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稿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叔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8003378
  • 页数:6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国哲学史大学教材之一。上卷分为四篇,分别为“先秦哲学”、“魏晋南北朝哲学”和“隋唐哲学”等。

序言 1

第一篇 先秦哲学 3

第一章 殷周时代的一些传统观念 3

一、盘庚迁殷以后殷人的社会状况 4

二、殷人的鬼神迷信和神权观念 10

三、周人灭殷前后的社会状况 13

四、周人的天命观念 23

五、周人的宗法制度和礼治思想 28

六、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 31

第二章 先秦诸子哲学概观 35

一、先秦诸子哲学的社会基础 35

二、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先驱 45

三、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 50

第三章 孔丘 61

一、孔丘的家世和生平 61

二、孔丘的天道和鬼神观点 65

三、孔丘的人性论和仁论 68

四、孔丘的德治论 72

五、孔丘的教育思想 77

六、孔丘的知行观 79

第四章 墨翟 85

一、墨翟和他的学派 85

二、墨翟的天志、明鬼、非命论 87

三、墨翟的社会政治思想 90

四、墨翟的知行论 94

第五章 老聃 97

一、老聃其人和《道德经》其书 97

二、老聃的宇宙观 98

三、老聃的社会政治思想 102

四、老聃的知行论 105

第六章 《礼记》 109

一、《礼记》一书的由来及其哲学内容 109

二、礼乐 110

三、中庸 115

四、大学 118

第七章 孟轲 122

一、孟轲其人和《孟子》其书 122

二、孟轲的天命论 123

三、孟轲的性善论 125

四、孟轲的王道论 128

五、孟轲的社会分工论 132

六、孟轲的知识论 134

第八章 庄周 136

一、庄周其人和《庄子》其书 136

二、庄周的宇宙观 138

三、庄周的历史观 140

四、庄周的齐物论 144

五、庄周的逍遥游 147

六、庄周的知识论 148

第九章 兵家 150

一、孙武和孙膑 150

二、《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151

三、《孙膑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154

第十章 名辩 157

一、惠施 157

二、公孙龙 160

三、墨辩 165

第十一章 阴阳五行 168

一、《周易》中的阴阳说 168

二、《洪范》中的五行说 175

三、阴阳家的片断言论 179

第十二章 荀况 183

一、荀况其人和《荀子》其书 183

二、荀况的戡天论 184

三、荀况的性恶论 186

四、荀况的社会观 188

五、荀况的政治思想 191

六、荀况的知行论 195

第十三章 韩非 199

一、韩非其人和《韩非子》其书 199

二、韩非的天道观 200

三、韩非的历史观 202

四、韩非的人性论 204

五、韩非的法、术、势论 206

六、韩非的知行论 211

第二篇 两汉哲学 217

第一章 两汉哲学概观 217

一、两汉哲学的社会基础 217

二、两汉哲学的思想背景 226

三、两汉哲学发展的大势 233

第二章 陆贾 239

一、陆贾及其《新语》 239

二、陆贾的道基论 240

三、陆贾的无为论 243

四、陆贾的知行论 245

第三章 贾谊 247

一、贾谊的生平和著作 247

二、贾谊的道术论 249

三、贾谊的人性论 253

四、贾谊对汉初社会矛盾的分析 256

五、贾谊的知行论 260

第四章 《淮南子》 262

一、淮南王刘安和《淮南子》 262

二、《淮南子》的宇宙观 264

三、《淮南子》的历史观 268

四、《淮南子》的人性论 270

五、《淮南子》的政治思想 273

六、《淮南子》的知行论 276

第五章 董仲舒 280

一、董仲舒及其《春秋繁露》 280

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 282

三、董仲舒的历史循环论 284

四、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286

五、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287

六、董仲舒的知行论 289

第六章 刘向 291

一、刘向的生平和著作 291

二、刘向的天人感应论 293

三、刘向的政治思想 294

四、刘向的知行论 296

第七章 扬雄 298

一、扬雄及其《太玄》和《法言》 298

二、扬雄的宇宙观 300

三、扬雄的历史观 303

四、扬雄的人性论 305

五、扬雄的政治思想 306

六、扬雄的知行论 307

第八章 桓谭 309

一、桓谭及其《新论》 309

二、桓谭反迷信 310

三、桓谭论形神 312

四、桓谭论政治 313

五、桓谭论知行 315

第九章 《白虎通》 316

一、《白虎通》一书的由来 316

二、《白虎通》的神学世界观 318

三、《白虎通》的三统说 320

四、《白虎通》的性命论 321

五、《白虎通》的神学知识论 322

第十章 王充 324

一、王充的生平及其《论衡》 324

二、王充的宇宙观 327

三、王充的历史观 331

四、王充的性命论 336

五、王充的知行论 339

第十一章 王符 342

一、王符及其《潜夫论》 342

二、王符的宇宙观 343

三、王符的历史观 345

四、王符的性命论 348

五、王符的政治思想 349

六、王符的知识论 352

第十二章 荀悦 354

一、荀悦及其《申鉴》 354

二、荀悦对迷信观念的批判 354

三、荀悦的性命论 355

四、荀悦的法教论 356

五、荀悦的知行论 358

第十三章 仲长统 360

一、仲长统及其《昌言》 360

二、仲长统对封建迷信的批判 361

三、仲长统的理乱观 362

四、仲长统的政治思想 366

五、仲长统的人生观 368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哲学 373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哲学概观 373

