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行政建置 80
第一章 地理位置 80
第一节 位置 80
第二节 境域 81
第二章 方国 古邑 82
第一节 方国 82
第二节 古邑 85
第三章 郡、州、府、督察区 88
第一节 冯翊郡 89
第二节 北魏华州 90
第三节 同州 90
第四节 华州 91
第五节 同州府 92
第六节 第八行政督察区 92
第四章 分区、专区、地区、市 93
第一节 大荔分区 93
第二节 渭南分区、专区、地区 93
第三节 渭南市 94
第五章 渭南市区 94
第一节 市区变迁 94
第二节 市区形态 96
第三节 街路巷道 97
第四节 广场公园 105
第六章 县乡建置 108
第一节 明代建置 108
第二节 清代建置 109
第三节 民国建置 11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置 114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20
第一章 地质 121
第一节 构造 121
第二节 地层 124
第二章 地貌 129
第一节 秦岭北坡山区 129
第二节 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区 130
第三节 渭河冲积平原区 130
第四节 渭北黄土塬区 131
第五节 北部边缘低山丘陵区 131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132
第一节 季节 134
第二节 光照 135
第三节 气温 138
第四节 地温 141
第五节 降水 143
第六节 气压 145
第七节 风 145
第八节 物候 146
第四章 水文 154
第一节 地表水 155
第二节 地下水 158
第三节 名泉 160
第五章 土壤 163
第一节 褐土 165
第二节 塿土 168
第三节 黄绵土 172
第四节 新积土 174
第五节 棕壤 177
第六节 潮土 178
第七节 风沙土 180
第八节 紫色土 182
第九节 红粘土 183
第十节 盐土 183
第十一节 水稻土 沼泽土 185
第六章 植被 186
第一节 秦岭山地天然林带 187
第二节 中部川原作物栽培带 188
第三节 渭北山地油松等次生林带 189
第七章 动物 190
第一节 兽类 191
第二节 鸟类 194
第三节 昆虫类 200
第四节 鱼、两栖、爬行类 201
第五节 其他动物 204
第八章 自然资源 205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05
第二节 水资源 206
第三节 生物资源 210
第四节 矿产资源 214
第三编 人口 219
第一章 人口源流 220
第一节 远古人口 220
第二节 东汉至民国时期人口 22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人口 224
第二章 人口分布 225
第一节 县市区分布 225
第二节 城乡分布 226
第三节 人口密度 227
第三章 人口构成 228
第一节 性别构成 228
第二节 年龄构成 229
第三节 民族构成 23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232
第五节 职业构成 234
第四章 人口变动 235
第一节 自然变动 236
第二节 社会变动 238
第五章 人口管理 239
第一节 人口普查 239
第二节 人口规划 248
第六章 婚姻家庭 250
第一节 婚姻 250
第二节 家庭 252
第七章 计划生育 25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54
第二节 思想教育 255
第三节 政策法规 259
第四节 科学节育 261
第五节 奖励处罚 265
第四编 城乡建设 268
第一章 城乡规划 269
第一节 中心城市总体规划 269
第二节 中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72
第三节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74
第四节 中心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280
第五节 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区规划 283
第六节 旅游规划 285
第七节 城镇体系规划 288
第八节 城镇规划 290
第九节 规划管理 293
第二章 中心城市建设 296
第一节 市政建设 297
第二节 城市照明 305
第三节 城市绿化 308
第四节 城市供水 311
第五节 燃气热力 313
第六节 公共交通 317
第七节 城市环卫 318
第三章 中心城市管理 319
第一节 市政工程管理 321
第二节 公用事业管理 322
第三节 绿化管理 325
第四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326
第四章 中心城市房产 327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28
第二节 房产交易 331
第三节 住房建设 334
第五章 副中心城市建设 337
第一节 韩城市城区 337
第二节 华阴市城区 338
第六章 城镇、村庄建设 33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40
第二节 镇建设 347
第三节 村庄建设 349
第七章 勘测设计 350
第一节 勘测 350
第二节 设计 355
第八章 建筑业 358
第一节 建筑施工 359
第二节 骨干企业 363
第三节 建筑机具 372
第四节 建筑管理 373
第五节 典型建筑 375
第五编 环境保护 382
第一章 环境质量 383
第一节 空气环境 383
第二节 水环境 384
第三节 声环境 386
第四节 农业生态环境 387
第五节 工业生产环境 389
第二章 环境监测 391
第一节 空气环境监测 391
第二节 水环境监测 393
第三节 噪声监测 398
第三章 污染治理 400
第一节 废水治理 400
第二节 废气治理 401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治理 402
第四节 噪声治理 402
第五节 生态保护工程 403
第四章 环境管理 4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4
第二节 宣传教育 404
第三节 行政管理 405
第四节 法制管理 405
第五节 经济管理 406
第六节 规划管理 407
第七节 环保科技 408
第八节 产业管理 409
第六编 县、市、区简介 411
第一章 临渭区 411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12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13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16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17
第二章 韩城市 417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18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19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21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23
第三章 华阴市 424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24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25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28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31
第四章 潼关县 431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31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32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35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36
第五章 华县 437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37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38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41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43
第六章 大荔县 444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44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45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49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50
第七章 蒲城县 451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51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52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56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58
第八章 富平县 458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59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60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63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66
第九章 合阳县 466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67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68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71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73
第十章 澄城县 473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73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74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77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78
第十一章 白水县 479
第一节 建置境域 479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80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83
第四节 历史人物 485
第十二章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485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体制沿革 485
第二节 经济建设 486
第三节 社会事业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