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反全球化新语境的形塑方向 1
第一章 基进世界观与保守世界观的多元辩证:反全球化媒因的在地新构想 7
一、全球化的功与过 7
二、反全球化的正当性 9
三、世界观中介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13
四、基进世界观对抗保守世界观 16
五、两种世界观的多元辩证作为在地反全球化的新媒因 18
第二章 原味或看家本领:华语叙述的新变途径 21
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21
二、反全球化中华语叙述的位置 23
三、华语叙述的剩余情节觅踪 26
四、可能的华语叙述的新变途径 28
五、拿出可以作为安全阀的看家本领 32
第三章 华语帝国VS.英语帝国:一个可能的制衡的任务 35
一、从中国热到华语热 35
二、华语热可能的伸展向度 37
三、面对英语帝国雄霸的出路问题 39
四、华语帝国能期待到什么程度 42
五、一个新的制衡力量 44
第四章 形式与内容:后生态哲学 49
一、生态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式 49
二、向「后」思维的生态哲学内容 50
三、后生态哲学的时代需求性 52
四、以能趋疲为基点的后生态哲学的开展方向 54
五、「再后」的后后生态哲学的期待 58
第五章 文化治疗:通识的观点及其致用场域 61
一、这个世界有多糟 61
二、文化治疗作为拯救的手段 63
三、一个通识观点的文化治疗方案 66
四、文化治疗的类型及其开展的方向 69
五、相关文化治疗的致用场域 73
第六章 媒因来媒因去:从社会形塑到文化繁衍的语言力量 77
一、媒因的媒因性 77
二、媒因的「语言催化」功效 78
三、意识形态/世界观的体现传播 81
四、考察社会变迁与文化趋向的凭藉 83
五、别为寄寓未来 87
第七章 电影文化学:有关文学性电影审美的新话语 91
一、一个电影学次学科的建立 91
二、电影与文化结合理解的模式 93
三、文学性电影审美的精致化体现 97
四、电影文化学的范例举隅 100
五、相关成果的演绎与运用 103
第八章 非线性思维的新焦点化:后中国哲学方法论及其展望 105
一、「中国哲学」相关命题的辨析 105
二、向后设中国哲学过渡的必要性 107
三、后中国哲学的非线性思维特征的贞定 110
四、非线性思维特征的「秘响旁通」 113
五、相关方法论的新作用场域的开辟 116
第九章 字义论述与论述字义:中国传统哲学的表出与看待方式 119
一、字义论述了什么 119
二、从字义论述到论述字义 120
三、中国哲学的一种表出特征 123
四、看待字义论述的方式 126
五、可能的新的论述字义的样态 129
第十章 在后资讯社会里读经:一个超超链结的尝试 131
一、从经典话语的竞争谈起 131
二、相关经典现代化/现世化的纠葛与厘清 133
三、传统经典在现代化/现世化中所遭遇的挑战 136
四、后资讯社会超链结的新启示 138
五、读经的超超链结化的未来 141
第十一章 仁学学:《论语》文本的描述与诠解 145
一、从仁学到仁学学 145
二、《论语》作为仁学底本的材料耙梳 146
三、仁学的形式结构与发生结构 149
四、一种跨系统的仁学结构学 154
五、后仁学的开展方向 157
第十二章 灵疗的社会意义及其后设转向:灵疗新观点 161
一、另类疗法的新纪元 161
二、灵疗重光的背景 163
三、从灵异学的角度看灵疗 166
四、灵疗的社会意义 169
五、止于灵疗的后设转向 171
第十三章 跨域升沉后的抉择:诗辨与新诗写作的方向 175
一、诗与非诗 175
二、从抒情到创新世界 181
三、新诗的光谱 188
四、新诗写作的方向 196
第十四章 指标与驱动:「思维与写作」课程的回顾与前瞻 199
一、「思维与写作」作为一门课程 199
二、相关「思维与写作」课程的诸多疑虑 200
三、「思维与写作」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指标作用 202
四、继起「思维与写作」课程的驱动程式 205
五、一个有关「思维与写作」课程内在的新指标 210
第十五章 出版透视与高空鸟瞰:洪文琼台湾儿童文学史的书写典范 217
一、观察者与参与者兼具的身分 217
二、儿童文学的出版透视概况 220
三、高空鸟瞰的一些成果 223
四、台湾儿童文学史的书写典范 226
五、继起者还有什么可以思考的空间 229
参考文献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