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麈前录 1
卷之一 1
1 诞节立名自唐明皇千秋节始 1
2 祖宗御像所在 1
3 祖宗诞圣之地建寺赐名 2
4 开基节名因孟若蒙乞置 2
5 太祖诏修三代帝王祠庙配享所在 3
6 本朝功臣配享 4
7 高宗用人纳言皆有明见 4
8 仁宗不以玉带为宝以人安为宝 4
9 李和文其家书画皆冠世之宝 5
10 以玉带为朝仪始于熙宁 5
11 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5
12 郡国立学自元魏献文始 5
13 东台西台立号所始 5
14 崇政殿讲书肇于开宝 6
15 本朝列圣潜藩升府 6
16 英宗与令铄同年月日时生 6
17 皇朝列圣搜访书籍 6
18 士大夫家藏书多失于雠校 7
19 绍兴帝后陵寝以欑宫为名 7
20 徽宗永固陵为永祐 7
卷之二 8
21 祖宗重先代陵寝诏禁樵采 8
22 欧阳文忠公以太子少师带观文殿学士致仕 9
23 国朝侍从以上自有寄禄官 9
24 旧制侍从致仕加赠四官 9
25 翰林佩鱼自蒲传正始 9
26 熙宁间始置在外宫观 10
27 本朝官制分左右字沿革 10
28 本朝宰相再为枢密使 10
29 枢密使子弟皆补班行 10
30 馆职编修不可令武臣提举 10
31 密院承旨文武互用自王荆公始 10
32 汤特进封庆国公上章不受 10
33 州县官带学事系衔 10
34 五朝俱立三相 11
35 本朝宰相兼公师 11
36 本朝三入相者六人 11
37 本朝自外拜相者四人 11
38 弟草兄麻国朝以来有两家 11
39 国朝宰相享富贵耆寿者十人 11
40 本朝名公多厄于六十六 11
41 本朝宰相年少无逾范觉民张魏公 11
42 宰相见子入政府惟曾宣靖一人 12
43 本朝吕氏一家执七朝政 12
44 本朝父子兄弟为宰执者二十余人 12
45 韩奉常之妻可俪于唐之苗夫人 12
46 钱氏富贵三百年相续前代未见 12
47 古砚犀带皆王氏旧物 13
48 本朝居政府在具庆下者十七人 13
49 本朝状元登庸者六人 13
50 本朝父子兄弟俱居翰苑 13
51 雍孝闻三世俱以罪废 13
52 本朝族望之盛 14
53 建州浦城有四甲族 14
54 浦城章氏登科题名 15
卷之三 16
55 蜀中大族犯高宗御名各易其姓 16
56 三世探花郎 16
57 钱氏一家盛事常占天台 16
58 本朝苏蔡吕入相故事 16
59 子孙当为祖父讳名 16
60 本朝以遗逸起者二人 16
61 国初取士极少无逾宣和之盛 17
62 配享宣圣兖邹并列 17
63 刘器之殿试取马巨济巨济不称门生 17
64 薛叔器家有古关外侯印 17
65 台吏杨涤丹阳李格藏多唐纶轴告命 17
66 欧宋唐书不著文中子而李习之刘禹锡等载之甚详 18
67 欧苏二公作文多避祖讳 18
68 赐生辰器币至遣使命 18
69 庆历赦书许文武官立家庙 18
70 衣绯绿赐金紫 19
71 本朝父子兄弟俱为状元有四家 19
72 监司遇前宰执帅守处即入客位通谒 19
73 张载贤者不当使鞠狱 19
74 立法贵得中制 19
75 太宗还西夏所献鹘 20
76 朱绂自陈与奸人同姓名蔡元长大喜 20
77 徐德占读诏声音之讹 20
78 董彦远连征蔡居安瓜事果补外 20
79 曾文肃梦衣绿谢恩 20
80 虏主犀带磁盆 20
81 建隆遗事词多诬谤 21
82 张贤良应制科遇所著论中选 21
83 久在馆中始呼学士 21
84 高宗得尉拒敌故得南渡 21
85 饮酒谈禅贵安自然 22
86 国初吏部给出身兼说岁数形貌以防伪冒 22
87 靖康追褒或有侥幸 22
88 张文潜元带阁职 22
89 李成因子觉为国博赠光禄寺 22