一、魏晋南北朝哲学的历史背景 373

二、魏晋南北朝哲学的思想背景 376

三、魏晋南北朝哲学发展的大势 384

第二章 何晏与王弼 388

一、何、王的生平与著作 388

二、何、王的贵无论 391

三、何、王的无为论 393

四、何、王的知识论 396

第三章 傅玄与杨泉 398

一、傅、杨的生平与著作 398

二、傅、杨的自然观 400

三、傅、杨的人性论 401

四、傅、杨的政治思想 403

五、傅、杨的知行论 406

第四章 阮籍 408

一、阮籍的生平和著作 408

二、阮籍的自然观 409

三、阮籍的历史观 411

四、阮籍的礼乐论 413

五、阮籍对“君子”们的讽刺 414

第五章 嵇康 416

一、嵇康的生平和著作 416

二、嵇康的自然观 418

三、嵇康的养生论 419

四、嵇康的声乐论 421

五、嵇康的名教论 423

六、嵇康的知行论 427

第六章 向秀与郭象 429

一、向秀、郭象的生平与《庄子注》 429

二、《庄子注》中的宇宙观 431

三、《庄子注》中的社会观 434

四、《庄子注》中的人生观 437

五、《庄子注》中的知行论 438

第七章 裴頠与欧阳建 440

一、裴頠与欧阳建的生平 440

二、裴頠的崇有论 441

三、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444

第八章 道安 446

一、道安的生平事迹 446

二、道安时代中国佛家般若学的各派 449

三、道安的本无论 453

第九章 慧远 456

一、慧远的生平事迹 456

二、慧远的法性论 459

三、慧远的形尽神不灭论 460

四、慧远的三报论 462

五、慧远论佛法与名教 464

第十章 僧肇 467

一、僧肇的生平事迹 467

二、僧肇的不真空论 468

三、僧肇的物不迁论 471

四、僧肇的般若无知论 473

第十一章 《列子》 478

一、《列子》一书的由来 478

二、《列子》中的宇宙观 479

三、《列子》中的社会观 481

四、《列子》中的人生观 483

五、《列子》中的知行论 484

第十二章 葛洪与鲍敬言 487

一、葛洪的生平与葛洪笔下的鲍敬言 487

二、鲍敬言的无君论 490

三、葛洪的宗教化道学 492

四、葛洪的宗教化儒学 494

五、葛洪的诡辩术 496

第十三章 何承天 498

一、何承天的生平和著作 498

三、何承天的有无观 501

第十四章 范缜 503

一、范缜的生平及其《神灭论》 503

二、神灭论的理论内容 505

三、神灭论的实践意义 507

第十五章 刘峻与朱世卿 509

一、刘峻与朱世卿的生平 509

二、刘峻的辨命论 510

三、朱世卿的《性法自然论》 512

第十六章 邢邵与樊逊 514

一、邢邵与樊逊的生平 514

二、邢邵的思想片断 515

三、樊逊的思想片断 517

第四篇 隋唐哲学 521

第一章 隋唐哲学概观 521

一、隋唐哲学的历史背景 521

二、隋唐哲学的思想背景 527

三、隋唐哲学发展的大势 539

第二章 王通 543

一、王通的生平 543

二、王通的三教归一论 544

三、王通的宇宙观 546

四、王通的历史观 547

五、王通的知行论 550

第三章 智? 551

一、智?的生平事迹 551

二、智?的所谓圆融三谛 554

三、智?的所谓一念三千 557

四、智?的所谓止观法门 559

第四章 傅奕和吕才 562

一、傅奕和吕才的生平 562

二、傅奕对佛教的批判 564

三、吕才对流行迷信的批判 566

第五章 玄奘 569

一、玄奘的生平及其译作《成唯识论》 569

二、《成唯识论》中的我、法唯识说 573

三、《成唯识论》中的八识说 575

四、《成唯识论》中的转依说 582

第六章 法藏 585

一、法藏的生平事迹 585

二、法藏的所谓一真法界和一心缘起 587

三、法藏的所谓六相圆融 590

四、法藏的所谓十重玄门 593

第七章 惠能 597

一、惠能的生平及其《坛经》 597

二、惠能的所谓见性成佛 600

三、惠能的所谓顿悟成佛 602

第八章 刘知几 606

一、刘知几及其《史通》 606

二、刘知几的历史观点 608

三、刘知几的史学观点 612

四、刘知几的批判精神 617

第九章 韩愈 621

一、韩愈的生平 621

二、韩愈的宇宙观 622

三、韩愈的人性论 624

四、韩愈的道统论 626

四、韩愈的道统论 626

五、韩愈的知行论 629

第十章 柳宗元 631

一、柳宗元的生平 631

二、柳宗元的宇宙观 634

三、柳宗元的历史政治观点 638

四、柳宗元的知行论 642

五、柳宗元对佛教的态度 644

第十一章 刘禹锡 647

一、刘禹锡的生平 647

二、刘禹锡的天论 649

三、刘禹锡的历史政治观点 653

四、刘禹锡的知行论 654

五、刘禹锡对佛教的态度 656

第十二章 李翱 657

一、李翱的生平 657

二、李翱的复性论 659

三、李翱的历史政治观点 661

四、李翱对佛家的态度 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