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国有企业:集体崛起与科学发展&胡鞍钢 319
23.中国绿色GDP与绿色生产率(1978—2005年)&胡鞍钢 高宇宁 郑京海 349
24.中国减贫之路:从贫困大国到小康社会(1949—2020年)&胡鞍钢 362
25.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挑战、机制与政策建议&熊义志 400
26.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绿色贡献&胡鞍钢 421
27.扩大内需的宗旨是富民为本&胡鞍钢 428
28.广东发展模式转型与金融危机应对&胡鞍钢 434
29.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002—2007年)&胡鞍钢 鄢一龙 468
30.中国如何摸着石头过河?——以农村医疗卫生融资体制变迁为例&王绍光 510
31.应对老年健康不安全的挑战 构建老年健康友好型社会&胡鞍钢 郝晓宁 549
参考文献 576
图 327
图11-22-1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比重变化(1978—2006年) 327
图11-22-2国有工业企业职工比重变化(1978—2006年) 328
图11-22-3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1978—2006年) 329
图11-22-4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比重变化(1978—2006年) 329
图11-22-5国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比重变化(1978—2006年) 330
图11-22-6国有工业企业利润率变化(1978—2006年) 331
图11-22-7国有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1978—2005年) 332
图11-22-8每个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总产值变化(2006年不变价)(1978—2006年) 333
图11-22-9国有工业企业相对总产值规模变化(全社会=1)(1978—2006年) 334
图11-22-10中俄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变化(1990—2004年) 339
图11-23-1各口径储蓄额(1970—2005年) 353
图11-23-2各口径产出额(1970—2005年) 354
图11-23-3各口径固定资本形成占GDP比重(1970—2004年) 357
图11-23-4三种口径资本存量对比(1978—2005年) 358
图11-23-5各口径TFP增长率(1979—2005年) 360
图11-24-1贫困的多纬度分析框架 367
图11-24-2中国农村不安全饮用水人口(1990—2015年) 374
图11-24-3全国办合作医疗的村占村的比重(1955—2008年) 375
图11-25-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情形 412
图11-28-1“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 442
图11-29-1中国通货膨胀率(1977—2007年) 476
图11-29-2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真实人均GDP相对差距(1978—2006年) 484
图11-29-3中印农村人口数(1978—2020年) 492
图11-29-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96—2007年) 496
图11-30-1全国办合作医疗的村占村的比重(1955—2008年) 522
图11-30-2 1983年各省区市实行合作医疗村(大队)占村(大队)的比重 530
图11-30-3中国政府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 544
图11-31-1人口抚养系数 552
图11-31-2健康发展三个阶段 554
图11-31-3“健康不安全”的多元构成示意图 556
图11-31-4老年健康不安全构成示意图 557
图11-31-5居民年龄别两周患病率 558
图11-31-6居民年龄别住院率 558
图11-31-7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情况 558
图11-31-8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559
图11-31-9老年健康友好型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示意图 568
表 320
表11-22-1主要发达国家前100位制造业企业产出集中度(1909—1963年) 320
表11-22-2《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国家分布(1975—2007年) 321
表11-22-3各类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1978—2005年) 332
表11-22-4中俄国有企业改革道路比较 338
表11-22-5中俄人均GDP比较(1990—2003年) 338
表11-22-6五大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比重(1978—2004年) 339
表11-22-7“新型国有企业”的特征与属性 341
表11-22-8中海油集团主要指标(1982—2007年) 345
表11-22-9宝钢主要技术创新指标(1996—2007年) 347
表11-22-10世界主要钢铁企业持续发展指标(2003—2005年) 348
表11-23-1自然资产损失和真实国内储蓄率占GDP比重(1970—2005年) 352
表11-23-2不同口径的绿色GDP占GDP比重(1978—2005年) 355
表11-23-3 GDP与绿色GDP及其要素年平均增长率(1978—2004年) 358
表11-24-1中国主要人类发展指标(1950—2020年) 371
表11-24-2中国国家贫困线人口(1978—2010年) 372
表11-24-3全国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构成(1949—2009年) 376
表11-24-4主要信息化指标未覆盖人口比例(1980—2009年) 377
表11-24-5中国主要生态贫困类型与人口数(2005年) 379
表11-24-6中国乡镇企业就业数与农民工数(1978—2010年) 384
表11-24-7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评估(1994—2000年) 386
表11-24-8印度与中国主要发展指标比较(1950—2005年) 388
表11-24-9印度、中国增长与减贫(1981—2005年) 389
表11-24-10三个MCA国家组发展指标、资本流入与金融资源(平均值)与中国对比(2000年) 391
表11-24-11中国消除四类贫困发展目标(2007—2020年) 396
表11-25-1北京市居民公共服务“资产负债表” 401
表11-25-2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客观差异 402
表11-25-3北京人均GDP及HDI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406
表11-25-4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科威特HDI(2003年) 407
表11-25-5北京全市、城乡HDI和其他指数(2003年) 407
表11-25-6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13
表11-25-7基本公共服务的商品属性 415
表11-25-8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角色 416
表11-28-1广东省主要指标值及其排名(2007年) 436
表11-28-2各地区增长方式划分(1999—2005年) 444
表11-28-3三大城市群主要指标集聚度(2005年) 445
表11-28-4广东和韩国主要指标对比(2007年) 450
表11-28-5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比较(1997—2008年) 458
表11-28-6中国主要财政指标占GDP比重(1998—2007年) 461
表11-29-1 2003—2007年宏观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实现情况 474
表11-29-2经济增长及波动系数国际比较(1997—2007年) 475
表11-29-3五大国总国民收入(GNI)变化(2002年和2006年) 477
表11-29-4五大国出口额占世界比重(2006年) 479
表11-29-5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1982—2007年) 480
表11-29-6中国人均GNI和HDI变化国际比较(2002—2006年) 481
表11-29-7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与贡献(2002—2007年) 482
表11-29-8中国财政收支状况(2002—2006年) 483
表11-29-9中国“四农”指标变化(2002—2007年) 486
表11-29-10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2006年) 493
表11-29-11各级教育毛入学率(2002—2006年) 497
表11-29-12中国卫生发展情况(2003—2007年) 498
表11-29-13城镇社会保障情况(2002—2007年) 500
表11-29-14中国城乡住宅面积(1978—2007年) 501
表11-30-1四种学习模式 513
表11-30-2中国的政策/体制学习模式 546
表11-31-1老龄人口(65岁以上)比重国际比较 551
表11-31-2各类收入组的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1980—2004年) 551
表11-31-3中日两国人口转型的特点比较 553
表11-31-4人口预期寿命国际比较(1820—1999年) 555
表11-31-5老年健康相关产品经济属性分析 565
附表 399
附表11-24-1中国、印度和世界国际贫困线人口数(1981—2008年) 399
附表11-24-2中国、印度和世界国际贫困线人口发生率(1981—2005年) 399
附表11-24-3中国、印度国际贫困线人口占世界总贫困人口比重(1981—2005年) 399
附表11-29-1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政府宏观经济状况比较(1950—2007年) 507
附表11-29-2中国宏观调控政策(2003—2007年) 508
附表11-29-3第八届至十届中央政府民生领域财政收支比重 508
附表11-29-4中国惠农政策(2001—2007年) 508
附表11-31-1“十五”、“十一五”期间关于老年健康工作的重点指标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