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启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建名著
  • 出 版 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12031489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古今诗词格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分为基础知识、古体诗律、近体诗律、词律、杂体诗词格律、新体诗词格律和诗词语法概说七章。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论述深入浅出,读者对象广泛:专家学者、童叟妇孺。凡有意吟诗填词者,本书都是手头必备的启蒙读本。

序 1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汉字概说 1

1.1汉字的演进 1

1.2汉字的特点 3

1.3汉字的类别 4

1.4汉字的形体 5

1.5汉字的反切 5

1.6汉字的通假 6

1.7汉字的训诂 6

第二节 四声和平仄 8

2.1四声 8

2.2平仄 10

第三节 音韵和韵书 12

3.1音韵学术语 12

3.2韵书的形成 14

3.3韵书的编排法 15

3.4 A类韵书简介 15

3.5 B类韵书简介 19

第二章 古体诗律 21

第一节 概说 21

第二节 有关诗的一些术语 23

第三节 古体诗的句式 27

3.1古体诗的基本句式 27

3.2七言句和五言句的拗句句式总例 29

第四节 古体诗的对仗 34

第五节 古体诗的用韵 35

第六节 古歌谣 37

第七节 诗骚体 41

7.1《诗经》的格律 41

7.2《楚辞》和骚体诗的特点 45

第八节 乐府体 47

第九节 古风体 51

9.1古体绝句 51

9.2入律的古风 52

9.3转韵式古体诗 53

第十节 元和体 56

第十一节 杂言诗 59

第三章 近体诗律 61

第一节 概说 61

第二节 格律诗的基本句式 64

2.1律句基本型 64

2.2宽严口诀 65

2.3对粘规则 66

2.4律句与准律句的标准句式 67

第三节 平韵律诗诗谱 69

3.1平韵七绝诗谱 69

3.2平韵七律诗谱 70

3.3平韵五绝诗谱 71

3.4平韵五律诗谱 71

第四节 仄韵律诗诗谱 72

4.1仄韵七绝诗谱 73

4.2仄韵七律诗谱 73

4.3仄韵五绝诗谱 74

4.4仄韵五律诗谱 75

第五节 排律 76

5.1概说 76

5.2平韵排律 77

5.3仄韵排律 78

5.4转韵排律 79

5.5如何厘清排律与古体诗的关系? 80

第六节 近体诗的对仗 81

6.1对仗句概说 81

6.2对仗的联位及其示例 82

6.3对仗的门类 89

6.4对仗的宽严 90

6.5对仗的技巧 92

6.6对仗的避忌 94

第七节 近体诗的用韵 95

7.1近体诗的传统用韵原则 95

7.2近体诗的正韵格与变韵格 95

7.3近体诗的和韵、限韵、叠韵及唱酬 101

7.4近体诗的用韵技巧及其避忌 103

第八节 近体诗的“八病”辨析 104

第九节《佩文诗韵》简介 106

第四章 词律 109

第一节 词的起源 109

第二节 词的风格 112

2.1盛唐、中唐时期的词风 112

2.2晚唐、五代的“花间派”和“后主派” 113

2.3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 114

第三节 词的特点 116

第四节 词的别称 117

第五节 词的类别 119

5.1小令、中调和长调 119

5.2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和叠韵 120

5.3换头词和不换头词 121

5.4令、引、近、慢 121

5.5平韵词、仄韵词和转韵词 122

5.6散词和联章 123

第六节 词调及其繁衍 123

6.1词牌、词题、词调和词谱 123

6.2词牌的来源 124

6.3词调的繁衍 126

第七节 音阶、律吕和宫调 129

7.1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 129

7.2律吕 130

7.3宫调 132

第八节 词的句式 134

第九节 词的对仗 139

第十节 词的用韵 140

10.1词与诗在用韵上的区别 140

10.2词的叶韵方式 141

10.3叶韵词的三种境界 142

第十一节《词林正韵》简介 144

第十二节 词谱正格一百例 145

12.1十六字令 145

12.2忆江南 145

12.3渔歌子 146

12.4潇湘神 146

12.5捣练子 146

12.6章台柳 147

12.7金缕曲 147

12.8江南春 148

12.9忆王孙 148

12.10调笑令 149

12.11如梦令 149

12.12思帝乡 150

12.13天仙子 150

12.14定西番 151

12.15 长相思 152

12.16相见欢 152

12.17长命女 153

12.18生查子 153

12.19昭君怨 154

12.20玉蝴蝶 155

12.21点绛唇 155

12.22浣溪沙 156

12.23霜天晓角 156

12.24采桑子 157

