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关于《驴队来到奉先畤》 3
当人性面对武力的胁迫……——和钟红明的对话 3
第二辑 关于《少年张冲六章》 17
一个“问题少年”成长土壤的结构分析——和钟红明的对话 17
“我们的精神内质跟月亮太阳一样,没变”——答《南方周末》朱又可问 37
走出《丑小鸭》的白日梦——答《教师报》刁巧燕问 47
父亲·老师·少年——答《晨报周刊》问 59
我们就是这么捏弄和被捏弄的——答《文学报》记者金莹问 69
虎气驴气狼气与羊气——答《新快报》记者问 73
如果有“悲哀”和“失败”,就不仅是张冲的——答《乌鲁木齐晚报》记者问 76
当成教育问题只开了一把锁——答《晶报》记者问 81
第三辑 关于《从两个蛋开始》 97
一个人的编年史——与钟红明的对话 97
“我更像一个游击队员”——与张清的对话 108
第四辑 关于剧本创作 117
卧在纸上的灵魂——关于电影创作与小马的对话 117
寻找“双旗镇”——答曹久平问 156
精神萎缩和想象力枯竭是根本问题——答《城市经济报》记者问 161
《欲望大明宫》的可能性——答《深圳特区报》记者问 167
第五辑 其他 175
与《老旦是一棵树》法文版译者石雷湘蓉的通信 175
从《少年张冲六章》说起——与一位青年朋友的通信 182
答深圳大学研究生王华勋问 185
半路上的“边缘人”——答某报记者问 200
那些久远却新鲜依旧的歌声——答陕西诗歌网王可田问 207
我更在意中国诗在中国的影响力——答《深圳特区报》记者问 215
兴趣更在“原住民”——答《深圳商报》记者问 217
文化创造的力量在民间——答某记者问 222
说“深圳制造”——答《深圳商报》记者问 226
说“少儿读经”——答深圳某报记者问 233
每个人都有一块自留地——答《女报》记者问 242
人生也是一个不断“认账”的过程——答《优悦》杂志记者问 249
真爷们——答《爷们(YES MAN)》记者问 257
文艺的跨世纪——答《各届导报》周末版记者问 266
网上一“聊”——答东方网网友问 268
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的分野:中国当前文学大势——与评论家李星的对话 276
作者致谢 286