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权总说 1
第一节 物权的名称、物权的概念与物权的性质 1
第二节 物权的起源与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 12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 15
第二章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22
第一节 中国物权立法的回顾 22
第二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24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的体系 26
第四节 中国《物权法》的法律渊源 27
第五节 中国《物权法》的几个理念 28
第三章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类型 31
第一节 物权法定主义 31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 37
第四章 物权行为 45
第一节 物权行为的源起与评价 45
第二节 物权行为的几个基础问题 47
第三节 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理论 50
第四节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 51
第五章 罗马法的traditio、stipulatio与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 62
第一节 概要 62
第二节 无因性是近现代私法上一项重要的法概念 63
第三节 罗马法的traditio(交付)与物权契约的无因性 65
第四节 罗马法的stipulatio(问答契约)与无因债务 67
第五节 结束语 70
第六章 土地空间权 72
第一节 概说 72
第二节 土地空间权的基本理论 74
第七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 80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构成的诸学说分析 80
第二节 对各种学说的考量与比较 86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第70条采三元论说 90
第四节 对《物权法》第70条若干概念的解释 93
第八章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规约 98
第一节 概要 98
第二节 管理规约的订立、变更或废止 99
第三节 管理规约应规范的事项 104
第四节 管理规约的效力 105
第五节 原始管理规约(业主临时公约)的公平性及其效力 106
第六节 结束语 110
第九章 业主大会 112
第一节 业主大会的性质 112
第二节 业主大会诸问题分析 114
第十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以德国法和日本法为借镜 122
第一节 概要 122
第二节 德国法中的让与(转让)请求即剥夺住宅所有权的规定 123
第三节 日本法中的区分所有权的拍卖的请求(即剥夺)制度 127
第四节 比较评议分析 132
第五节 德国法与日本法的区分所有权剥夺制度对于我国的借镜意义 133
第十一章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136
第一节 概要 136
第二节 重建的要件 138
第三节 业主间权益的调整 146
第四节 重建与第三人权益关系的调整 149
第五节 重建合意的成立与重建主体的厘定 150
第六节 小区内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152
第七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一部灭失的复旧(修复)与重建 153
第八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遭受灾害全部灭失时的再建与重建 154
第十二章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修复——基于日本法的分析 15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57
第二节 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小规模一部灭失的修复(复旧) 158
第三节 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大规模一部灭失的修复(复旧) 161
第四节 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修复(复旧)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检讨、建构及完善 166
第十三章 相邻关系 168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基本理论 168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 171
第十四章 先占、添附及货币所有权 180
第一节 先占 180
第二节 添附 182
第三节 货币所有权 189
第十五章 共有 191
第一节 概要 191
第二节 按份共有 194
第三节 共同共有 202
第四节 准共有 206
第十六章 地役权 207
第一节 概要 207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215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 216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219
第十七章 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 221
第一节 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的源起与形成 221
第二节 《瑞士民法典》对不动产担保权的统一 226
第三节 瑞士不动产担保权的特质 231
第四节 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对我国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234
第十八章 权利质权 238
第一节 权利质权的基本理论 238
第二节 票据质权 240
第三节 债券质权 243
第四节 存款单质权 244
第五节 仓单质权 245
第六节 提单质权 247
第七节 股权质权 247
第八节 基金份额质权 251
第九节 知识产权质权 251
第十节 应收账款质权 253
第十九章 占有 255
第一节 概要 255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占有状态的推定及占有状态的变更 259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 266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268
第五节 占有的保护 273
第六节 占有的消灭与准占有 278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