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质量管理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泽洪,周德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6671613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质量、质量管理、质量分类和宏观质量管理的概念、原理着眼,具体介绍了宏观质量管理的历程、质量发展、质量准入管理、质量监督管理、质量风险管理与救济、宏观质量监管体制、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质量文化建设、企业质量管理等内容。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质量 1

一、质量的概念 1

二、质量特性及分类 3

三、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 4

四、质量概念的演进 6

第二节 质量管理 8

一、质量管理概念 8

二、质量管理大师的质量理念 11

第三节 质量管理分类 13

一、微观质量管理 13

二、宏观质量管理 14

三、微观质量管理和宏观质量管理的区别 15

第四节 宏观质量管理 15

一、宏观质量管理的概念 16

二、宏观质量管理的分类 16

第二章 宏观质量管理一般原理 25

第一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25

一、市场失灵与宏观质量管理 26

二、我国政府职能中质量管理定位 29

三、我国转型期政府质量管理主导作用 30

第二节 政府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现实必要性 32

一、加强质量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 32

二、加强质量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3

三、加强质量管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力支撑 34

四、加强质量管理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5

五、加强质量管理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迫切需要 36

第三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内容 36

一、宏观质量管理的内容框架 36

二、质量发展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管的关系 37

三、质量安全 38

四、质量发展 39

五、质量基础支撑 40

第四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手段 40

一、宏观调控 40

二、市场准入 40

三、质量监管 41

四、行业自律 41

五、舆论监督 41

六、公共服务 42

第五节 宏观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42

一、区别行权的原则 42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43

三、质量安全优先原则 43

四、监管独立性原则 44

五、成本效益原则 44

六、法定授权原则 45

七、信息公开原则 45

第六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风险与救济 46

一、宏观质量管理风险的根源 46

二、宏观质量管理救济原则 48

第三章 宏观质量管理历程 49

第一节 我国宏观质量管理历史沿革 49

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质量管理 49

二、新中国宏观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54

三、我国宏观质量管理的机构沿革 58

四、我国地方宏观质量管理工作 59

第二节 国外宏观质量管理 61

一、美国质量管理 61

二、日本质量管理 68

三、欧盟质量管理 73

四、发达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结 78

第四章 质量发展 83

第一节 概述 83

一、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的必要补充 83

二、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职能的重要内容 83

三、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必要措施 84

四、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实践 84

五、政府介入质量发展管理是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责任 85

第二节 质量发展规划 86

一、编制质量发展规划的意义 86

二、编制质量发展规划的依据 87

三、编制质量发展规划的程序 87

第三节 质量发展政策引导 88

一、农产品质量发展政策 88

二、工业产品质量发展政策 89

三、服务质量发展政策 91

四、质量人才素质培育政策 92

五、出口品牌扶持政策 92

六、政府优先采购名优产品政策 94

第四节 质量发展激励 95

一、概述 95

二、政府质量奖 96

三、品牌建设 100

第五节 质量绩效考核评价 116

一、概述 116

二、质量指标 117

三、绩效考核 121

四、质量兴(强)市评价 127

第五章 质量准入 129

第一节 质量许可 129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 129

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许可 131

三、特种设备资格认可 133

四、计量行政许可 133

五、其他特殊产品准入管理 134

六、我国质量许可制度的问题、建议 134

第二节 质量认证 137

一、概述 137

二、我国质量认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139

第三节 质量标准 141

一、概述 141

二、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143

第六章 质量监督管理 149

第一节 质量监督管理概述 149

一、国家行政监督 149

二、行业监督 149

三、社会(群众)监督 150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150

第三节 我国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措施 151

一、监督抽查 151

二、日常监管 152

三、执法惩戒 153

第四节 重点产品的专项监管 154

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154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155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 155

四、药品监管 156

第七章 质量风险管理与救济 158

第一节 质量风险管理 158

一、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158

二、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159

三、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160

第二节 质量缺陷产品召回 161

一、概述 161

二、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的必要性 162

三、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措施 163

第三节 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 166

一、产品侵权损害赔偿 166

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 168

三、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救助 168

第八章 宏观质量监管体制 170

第一节 国外质量监管体制 170

一、美国质量监管体制 170

二、日本质量监管体制 173

三、欧盟质量监管体制 175

四、发达国家质量监管体制的启示 176

第二节 我国政府质量监管体制现状 178

第三节 我国政府质量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80

一、质量法律制度不健全 181

二、监管模式不科学 182

三、监管职能履行不到位 183

四、监管系统外部开放性不够 184

第四节 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质量监管体制的思考 184

一、建立健全质量法律体系 184

二、组建高效的政府质量监管机构 185

三、完善科学的政府质量监管系统 186

第九章 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 188

第一节 概述 188

一、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分类 188

二、质量检测平台的主要功能 191

三、常规质量检测平台实验室及配套设施推荐设置 191

第二节 我国质量技术检测平台现状 194

第三节 我国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95

一、管理政策和规范不完善,多头管理,重复建设 195

二、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评价、评审体系混乱 196

三、地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政府投入不足,检测能力不强 197

四、政府检测任务与市场委托检测任务不分,政府检测权威性存疑 197

第四节 加强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的措施 199

一、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 199

二、加强对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200

三、提升公共技术检测服务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0

四、加快技术检测机构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培育市场中介检测市场 201

五、妥善应对来自境外的技术检测机构的竞争和挑战 202

第十章 质量文化建设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 203

二、质量文化的主要内容 205

三、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06

四、建设质量文化的主要措施 208

第二节 国外几个主要发达国家质量文化发展的特征 208

一、美国质量文化 208

二、日本质量文化 213

三、德国质量文化 215

第三节 我国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218

一、质量法治文化建设 219

二、质量教育文化建设 222

三、质量诚信文化建设 224

四、质量道德文化建设 229

第十一章 企业质量管理 233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作用 233

一、发挥企业质量管理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233

二、发挥企业质量管理主体作用的途径 234

第二节 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235

一、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235

二、质量统计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235

三、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 236

第三节 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及方法 237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 237

二、六西格玛管理 239

三、精益管理 240

四、“零缺陷”质量管理 241

五、标杆对比 242

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243

第四节 企业质量管理与宏观质量管理的关系 244

一、不同国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44

二、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与宏观质量管理的关系 245

第五节 政府在推动质量兴企中作用探析 247

一、督促企业构建质量管理制度,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 247

二、帮助强化企业质量基础工作,练好质量兴企“基本功” 247

三、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方法,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248

四、指导企业抓好品牌培育,实施名牌战略 248

五、积极实施绩效评价,建立质量兴企的政府促动机制 248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