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编 3
第一章 再议“性命古训”公案——周初天命观的形态与局限 3
第一节 阮、傅、徐对《书》《诗》“性”字、“命”字的解诂及其失误 6
第二节 人性论在“天命靡常”思想中的位置 21
本章小结 25
第二章 “口之于味”章歧解会通——孟子重新定义人性的意图 26
第一节 三命论背景中的赵岐注解 26
第二节 朱熹对理气二分阐释模式的引入 30
第三节 黄宗羲、戴震、焦循等人的不同解释 37
第四节 歧解会通:“不谓性也”“不谓命也”对人性的重新定义 41
本章小结 50
第三章 “性恶”说重估 ——荀子的贡献与自蔽 51
第一节 诸家解诂《正名》篇性论的失误 51
第二节 性非善 56
第三节 “伪善”说的贡献与自蔽 57
第四节 从其他形态性命思想的演变再看荀子人性论的贡献 60
本章小结 67
中 编 71
第四章 儒家人性论的不同维度 71
第一节 价值取向 72
第二节 自足无待 75
第三节 生来固有 81
本章小结 83
第五章 儒家性命思想的演变机制与内在困境 84
第一节 命自天降 84
第二节 性之谓天命 89
第三节 天命之谓性 97
第四节 天人相分 98
本章小结 108
下 编 115
第六章 从人性论的差异看文道关系说的分野 115
第一节 贯道与载道之说的失误 115
第二节 一元与二元之说的失误 125
第三节 人性论的差异与文道关系说的分野 127
本章小结 140
第七章 性命思想视野中的道、心序列文论命题 142
第一节 “道”与“理”“心”:儒学的贯通与分流 143
第二节 古文家:道论与文论的错位 148
第三节 道学家:依违于“道”“心”“言”“文” 之间 153
本章小结 163
第八章 从儒家性命思想的困境看文之于道的意义 165
第一节 从无奈叹息到追寻超越 167
第二节 来自才德悖离论的挑战 171
第三节 韩愈的应对与“穷而后工”命题的生成 176
第四节 “穷而后工”说的展开 180
本章小结 188
第九章 文学对性命困境的表现——以“士不遇”主题的生成为例 190
第一节 屈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开创 192
第二节 汉人“答客难”类赋作对不遇的思考与抒写 194
本章小结 202
参考文献 204
致 谢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