13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1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7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7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7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8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本质 18

五、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发展方向 19

六、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20

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 21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 21

二、循环经济的原则 21

三、循环经济的新观念 22

四、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 23

五、三种循环理论 23

六、循环经济与环境管理 24

第三节 管理学理论 25

一、管理学的定义 25

二、管理学的特点 25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6

四、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26

五、管理学与环境管理 27

第四节 行为学理论 28

一、行为学的定义 28

二、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28

三、行为学的基本理论 29

四、行为学与环境管理 29

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30

一、三种观点 30

二、生态经济学的特点 30

三、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理论 30

四、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管理 31

第六节 统计学理论 31

一、几个基本概念 31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32

三、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33

四、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33

五、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33

六、统计学与环境管理 34

第三章 环境管理制度 35

第一节 “三同时”制度 35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 35

二、“三同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5

三、“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36

四、“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 36

五、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 37

六、“三同时”制度的作用 37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7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7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38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39

四、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后果 41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42

六、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问题 42

第三节 排污收费制度 42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 42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3

三、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 44

四、排污收费制度发挥的作用 46

第四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47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概念 47

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依据和机制 47

三、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特点 48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类型 48

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工作程序 49

六、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作用 49

第五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49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概念 49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50

三、实施的法律依据 50

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 50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作用 51

第六节 排污许可证制度 52

一、概念 52

二、产生与发展 52

三、工作步骤 53

四、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差异 54

五、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54

第七节 限期治理制度 55

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 55

二、限期治理制度产生与发展 55

三、限期治理的对象 56

四、限期治理的范围 56

五、限期治理的决定权 56

六、限期治理的目标和期限 56

七、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 57

八、限期治理制度的作用 57

第八节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7

一、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的概念 57

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57

三、污染控制中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58

四、集中控制模式 58

五、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的作用 58

第四章 环境法 59

第一节 环境法概述 59

一、概念 59

二、环境法的任务、目的 59

三、环境法律关系 60

第二节 环境法体系 62

一、环境法体系 62

二、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成 62

三、《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64

四、环境保护基本法 65

五、环境保护单行法规 66

六、其他相关法律 67

七、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 68

八、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规章 69

九、环境标准 69

十、国际环境公约 69

第三节 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 70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 70

二、海洋污染防治法 71

三、水污染防治法 71

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72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72

六、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法 73

七、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3

第五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75

第一节 环境监测 75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 75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75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 76

四、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76

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77

六、环境监测的管理 78

七、环境监测机构与职责 78

第二节 环境标准 80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80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80

三、我国环境标准工作的历史沿革 81

四、环境标准的制定 81

五、环境标准的分类 82

六、环境标准的实施与管理 83

七、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名录 84

第三节 环境监察 86

一、环境监察概述 86

二、环境检察机构设置 88

三、环境监察机构的职责 88

四、环境监察的权利和义务 89

五、环境监察的工作内容 90

六、环境监察的作用 90

第四节 环境规划 91

一、环境规划概念 91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91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91

四、环境规划的内容 92

五、环境规划的程序 92

六、环境规划的作用 93

第五节 环境统计 94

一、环境统计的概念及特点 94

二、环境统计的内容 95

三、环境统计的作用 96

第六节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96

一、环境信息的概念及特点 96

二、环境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97

三、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 97

第七节 环境信息获取方法 98

一、环境信息的来源 98

二、环境信息获取的原则 99

三、环境信息获取的方法 99

第八节 环境预测与评价方法 100

一、概述 100

二、常用的环境预测方法 101

三、常用的环境评价方法 106

第九节 环境标志 106

一、环境标志的含义 106

二、环境标志的特点和目标 107

三、环境标志的类型 107

四、环境标志的基本内容 109

五、实施环境标志的意义 110

第十节 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111

一、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概念 111

二、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原则 111

三、生命周期评价的特点 112

四、生命周期评价的步骤 113

五、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 115

第十一节 环境审计 116

一、环境审计的定义 116

二、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7

三、环境审计的意义 118

四、环境审计的类型与内容 119

五、环境审计的范围和对象 120

六、环境审计的程序 120

七、环境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 122

第六章 环境管理体系 123

第一节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123

一、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 123

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123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124

四、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125

第二节 ISO 14000系列标准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125

一、ISO 14000标准由来 125

二、基本框架和内容 126

三、ISO 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及其作用 128

四、ISO 14000与ISO 9000的关系 129

五、ISO 14000标准的实施与环境管理工作的关系 129

六、在我国推行ISO 14000标准的情况 131

第三节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33

一、国家有关认证法律法规 133

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 134

第七章 清洁生产概述 139

第一节 清洁生产的产生及其必要性 139

一、清洁生产的产生 139

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139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139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139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 141

三、清洁生产的特点 141

第三节 推行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症结及对策 142

一、存在的问题 142

二、症结 143

三、对策 143

第八章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146

第一节 系统论 146

一、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146

二、系统的属性 148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0

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50

二、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51

第三节 能量守恒原理 151

一、能量守恒原理 152

二、物质变换过程 153

第四节 产业生态学理论 153

一、产业生态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53

二、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 154

三、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56

四、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58

第九章 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 160

第一节 清洁生产促进法 160

一、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160

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总体结构 162

三、《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62

四、《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适用领域 163

五、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系比较密切的条款 164

六、与企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方面 165

第二节 清洁生产相关法 166

一、《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166

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166

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167

第十章 清洁生产实施方法 170

第一节 推行清洁工艺和技术 170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170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71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72

四、延伸产品产业链,构建生态产业链网体系 173

第二节 推广清洁能源 174

一、清洁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174

二、清洁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174

三、推广节能技术 175

四、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 175

第三节 推广清洁产品 177

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 179

第一节 清洁生产标准 179

一、制定原则 179

二、指标体系 180

三、清洁生产标准与其他环境标准的区别 181

四、编制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意义 181

五、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作用 182

第二节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 183

一、审核准备 184

二、预审核 185

三、审核 188

四、实施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191

五、实施方案的确定 192

六、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95

第三节 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196

一、审核准备 197

二、预审核 197

三、审核 197

四、实施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198

五、实施方案的确定 198

六、清洁生产审核成效 199

第四节 清洁生产评价 199

一、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99

二、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评价 201

三、案例分析 202

四、行业清洁生产潜力评价 205

第十二章 绿色产品和服务 207

第一节 绿色产品 207

一、绿色食品 207

二、绿色冰箱 210

第二节 绿色服务 212

一、绿色饭店的含义和特点 212

二、绿色饭店的起源与发展 213

三、建设绿色饭店的意义 213

四、我国绿色饭店的创建方法 214

第三节 绿色消费 215

一、绿色消费 215

二、企业的绿色消费 216

三、政府绿色采购 216

四、公众的绿色消费 217

五、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 218

六、走向绿色消费的途径 220

参考文献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