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翘楚的憧憬——孔子的“大同世界”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14
第一节 孔子生平事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4
第二节 孔子“仁”的人生哲学思想 19
第三节 孔子的政治理想 30
第四节 柏拉图的经历及其理念 38
第二章 乌托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乌有之乡与福地乐土 6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胞胎”里孕育长成 60
第二节 资产阶级首先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 70
第三节 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家及其理论的问世 78
第四节 乌托邦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特征 81
第三章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承上启下的贡献及其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92
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形成的社会条件 92
第二节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理念 103
第三节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与法国大革命 110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原则的问题 114
第四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三位“天才”思想家及其后继者的创见 120
第一节 圣西门和他的学说 121
第二节 傅立叶和他的法郎吉式的和谐社会 124
第三节 欧文和他的劳动公社 127
第四节 工人运动(共产主义)的代表及其理论 128
第五节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及其论点 133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学说的形成与恩格斯的贡献 13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物质的经济事实 13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42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事迹片断 15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166
第六章 民主社会主义——伯恩施坦与第二国际的考茨基 182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183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及其主张 187
第三节 伯恩施坦和他的议会社会主义 191
第四节 考茨基的功过是非辨析 199
第五节 与民主社会主义相关的社会主义流派 208
第七章 苏联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成功与列宁的经济政策 218
第一节 “十月革命”爆发前的俄国的内外形势 218
第二节 列宁的思想理论和他在“十月革命”前的活动 226
第三节 列宁在“十月革命”中作用 237
第四节 列宁经济建设思想和他的新经济政策 243
第八章 苏联社会主义——斯大林体制特征及其优势与弊端 264
第一节 斯大林权力扩张的曲折过程 265
第二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成因 279
第三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功效 289
第四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292
第五节 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总体评析 296
第九章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偏颇与国家的没落 300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旧做法 300
第二节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的冲击 303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的保守与倒退 305
第四节 戈尔巴乔夫放弃党的领导权的恶果 309
第五节 苏联解体的内外因素 31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与对立 32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 32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与对立 337
第三节 中共战略重心转移和国民党对中共的剿灭政策 345
第四节 国民党剿灭中共政策的破产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60
第五节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抗日优势及其间的波折 366
第六节 国共两党的和谈与对决后的不同动向 384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 393
第一节 是稳定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立即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3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12
第三节 体制改革的努力和纠“左”转向后的调整 426
第四节 “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的“文化大革命” 432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 433
第一节 思想解放运动和“拨乱反正” 434
第二节 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与尝试 438
第三节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贡献 452
结论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