12.25诉衷情 158

12.26巫山一段云 158

12.27卜算子 159

12.28减字木兰花 159

12.29菩萨蛮 160

12.30好事近 161

12.31谒金门 161

12.32忆秦娥 162

12.33清平乐 163

12.34更漏子 163

12.35阮郎归 164

12.36喜迁莺 165

12.37贺圣朝 165

12.38摊破浣溪沙 166

12.39眼儿媚 167

12.40人月圆 167

12.41三字令 168

12.42桃源忆故人 169

12.43武陵春 169

12.44太常引 170

12.45少年游 171

12.46烛影摇红 171

12.47偷声木兰花 172

12.48西江月 173

12.49南歌子 173

12.50醉花阴 174

12.51浪淘沙 175

12.52鹧鸪天 175

12.53梁州令 176

12.54南乡子 177

12.55玉楼春 177

12.56鹊桥仙 178

12.57虞美人 179

12.58夜游宫 180

12.59一斛珠 180

12.60小重山 181

12.61踏莎行 182

12.62临江仙 182

12.63一剪梅 183

12.64蝶恋花 184

12.65钗头凤 185

12.66破阵子 186

12.67渔家傲 186

12.68苏幕遮 187

12.69淡黄柳 188

12.70谢池春 189

12.71解佩令 190

12.72青玉案 190

12.73江城子 191

12.74风入松 192

12.75醉翁操 193

12.76满江红 194

12.77凄凉犯 195

12.78水调歌头 196

12.79凤凰台上忆吹箫 197

12.80满庭芳 198

12.81汉宫春 199

12.82八声甘州 200

12.83暗香 200

12.84声声慢 202

12.85扬州慢 203

12.86念奴娇 204

12.87桂枝香 205

12.88霓裳中序第一 206

12.89石州慢 207

12.90水龙吟 208

12.91雨霖铃 209

12.92永遇乐 210

12.93望海潮 211

12.94疏影 212

12.95沁园春 213

12.96贺新郎 214

12.97摸鱼儿 215

12.98兰陵王 216

12.99六州歌头 217

12.100莺啼序 219

第五章 杂体诗词格律 221

第一节 概说 221

第二节 联句诗 221

2.1柏梁体 222

2.2律体联句 225

第三节 集句诗 227

3.1概述 227

3.2集句成诗 229

3.3集句成词 230

3.4《牡丹亭》集句诗中某些败笔及其启示 232

第四节 连环诗 236

4.1盘中诗 236

4.2叠字连环诗 237

第五节 回文诗 240

5.1概述 240

5.2回文诗的主要形式 242

5.3传统回文诗 245

5.4叠字回文诗 246

5.5苏若兰的“璇玑图” 248

第六节 宝塔诗 251

6.1双句式宝塔诗 251

6.2单句式宝塔诗 252

第七节 嵌字诗 254

7.1概述 254

7.2建除体嵌字诗 255

7.3嵌八音诗 255

7.4嵌六府诗 255

7.5嵌六甲诗 255

7.6嵌属相诗 256

7.7嵌数字诗 256

7.8嵌一字诗 257

7.9嵌药名诗 258

7.10嵌人名诗 258

7.11嵌地名诗 259

7.12嵌词牌诗 259

第八节 藏字诗 260

第九节 剥皮诗 261

第十节 陡转诗 267

第十一节 析字诗与离合诗 268

11.1析字诗 269

11.2离合诗 269

第十二节 福唐独木桥体 272

第六章 新体诗词格律 275

第一节 汉语拼音常识简介 275

第二节 四部过渡性B类韵书简介 279

第三节 创立新体诗词的约法三章 285

第四节 不同体裁的诗词判别法 287

第五节 新体格律诗词的标准谱式示例 288

5.1新体平韵七律标准谱式示例 289

5.2新体仄韵七律标准谱式示例 290

第六节 编制《新体诗词韵书》的若干认识 291

6.1编制《新体诗词韵书》的必要性 291

6.2新旧诗词谱式可以而且应该一脉相承 291

6.3韵书改革中的“双轨制” 292

6.4《新体诗词韵书》应以普通话为基准 292

6.5韵部的确认原则:一身一本韵 293

6.6韵类的确认原则:等身可通韵 294

6.7“四声论”还是“两声论”或“八声论” 294

6.8轻声字问题 295

6.9儿化音问题 296

6.10韵书的两大功能及其精编与简编问题 297

第七节《新体诗词韵书》的编制说明 297

第七章 诗词语法概说 301

第一节 赋比兴法 301

1.1赋的运用 302

1.2比的运用 303

1.3兴的运用 305

第二节 省略法 305

2.1省略主语 306

2.2省略谓语 307

2.3省略宾语 308

2.4省略虚词 309

2.5姓名或地名的省略 309

第三节 倒装法 310

3.1主语与谓语的倒装 311

3.2宾语前置 311

3.3其他句子成分的倒装 312

第四节 夸张法 313

第五节 拟人法 314

第六节 炼字法 315

第七节 拗救法 319

附录一 入声字表 325

附录二 佩文诗韵简编 327

附录三 新体格律诗词韵书 349

附录四 诗艺切磋一则 383

参考文献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