卷之四 24
90 王素同姓名者二李定同姓名者三 24
91 心丧始于郭稹 24
92 三泉县令许发贺表奏补 24
93 张逸知蜀断政如神 25
94 南朝沙合出宰相 25
95 昔人重契义书札严分守 25
96 王延德历叙使高昌行程所见 25
97 王仲言弱龄见知于朱希真徐毅立二公 27
98 郭熙画山水有名 28
99 吕微仲安厚卿二公贤否 28
100 姚令威得会稽石碑论海潮依附阴阳时刻 28
自跋 30
挥麈后录 32
卷之一 32
1 自汉哀帝以来历代加上皇帝尊号 32
2 太祖兴王之兆 35
3 滁州创端命殿崇奉太祖御容 35
4 祖宗规抚宏远 36
5 太祖藏弓弩于扬州郡治宣和间得用 36
6 祖宗置公库以待过客欲使人无旅寓之叹 36
7 太宗收用旧臣处之编修以役其心 36
8 钱氏逢辰录言朝廷典故甚详 36
9 章献太后命儒臣编书镂板禁中 37
10 天圣中诏修三朝国史 37
11 昭陵降诞之因 37
12 神宗圣学非人所及 37
13 神宗置封樁库以为开拓境土之资 37
14 神宗诏史院赐筵史官就席赋诗 37
15 录绍圣谤语与史院 38
16 曾布等议复瑶华本末 38
17 曾布奏事上深惮服 42
18 徽宗好学潜心词艺 42
19 徽宗初郊事迹 42
20 程若英上言皆验 43
21 邓洵武乞正选人官称 43
22 政和中废毒药库并罢贡额 44
23 靖康中邓善询随车驾次雍丘召县令计事 44
24 编类元祐党人立碑刊石 44
25 宰相枢密分合因革 45
26 史官记事所因者有四 47
27 自秦相擅政纪录不足传信 47
28 太祖誓不杀大臣言官 48
29 治平宰执进草熟状 48
卷之二 49
30 徽宗幸高宗幄次见金龙蜿蜒榻上 49
31 高宗阅奏求其生路 49
32 高宗兴王符瑞 49
33 徽宗御制艮岳记命李质曹组为古赋并百咏诗及诏王安中赋诗 49
34 近日官制紊乱 62
35 欧阳文忠与刘邍父书问答入阁仪词 63
36 吴缜著唐史纠缪五代史纂误之因 64
37 皇王宝运录载黄巢王气一事欧阳文忠未曾见 64
38 京官朝参差回纲舡乘归 64
39 人不堪命皆去为盗 64
40 宰相奏补于第止授九品京官自吕文穆始 65
41 通判运判所举人数沿革 65
42 磨勘进秩自孙何耿望建言始 65
43 富文忠封还词头卢襄赞执奏不行 65
44 张唐英述仁宗政要与嘉祐名臣传 66
45 韩魏公章子厚为山陵使 66
46 韩魏公出判相州不敢预闻国命吕吉父出守延安乞与枢密同奏事 66
47 丞相吴冲卿忌郭逵成功其孙吴侔以左道伏诛 66
48 新法之行施于天下独永康无和买 67
49 邢和叔用章子厚语以答虏使 67
50 吕氏为侍郎者三人俱有子孙为相 67
51 邵尧夫讥富郑公肉食者鄙 67
52 总管之总字但从手不从丝 67
53 李涛李择常本出一族 67
54 陈崇仪庙食事因 68
55 唐宰相以宗室进者十三人如何史赞乃云七人 68
卷之三 69
56 熙宁以来宰相封国公 69
57 蔡元道作官制旧典事有抵牾 69
58 方轸论列蔡京章疏 69
59 强渊明上景钟颂 72
60 王寀为林灵素中伤与刘炳俱见诛 72
61 刘康孙启崔贵妃夺王景彝故弟果报 74
62 蔡元长不启印匣用印印复在匣 74
63 张柔直劝蔡元长收拾人材以救丧乱 74
64 解习除知河中府以箝口丧躯 75
65 兰亭石刻既存而复失 75
66 张达明报唐钦叟令衔命诛童贯 75
67 冯楫雷观同为学官相排 75
68 贺子忱李邈诈疾退避 76
69 粘罕欲根刷玉牒名字赖秦中丞得免 76
70 郑居中与蔡京交恶 76
71 追赠范忠宣误作文正 76
72 温禹弼与曾文肃相失 77
73 苏东坡作陈公弼传 77
卷之四 78
74 徽宗燕赏元宵命王安中冯熙载进诗 78
75 陈尧臣进退终始事迹 80
