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3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3
1-2 电路变量 5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5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6
1-3 电功率和能量 8
1-4 基尔霍夫定律 10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1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3
1-5 电阻元件 14
1-5-1 线性电阻元件 14
1-5-2 非线性电阻元件 16
1-6 独立源 17
1-6-1 电压源 17
1-6-2 电流源 19
1-7 受控源 20
1-8 电容元件 22
1-9 电感元件 27
习题 30
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 34
2-1 两类约束及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34
2-2 支路分析法 37
2-2-1 2b法 37
2-2-2 支路电流法 38
2-2-3 支路电压法 40
2-3 节点分析法和改进的节点分析法 41
2-3-1 含线性电阻元件、电流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电路 41
2-3-2 含电压源、受控电压源的电路 44
2-3-3 改进的节点分析法 46
2-4 回路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 47
2-4-1 含线性电阻元件、电压源、受控电压源的电路 48
2-4-2 含电流源、受控电流源的电路 50
2-5 电路的等效替换 52
2-6 两种含源电路及其等效互换 54
2-7 星形电阻电路与三角形电阻电路的等效互换 57
2-8 线性电路的性质、叠加定理 59
2-8-1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59
2-8-2 叠加定理 61
2-9 替代定理 65
2-10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67
2-10-1 二端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67
2-10-2 戴维宁定理 69
2-10-3 诺顿定理 72
习题 77
第三章 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85
3-1 正弦电压和正弦电流 85
3-1-1 正弦电压(电流)的幅值、角频率和初相角 85
3-1-2 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 87
3-1-3 正弦电流和正弦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 87
3-2 复数 88
3-3 相量法基础 90
3-3-1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和相量图 90
3-3-2 同频率的正弦量的代数和 92
3-3-3 正弦量的微分 92
3-4 线性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 92
3-5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95
3-6 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97
3-6-1 电阻元件 97
3-6-2 电容元件 98
3-6-3 电感元件 99
3-6-4 受控源 100
3-7 阻抗与导纳 101
3-7-1 阻抗与导纳的定义 101
3-7-2 阻抗 102
3-7-3 导纳 104
3-7-4 阻抗与导纳 106
3-8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功率 106
3-8-1 平均功率(有功功率) 108
3-8-2 视在功率 109
3-8-3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角 109
3-8-4 无功功率 109
3-8-5 S、P、Q之间的关系 110
3-8-6 用电路参数表示的P和Q的计算式 110
3-8-7 功率因数的提高 111
3-8-8 复功率 113
3-9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 114
3-9-1 串联的阻抗和并联的阻抗 114
3-9-2 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分析正弦电流电路 117
3-9-3 用相量图分析正弦电流电路 119
3-10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121
习题 122
第四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和三相电路 127
4-1 耦合电感元件 127
4-1-1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129
4-1-2 耦合系数 133
4-1-3 耦合电感元件储存的能量 133
4-1-4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耦合电感元件 134
4-2 含有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134
4-2-1 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136
4-2-2 串联的耦合电感和并联的耦合电感 138
4-2-3 去耦等效电路 139
4-3 理想变压器 141
4-3-1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 142
4-3-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144
4-4 三相电路 144
4-4-1 对称三相电压 144
4-4-2 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两种连接方式 145
4-5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148
4-5-1 ?—?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 148
4-5-2 ?—△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 150
4-5-3 三相电路的功率 151
4-6 不对称三相电路 153
习题 157
第五章 二端口网络 160
5-1 二端口网络及其方程 160
5-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162
5-2-1 Y参数和用Y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162
5-2-2 Z参数和用Z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165
5-3 混合参数和传输参数 167
5-3-1 H参数和用H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167
5-3-2 T参数和用T参数表示的二端口网络方程 168
5-4 二端口网络的不同参数的相互转换 168
5-5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71
5-6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73
5-6-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73
5-6-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175
5-6-3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75
56-4 二端口网络的串并联、并串联 176
5-7 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的分析 177
5-7-1 输入阻抗 177
5-7-2 输出阻抗 179
5-7-3 转移电压比、转移电流比 179
5-8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181
5-8-1 回转器 181
5-8-2 负阻抗变换器 182
习题 183
第六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 187
6-1 网络函数 187
6-2 电路的选频性质 189
6-2-1 一阶RC低通电路 189
6-2-2 一阶RC高通电路 190
6-2-3 截止频率与通频带 191
6-2-4 RLC带通电路 192
6-3 电路中的谐振现象 193
6-3-1 串联谐振 194
6-3-2 并联谐振 197
6-4 非正弦周期电压、非正弦周期电流 199
6-5 线性电路在周期性激励下的稳态响应 200
6-6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203
6-6-1 周期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203
6-6-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204
习题 207
第七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209
7-1 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 209
7-2 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 211
7-2-1 单位阶跃函数 211
7-2-2 单位冲激函数 212
7-2-3 单位阶跃函数与单位冲激函数 213
7-3 输入—输出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初始条件的确定 216
7-3-1 电路输入—输出方程的建立 216
7-3-2 电路方程初始条件的确定 217
7-4 动态电路的响应的分类 220
7-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23
7-5-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23
7-5-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26
7-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29
7-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35
7-8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不连续的一阶电路 236
7-9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240
7-10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43
7-11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251
7-11-1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51
7-11-2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 252
习题 253
第八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259
8-1 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 259
8-1-1 拉普拉斯变换和拉普拉斯反变换 259
8-1-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260
8-1-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261
8-2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266
8-3 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复频域阻抗和复频域导纳 266
8-3-1 电阻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266
8-3-2 电容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267
8-3-3 电感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268
8-3-4 耦合电感元件的复频域模型 269
8-3-5 受控源的复频域模型 269
8-4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 269
8-5 网络函数 276
习题 278
习题答案 280
索引 290
参考书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