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商战平,王万铁主编;张中乐,卢彦珍,张颖副主编;王万铁,卢彦珍,司艳红等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53704562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病理生理学学科是一个进展较快的学科,其教学重点与难点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本教材着眼于基层临床全科医生的教学与培养,在基础与发展的衔接上独具匠心,有所突破,能适应于专业的未来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任务与地位 1

一、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1

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5

第二节 病因学 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7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8

第三节 发病学 9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9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0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12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5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15

一、水、钠代谢的生理学基础 15

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18

三、水、钠代谢障碍 19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25

一、钾的正常代谢 25

二、低钾血症 25

三、高钾血症 28

第三节 镁代谢障碍 30

一、镁的正常代谢 30

二、低镁血症 31

三、高镁血症 32

第四节 铁、锌代谢障碍 33

一、铁的正常代谢 33

二、铁缺乏症 34

三、铁超负荷 35

四、锌的正常代谢 35

五、锌缺乏症 36

六、锌中毒 37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 38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39

一、酸碱的概念 39

二、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39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40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43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 43

二、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43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失调 45

一、代谢性酸中毒 45

二、呼吸性酸中毒 48

三、代谢性碱中毒 50

四、呼吸性碱中毒 53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54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失调 54

二、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 55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56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 56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 57

第五章 缺氧 58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58

一、血氧分压 59

二、血氧容量 59

三、血氧含量 59

四、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59

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59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60

一、乏氧性缺氧 60

二、血液性缺氧 61

三、循环性缺氧 62

四、组织性缺氧 63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64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64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65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67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68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69

第四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71

一、去除病因 71

二、吸氧 71

三、防止氧中毒 71

第六章 发热 72

第一节 概述 72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73

一、发热激活物 73

二、内生致热原 75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77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80

一、体温上升期 80

二、高温持续期 81

三、体温下降期 81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81

一、物质代谢变化 81

二、生理功能变化 82

三、防御功能改变 83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84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84

二、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84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6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86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87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91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93

一、细胞外信号释放异常 93

二、受体异常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94

第三节 多种信号转导异常相关疾病 96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97

二、肿瘤 97

三、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 99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101

第一节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101

一、细胞周期的概述 102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102

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104

四、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的防治 106

第二节 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107

一、细胞凋亡的概述 107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 109

三、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 113

四、调控细胞凋亡与疾病的防治 116

第九章 休克 118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19

一、休克的病因 119

二、休克的分类 120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 121

一、休克代偿期 122

二、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 123

三、休克难治期 125

第三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127

一、神经-体液机制 127

二、组织细胞机制 130

第四节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131

一、肾功能的变化 131

二、肺功能的变化 131

三、心功能的变化 132

四、脑功能的变化 132

五、肝功能的变化 133

六、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133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133

八、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133

第五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33

一、病因学防治 134

二、发病学防治 134

第十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36

第一节 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137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137

二、凝血因子的异常 138

第二节 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139

一、抗凝系统功能异常 140

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142

第三节 血管、血细胞的异常 144

一、血管的异常 144

二、血细胞的异常 145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7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147

二、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149

三、临床经过和分型 150

四、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151

五、常用实验室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54

六、防治原则 155

第十一章 应激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一、应激的分类 156

二、应激原 157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157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反应综合征 157

二、应激的细胞反应 160

三、急性期反应 162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63

一、功能变化 163

二、代谢变化 165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165

一、应激性溃疡 166

二、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166

三、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167

四、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167

五、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168

第五节 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68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70

第一节 概述 170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170

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 171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71

一、自由基的作用 171

二、钙超载 173

三、白细胞的作用 175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76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7

二、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78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79

一、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179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 179

三、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179

四、清除自由基 179

五、减轻钙超载 179

六、中性粒细胞抑制剂的应用 180

七、细胞保护剂的应用 180

八、其他 180

第十三章 代谢综合征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一、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历程 181

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82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82

一、病因 182

二、发病机制 183

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对机体的影响 189

一、2型糖尿病 189

二、动脉粥样硬化 190

三、高血压 190

四、轻度炎症及血栓形成前状态 190

五、其他疾病 191

第四节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原则 191

一、非药物治疗 191

二、药物治疗 191

第十四章 高血压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高血压的基本概念 194

二、高血压的分类 194

第二节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95

一、原发性高血压 195

二、继发性高血压 199

第三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201

一、对心脏的影响 201

二、对脑的影响 202

三、对肾的影响 202

四、对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202

第四节 高血压的防治原则 203

一、预防 203

二、治疗原则 203

第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 204

第一节 概述 204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05

一、血脂异常 206

二、糖尿病 206

三、高血压 207

四、遗传因素 207

五、其他因素 207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 208

一、经典分型法 208

二、美国心脏学会分型法 208

三、按斑块性质和危害分型法 208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209

一、脂质浸润学说 210

二、炎症学说 211

三、血流动力学学说 212

四、单克隆学说 213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影响 213

第六节 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14

一、预防 214

二、治疗 215

第十六章 心功能不全 216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与诱因 216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216

二、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217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218

一、按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分类 218

二、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 219

三、按心排血量的高低分类 219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219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219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 220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 222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23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223

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224

三、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226

四、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228

第五节 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28

一、心排血量减少 228

二、静脉淤血 229

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30

第十七章 肺功能不全 233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34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34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36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240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40

二、呼吸系统变化 241

三、循环系统变化 242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42

五、肾功能变化 243

六、胃肠变化 243

第三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43

一、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 243

二、提高氧分压 243

三、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243

四、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44

五、补充营养,对症处理 244

第十八章 肝功能不全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一、肝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245

二、肝细胞与肝功能不全 247

第二节 肝性脑病 250

一、分型与分期 250

二、发病机制 251

三、影响因素 256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57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258

一、病因 258

二、发病机制 258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59

第十九章 肾功能不全 260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261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261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262

三、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262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263

一、分类和原因 263

二、发病机制 264

三、功能代谢变化 267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69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269

一、原因 269

二、发展过程 269

三、发病机制 270

四、功能代谢变化 272

第四节 尿毒症 274

一、尿毒症毒素 274

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 275

三、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76

第二十章 脑功能不全 278

第一节 概述 278

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 278

二、脑疾病的表现特征 279

第二节 认知障碍 280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280

二、主要表现形式 281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282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86

第三节 意识障碍 288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288

二、主要表现形式 289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289

四、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291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92

第二十一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第二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95

一、病因 295

二、分期 295

三、发病机制 296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96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97

一、病因 297

二、分型 297

三、发病机制 297

四、主要器官系统功能代谢的变化和临床表现 299

五、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01

英中文名词对照 303

参考文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