76 靖康中黄时偁徐揆段光远三人上虏酋书 81
77 张邦昌僭伪事迹 84
78 夏人沮粘罕之气 85
卷之五 86
79 论熙宁以来谥法 86
80 材人所畏者尉曹 89
81 江氏令樊若水献下江南之策宋咸郑毅夫记其事甚详 89
82 蜀孟昶上周世宗书 90
83 国朝父子兄弟叔侄联名显著 91
84 黄巢明马儿李顺皆能逃命于一时 91
85 蔡伯俙以神童授官食禄七十五年 93
86 张耆燕禁从诸公 93
87 韩忠宪四子奏名礼部 94
卷之六 95
88 韩持国入仕首末 95
89 王平为司理不阿旨以杀无辜 95
90 李邯郸命诸子名 95
91 司马温公人望所归 95
92 温公不自矜伐 96
93 王荆公死兆 96
94 晏元献元厚之怒人犯父讳 96
95 时君卿称王荆公于上前 96
96 蔡持正之父黄裳戒其子必报陈氏 96
97 王和父德政如神 96
98 汪辅之就试自知登第 97
99 滕元发因舍弟申与杨元素失眷 97
100 苏东坡改王兵部滕元发行状为墓铭 98
101 曾氏一门六人同榜及第 98
102 冯京作主文取张芸叟置优等 99
103 曾文肃荐王兵部居言路不就 99
104 曾文肃为相首末 99
105 中使宣押蔡卞为右丞 100
106 夏人寇庆州老卒保其无他 100
107 赵正夫与黄鲁直戏剧衔怨切骨 100
108 林仲平二子立名 100
109 苏东坡不肯写司马文正墓志 100
110 欧阳观行状异同 100
111 余行之结连外界罪状 101
112 李端叔行状文章 101
113 东坡杭州湖上会客 103
114 昭灵侯行状首末 103
115 曾文肃王大卿结为契家 104
卷之七 105
116 国朝以来自执政径登元台 105
117 本朝先正御书碑额与御书阁名 105
118 滕章敏访荆公临别赠言 106
119 东坡知举时刘无言论效醉白堂记 106
120 晁以道跋鱼枕冠颂 106
121 曾文肃夫人招李子约母妻 106
122 徐师川改陈虚中判语 107
123 蔡元度与门下士观画壁 107
124 扬康功使高丽 107
125 方达源乞重修汴河短垣奏疏 107
126 东坡舟次泗上 108
127 建中士人与曾蔡启语两易 108
128 曾文肃幐沙粥 108
129 石豫言邹志完再窜及降复元祐人 108
130 毛泽民和蔡元度鸳鸯诗 108
131 钱昂轻童贯 109
132 黄鲁直浯溪碑曾公衮不欲书姓名 109
133 郭概善于择婿 109
134 王庆曾不随曾国老济江乃免于难 109
135 唐质肃公孙女识受釐殿名 109
136 王岐公在翰苑命门生供经史对 110
137 王兵部为尉验亲识弓手杀人 110
138 米元章倚蔡元长凌大漕张励 110
139 吕元直奏除李良辅名 110
140 钟正甫治邹志完狱刘景鞠谢景思 110
141 王氏书为陈元则所得 111
142 叶少蕴书火于弁山李泰发藏书火于秦 112
143 东坡在张厚之家再见徐君猷家姬为之感动 112
144 童贯以承宣使乘狨坐由是为例 112
145 赵谂伪号隆兴 112
146 高俅本东坡小史 113
卷之八 114
147 陈举摘鲁直塔记贬宜州举复以进青蛇青钱罚俸 114
148 王彦辅村里侍从 114
149 范寥告张怀素变 115
150 毕仲游杖张怀素 115
151 蔡文饶馆李易 115
152 李汉老为李涛五世孙 115
153 李譓进万岁蟾蜍 115
154 贾明仲治童贯第得谢逾数万缗 116
155 曾空青极力照瞩陈莹中 116
156 王宣赞召刘斯立而距李延年至兴狱累宾主 116
157 王伦随李相至禁中自陈于殿下 117
158 舍人草东坡复官制院吏教为结尾 118
159 陈述并治郑良俱死而旅攒并室 118
160 江子我不信卜者之言 119
