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综述 1
综合篇 9
第一章 机构沿革 11
第一节 建所背景 11
第二节 洛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12
第三节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3
第四节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14
第五节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5
第二章 机构设 16
第一节 历届领导班子 16
第二节 内部机构更迭 20
第三节 历届学术委员会 28
第三章 组织建设 30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及历任领导 30
第二节 共青团 33
第三节 工会 33
第四节 妇委会 34
第四章 基本建设 35
第一节 科研条件改善 35
第二节 科研平台建设 36
第三节 生产条件改善 39
第四节 办公条件改善 40
第五节 生活条件改善 41
第六节 开发条件改善 42
第五章 管理制度 43
第一节 科研管理制度 43
第二节 开发管理制度 45
第三节 生产管理制度 46
第四节行政管理制度 47
第五节 后勤管理制度 48
第六章 队伍建设 49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9
第二节 技术工人 50
第七章 知识产权保护 52
第一节 商标权 52
第二节 品种权 53
科研篇 55
第八章 小麦研究 57
第一节 小麦生产及研究概况 57
第二节 小麦新品种引进、鉴定及利用研究 59
第三节 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成果应用 61
第四节 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成果应用 64
第五节 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 66
第六节 小麦育种方法及其演变 69
第七节 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 71
第八节 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73
第九章 玉米研究 76
第一节 玉米生产及研究概况 76
第二节 玉米品种资源征集、整理及应用 77
第三节 玉米综合种选育 78
第四节 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 79
第五节 玉米育种方法及其演变 84
第六节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86
第十章 蔬菜、食用菌研究 88
第一节 蔬菜生产及研究概况 88
第二节 蔬菜新品种资源引进、鉴定及推广 89
第三节 蔬菜育种方法及其演变 90
第四节 蔬菜新品种选育 90
第五节 蔬菜新品种区域鉴定 96
第六节 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96
第七节 食用菌研究 100
第十一章 甘薯、马铃薯研究 102
第一节 甘薯生产及研究概况 102
第二节 甘薯品种资源的引进、鉴定及利用 103
第三节 甘薯育种方法及其演变 103
第四节 甘薯新品种选育 104
第五节 甘薯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 105
第六节 甘薯栽培技术研究 106
第七节 马铃薯新品种引进、鉴定及选育 106
第八节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108
第十二章 经济作物研究 111
第一节 棉花研究 111
第二节 芝麻研究 116
第三节 大豆研究 117
第四节 花生研究 117
第五节 烟草研究 118
第六节 油菜研究 119
第七节 油葵研究 120
第十三章 旱地作物研究 123
第一节 谷子研究 123
1、谷子生产及研究概况 123
2、谷子品种资源的引进鉴定及应用 124
3、谷子新品种选育 124
4、谷子栽培技术研究 125
5、谷子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 126
第二节 旱稻研究 126
1、旱稻生产及研究概况 126
2、旱稻资源引进及鉴定利用 127
3、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 127
4、旱稻区域试验 129
5、旱稻系统选育研究 129
6、旱稻栽培技术研究 130
第十四章 植物保护研究 132
第一节 研究概况 132
第二节 植物虫害研究 133
第三节 植物病害研究 140
第四节 农田杂草研究 147
第五节 农药及高渗增效剂的研究与应用 149
第六节 生物防治 153
第七节 病虫测报 154
第八节 植保技术及其他 154
第十五章 土壤肥料研究 156
第一节 研究概况 156
第二节 土壤分类研究 157
第三节 肥料研究 160
第四节 主要作物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165
第五节 新型肥料的肥效研究 170
第六节 其他研究 171
第十六章 旱作农业研究 174
第一节 旱作农业研究概况 174
第二节 旱作农田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175
第三节 旱作农业技术研究 177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180
第五节 旱作新材料研究 183
第六节 节水灌溉研究 185
第七节 作物抗旱机理研究 186
第十七章 畜牧及饲料研究 187
第一节 畜牧研究概况 187
第二节 畜牧研究 188
第三节 饲草、饲料研究 189
第四节 其他研究 192
第十八章 花卉研究 193
第一节 花卉研究概况 193
第二节 牡丹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193
第三节 牡丹催花技术研究 194
第四节 牡丹栽培技术研究 195
第五节 其他花卉研究 196
第六节 对外合作与交流 197
第十九章 农作物品种利用研究 198
第一节 国家旱地小麦区试 198
第二节 国家旱地小麦新品种展示 200
第三节 国家小麦新品种抗旱性鉴定 200
第四节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展示 201
第五节 国家玉米区试 202
第六节 国家玉米新品种展示 202
第七节 其它作物国家区试 203
第二十章 科技情报 204
第一节 科技情报简介 204
第二节 档案、图书、期刊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205
第三节 科技情报交流 207
第二十一章 科研项目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第二节 科研项目的动态发展及分时期简述 208
第二十二章 科研成果 210
第二十三章 科研论著 211
成果转化篇 213
第二十四章 成果示范与推广 215
第一节 成果示范基地 215
第二节 示范推广项目 217
第三节 科技帮带 218
第四节 科技扶贫 219
第五节 科技兴农工程 219
第六节 科技入户工程 220
第二十五章 科技开发 2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21
第二节 开发项目 222
第三节 开发效益 222
第四节 开发队伍 223
第二十六章 科技下乡 225
第一节 科技大集 225
第二节 科技讲座 225
第三节 科技宣传 226
第四节 科技服务 227
科技交流篇 229
第二十七章 域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231
第二十八章 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232
第二十九章 大型农业科技活动 234
人物篇 239
第三十章 传记 241
第三十一章 简介 245
大事记 269
名录 283
一、历届所领导名录 283
二、高级技术职称名录 286
三、省、市拔尖人才名录 288
四、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名录 288
五、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名录 289
六、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290
七、下派干部兼职名录 290
八、自育作物品种名录 291
九、“八五”以来承担项目名录 293
十、获奖成果名录 299
十一、国家级论文名录 315
十二、出版专业著作目录 324
十三、在职人员名录 326
十四、离退休职工名录 332
为洛阳农科院挂牌暨↓周年所庆贺诗 339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