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篇 吉林工业的发展历程 13
第一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吉林工业 16
第一节 实施计划经济前的吉林工业回顾 16
一、清朝中晚期吉林近代工业的出现 16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17
三、东北沦陷时期吉林的殖民地工业 19
四、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工业的停滞与解放区工业的恢复 20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1948~1952年) 21
一、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22
二、公有制企业迅速形成优势 23
三、新的工业门类逐步增加 24
四、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工厂 24
五、轻重工业比例发生新的变化 25
第三节 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 26
一、“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 27
二、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8
三、薄弱地区工业发展较快 29
四、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 29
五、工业内部及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 30
六、企业规模结构发生新变化 31
七、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32
八、职工队伍迅速扩大 32
九、工业基本建设成绩巨大 33
第四节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34
一、“二五”计划的制定及工业奋斗目标 35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活动 36
三、“大跃进”给吉林工业带来的严重后果 37
四、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38
五、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38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42
一、“三五”及“四五”计划的编制及工业奋斗目标 43
二、吉林工业运行情况 44
三、吉林工业布局 46
四、吉林工业企业规模结构 46
五、吉林轻重工业比例关系 47
六、吉林工业基本建设及几个大会战 47
七、吉林“小三线”军工企业建设 49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吉林工业 54
第一节 “五五”期间(1976~1980年) 54
一、“五五”计划的编制及两次修订 55
二、1979~1980年吉林工业的再次调整 56
三、“五五”期间吉林工业基本建设情况 58
第二节 “六五”期间(1981~1985年) 59
一、“六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 59
二、“六五”计划完成情况 62
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 64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65
五、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 65
六、工业布局发生新的变化 65
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果 66
八、工业企业职工队伍 66
第三节 “七五”期间(1986~1990年) 67
一、“七五”计划的制定及发展目标 67
二、“七五”计划的完成情况 69
三、工业产值与产量增长 72
四、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提高但有起伏 72
五、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72
六、工业部门结构继续得到调整 73
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效果明显 73
八、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75
九、工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75
十、职工队伍继续扩大 76
第四节 “八五”期间(1991~1995年) 76
一、“八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 77
二、吉林工业跃上了新台阶 77
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79
四、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80
五、技术改造成果明显 82
第五节 “九五”期间(1996~2000年) 84
一、“九五”计划的制定及奋斗目标 84
二、工业经济总量、经济运行质量有了转折性变化 87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 89
四、工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快 90
五、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 91
六、开发区建设成效显著 92
七、区域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 94
八、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95
第二篇 吉林工业的现状 97
第一章 2001~2002年工业基本情况 100
第一节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100
一、工业总量、效益、结构、水平与景气度 100
二、工业布局 113
第二节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0
一、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
二、吉林工业在东北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122
三、吉林省工业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的位次 125
第二章 吉林工业发展的环境和优势 139
第一节 生态环境及资源 139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 139
二、生态资源 141
第二节 科技教育 149
一、教育资源 149
二、科技资源 150
第三节 产业基础 153
一、汽车工业竞争力逐年增强,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154
二、化学工业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是全国主要化学工业原料基地 156
三、食品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具备了第3大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 157
四、医药工业发展独具特色,成为全国重点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159
五、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60
六、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显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162
第四节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164
一、交通运输 164
二、邮政通信 166
三、城市基础设施 167
四、能源工业 167
第五节 区位优势 168
一、长春、吉林等9个市州的区位优势 168
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 170
第三章 吉林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72
第一节 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172
一、市场体系不完善 172
二、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173
三、民营经济比重低 174
第二节 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175
一、国有经济比重高 175
二、国企营运包袱重 176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 176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176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177
三、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 177
第四节 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78
一、企业技术装备老化 178
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179
第五节 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 180
一、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 180
二、社会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180
第六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困难,发展接续产业难度较大 181
一、煤炭、森工两大产业发展困难 181
二、企业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遇瓶颈 182
第三篇 振兴吉林工业的总体思路和任务 183
第一章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 185
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 185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 185
二、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益 189
三、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机遇 190
第二节 国内经济环境 192
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192
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193
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5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全面展开 195
第二章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 197
第一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 197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 198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作用 198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由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199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 199
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保证 199
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 200
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完善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200
第二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0
一、指导思想 200
二、指导原则 202
第三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 204
一、总目标 204
二、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205
第四节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总体布局 209
一、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209
二、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21
三、突出发展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接续产业 228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29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231
第三章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任务 234
第一节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234
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差距 234
二、国有经济体制创新的目标 235
三、加快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措施 236
第二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38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差距 239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目标 239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点 239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240
五、实施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与创造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 243
第三节 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246
一、全省外经外贸工作的成就与差距 246
二、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预期目标 247
三、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措施 247
第四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 250
一、水利建设 250
二、能源工业建设 253
三、交通建设 255
第五节 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59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259
二、搞好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259
三、搞好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政策措施 260
第六节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263
一、科技 263
二、教育 267
三、人才 270
第七节 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275
一、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275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 277
第八节 加快生态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81
一、生态省建设进展及差距 281
二、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 282
三、生态省建设的重点任务 283
四、生态省建设的对策措施 285
第四章 振兴吉林工业的主要保障措施 287
第一节 解放思想,形成“第二次创业”的社会氛围 287
一、在干部和群众中开展三个方面的教育 287
二、大力宣传全方位开放创业领域 288
三、多层次发动,推进全民创业工作 289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290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290
二、从严治政,抓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 291
三、改革工商登记和市场监管 293
第三节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294
一、扩大利用外资 294
二、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298
第四节 实施优惠政策,促进调整改造和振兴 299
一、财税支持政策 300
二、金融信贷政策 301
三、企业减负政策 305
四、接续产业政策 306
五、人才促进政策 306
第五节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整改造任务顺利实施 311
第四篇 市州振兴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摘要) 313
第一章 长春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草案) 315
第二章 吉林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纲要 327
第三章 振兴四平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讨论稿) 343
第四章 辽源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发展接续产业总体规划 350
第五章 通化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规划 360
第六章 白山老工业基地发展持续产业规划纲要 371
第七章 松原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规划纲要 380
第八章 白城市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规划纲要 391
第九章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2003—2010)规划 398
第五篇 大事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