161 朱新仲代王彦昭致语用鲁公帖及柳词 119
162 苏叔党不从贼胁通夕痛饮而卒 119
163 苏叔党属李植于向伯恭 119
164 蔡元长贬潭自叹失人心且作词以卒 119
165 高宗擢用徐师川 120
166 叶宗谔得妇人济江 120
167 李元量魁天下 121
卷之九 122
168 王廷秀阅世录载明受之变甚备 122
169 颖彦又记高宗幸海事 125
170 高宗命王兵部撰楚州守将赵立死事传 127
卷之十 131
171 吴傅朋上殿高宗自谓九里松牌不如吴说 131
172 王殏掩匿御府器玩服御 131
173 高宗从王子裳言释苗刘卤掠妇女 131
174 钱穆收复平江记 131
175 秦会之修和盟胡铨上书除名张仲宗送行词削籍 134
卷之十一 137
176 孙仲益作墓碑 137
177 徐康国傲忽触韩璜刘刚 137
178 傅崧卿触二执政名 137
179 范择善迁葬 138
180 秦会之答李元老启 138
181 御史希秦会之言罢镌汰滥赏 138
182 王承可以名同偏旁缘秦会之诬罔以至侍从 138
183 周葵言梁仲谟语泄去位 139
184 秦会之使冯济川探高宗意 139
185 方庭实强勉入广 139
186 马子约梁扬祖因议断强盗罪不咸 139
187 朱希真雪溪集序 140
188 名家子知邵州希合秦会之按辛永宗籍其家 140
189 解潜为韩世忠草奏配岭外 140
190 荣茂世不受岳飞父子不轨之诉 140
191 曾宏父小颦诵赤壁二赋 141
192 高宗问陈桷 141
193 秦会之以姚宏不签名卒以祈雨死大理狱中 141
194 熊彦诗贺启 142
195 钱遹迎拜臈寇痛毁时政为寇所杀 142
196 李孝广以费乂试卷谤讪窜广南死其子病乂为祟 142
197 方允迪以先得御注老子为毛达可所赏 142
198 谭稹梁师成言早来玉音可畏 143
199 孟富文为执政 143
200 王庆曾畏秦会之不为显仁偿虏使金会之卒喜 143
201 曾吉父答启 144
202 孙立为盗得寿州钤辖印 144
203 王公明为王原所疑 145
204 秦师垣谓魏道弼莫胡思乱量 145
205 陆农师 145
挥麈第三录 147
卷之一 147
1 孝宗登真如寺钟楼 147
2 高宗东狩四明日录 147
3 刘希范责邹志完书 151
4 娄陟明上高宗书 153
5 吴处厚与蔡持正不和 154
6 曾南丰辟陈无己邢和叔为实录检讨官 156
卷之二 157
7 龙眠三李 157
8 宋惠直乐语 157
9 九江碑工李仲宁不肯刊党籍姓名 157
10 苏叔党善画窠石 157
11 徽宗宣曾空青至行宫 158
12 钱逊叔治宿州 158
13 张夫人哭魏夫人诗 158
14 刘季高谒詹安世 158
15 秦会之陈议状 159
16 王幼安草檄 161
17 王禀徐微李邈忠义事迹 162
18 吕张以勤王檄诸郡 163
19 曾空青跋真草千字文略 164
20 李夫人尽获群贼 164
21 向伯恭徐端益忠义 164
22 赵叔近守秀州 165
卷之三 166
23 刘廷黄大本朱弁行状 166
24 高宗召见张九成 167
25 吕元直赵元镇相排 167
26 许志仁善戏谑 167
27 靠背交椅自梁仲谟始 167
28 曾空青辩谤录 167
29 岳侯与王枢密葬地一同 169
30 黄达如监察御史 169
31 洪景伯试克敌弓铭 169
32 郑亨仲节制尊严 169
33 曹庭坚遭遇秦相 170
34 建炎荆州遗事 170
35 汤致远帅浙东 171
36 陈师禹责降 171
37 孟仁仲上表 171
38 万俟元忠荐汪明远 172
39 郑恭老上殿陈札子 172
40 陈忠肃得罪秦师垣 172
41 李泰发寓书秦相 172
42 汪明远宣谕荆襄 173
