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意义与目标 1
二 发展与分期 9
(一)丁巳之悟 10
(二)前期学旨 23
(三)五十得力 36
(四)晚年进境 44
三 线索与脉络 53
第二章 理气心性 60
一 心体广大 61
二 天地人物一气 68
三 理 75
(一)生生与中正 76
(二)理气合一 84
(三)理与心 88
四 性之诸说 94
(一)性 94
(二)性气一体 97
五 《心性图说》 101
六 “大心”说的分析和批评 111
第三章 格物与致知 117
一 格物 117
(一)湛甘泉对《大学》的理解 119
(二)湛甘泉论格物 126
(三)与王阳明论格物 137
二 致知 147
(一)致知理解的理论准备 148
(二)致知的内容和分析 157
三 格物致知的评论 168
第四章 知与行 173
一 真知与知行本体 174
二 知行并进 178
三 存心即行 182
四 “知通乎行”与“知急乎行” 186
五 知行合一与知行并进 191
六 知行并进的宗旨 199
第五章 随处体认天理 203
一 理论来源 203
二 随处体认天理的内涵 211
(一)天理是“天然自有之中” 212
(二)体认兼知行 218
(三)“随处”之境遇性意义 226
(四)随处体认天理之贯通义 233
(五)随处体认天理之自然义 240
(六)随处体认天理之实行义 248
(七)随处体认天理之习熟义 252
三 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257
(一)天理与良知 257
(二)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工夫差异 266
四 随处体认天理的分析 287
第六章 自然之旨 292
一 本体自然 294
二 “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 303
(一)理论依据 304
(二)内涵与特点 311
三 勿忘勿助是自然功夫 318
(一)勿忘勿助 320
(二)“勿忘勿助”与“勿忘勿助之间” 327
第七章 合一之学 337
一 “合一”的渊源与提出 339
(一)理论渊源 339
(二)“合一”的提出 342
二 合一之学的贯彻 347
(一)心事、内外与体用、本末合 348
(二)动静、虚实与有无合一 368
第八章 结语 393
一 湛甘泉哲学的特点与定位 393
二 湛甘泉与陈白沙 406
附录一 湛甘泉书院建设活动一览表 427
附录二 湛甘泉书信考 435
参考文献 461
后记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