43 王权和州与虏接战 173
44 胡昉夸诞 174
45 汤进之封庆国公 174
46 尤延之博物洽闻 174
挥麈后录余话 176
卷之一 176
1 帝王自有真 176
2 王荆公荐常秩 176
3 任世初上书乞取燕云 176
4 高宗却献烧金及药术 176
5 叶梦得奏对圣语 177
6 建炎符兆 178
7 高宗幸台州祥符寺 178
8 赵元镇责黄彦节 178
9 沈之才引经被逐 179
10 孝宗储祥 179
11 绍兴中选择宗子 179
12 张思廉言事多验 179
13 祐陵与蔡元长赓歌 179
14 蔡元长作太清楼特燕记 181
15 蔡元长保和殿曲燕记延福宫曲燕记 183
16 祐陵召东宫 186
17 祖宗兵制名枢廷备检 186
18 王文恭草制办下多时 190
19 近世衣冠之盛 190
20 蔡敏肃帅平凉作喜迁莺词 190
21 东坡入翰林被旨 191
22 富文忠上章自劾 191
23 司天监亢瑛上奏 192
24 曾文肃有寿词 192
25 陈禾节义敢言 192
26 林子忠野史 193
27 黄庆基摘东坡语以为诋诬 193
28 士林佳话 193
29 景焕述野人闲话 193
30 事有相类而祸福不侔 194
31 王文穆荐同年尉 194
32 东坡送章守湖州诗 194
33 钱穆父行章子厚告词 194
34 周美成再进汴都赋表 195
35 词人蹈袭 196
36 沈睿达书裙带词 196
卷之二 197
37 丁晋公端研 197
38 王荆公集句诗 197
39 周美成梦中得瑞鹤仙词 197
40 周美成风流子词 197
41 蔡元度燕曾文肃 198
42 耿南仲席上不作诗 198
43 张如莹与聂贲远王将明同官 198
44 徐典乐制转调二郎神 198
45 东坡记发冢小话 199
46 艮岳奇石 199
47 朱勔葬父 199
48 风和尚知人休咎 200
49 蔡攸曲燕禁中 200
50 李邈换武 200
51 詹坚老与李端初交代 200
52 黄谦狡狯 200
53 王履道咏梁师成赐第 201
54 刘跛子知人祸福 201
55 蔡元长令费孝先画卦影 201
56 蔡元长建第钱塘 201
57 胡宗哲陈举冰清玉润 202
58 苏元老谢表 202
59 李泰发谢表 202
60 潭州天宁寺有平楚楼 202
61 韦绚嘉话虚诞 202
62 向子固维扬梦果应 202
63 康倬诡易姓名 203
64 王佾戏向宗厚 203
65 宋毅叔医田登母 203
66 王子亨医吐舌 204
67 李氏医肠痈 204
68 王定观服丹砂 204
69 丁广服丹药 205
70 秦会之还朝入相 205
71 印行书籍自?丘俭始 205
72 靖康议状乃马伸之文 205
73 秦会之诋范觉民 206
74 秦会之以秦熺为乞字 206
75 王歧公复官 206
76 杀帅蜀之职自王历始 207
77 宗室入蜀自赵德夫始 207
78 廉宣仲再居霅川 207
79 秦会之擢张师言 208
80 向伯恭奏补陈序 208
81 王俊首岳侯状 208
82 南都老盗自陈 211
83 吕元直除马子约英州 211
84 吴开莫俦窜逐 211
85 国朝六曹尚书寄禄 211
86 王兵部跋李伯时古器图语 212
87 刘士祥奸利 212
88 张彦实居西掖 212
89 王仲言作慈宁殿赋 212
90 相蔡元长题超览堂字 216
91 林开相蔡元度子 216
92 九江舟中盗铸钱 216
93 赏心亭长短句 216
94 张韩奏凯 217
95 秦会之题跋郑德象 217
96 甄保义贾机宜 217
97 唐崔相国德政碑 217
98 颜鲁公墨帖 217
99 团石谶语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